周志剛
新課改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要讓學生發揮主體精神,完善主體人格,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小說包含了詩歌的真摯和抒情,散文的灑脫和自由,戲劇的凝練和沖突,而它自身又具有反映生活的廣闊性,故事情節的曲折生動性,人物刻畫的豐富深刻性,再加上精妙的語言、獨特的構思等,使小說成為深受中學生喜愛的文學樣式。對于小說閱讀教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初步培養學生的閱讀和欣賞能力”。因此,教師應發揮小說的有利因素,把小說當作改革常規課堂教學的突破口,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去分析,教師從旁指導和點撥。學生置身于這種課堂環境中,不僅能獲取知識,還能得到審美能力的提升和創新精神的培養?,F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小說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做以下探討:
一、立足文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改重視學生個體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在語文學習中,存在個體差異的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他們個人語言的積累程度和表達方式都不可能相同,要想使他們超越自己的認識,語文教師就要鼓勵和組織他們進行合作與討論,使他們的思維發生碰撞,思想相互交流,從而了解彼此的見解,彌補自己的不足,對問題形成更加豐富、全面和更深層次的理解,在互相對話中共享知識、經驗和情感。例如,《裝在套子里的人》教學可在學生初步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出話題:別里科夫是一個“_______________”的人,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根據自己的理解在橫線上填入一個恰當的限制語,并聯系課文說明理由,看誰說得深刻,新穎,獨特。借助話題把學生帶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深入感受人物形象。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互相啟發,思維活躍,不斷產生新思想的火花,場面精彩:有人說是一個可笑的人,有人說是一個可恨的人,有人說是一個可憐的人……他們聯系課文陳述理由,無不富有創造性。文學人物的內涵是異常豐富的,不同閱覽的讀者有不同的感受,教師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強加于人,其責任在于創設情境,引發思考,設法讓學生置身其中,用自己的閱讀敏感去體認獲得獨特的感受。這是新課標下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讓學生在直接的自由的思想交鋒中磨礪智慧。
二、內引外聯,引導學生延伸拓展
在新課標中提到“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課程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可嘗試以語文教材中精選的篇章為中心,向縱橫兩個方面拓展延伸,實現多項鏈接,重組語文課程資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以“節選的文章”為基點,向整篇或整部著作拓展,目的在于通過對作品全貌的了解來加深對局部的深刻理解。例如,閱讀完《林黛玉進賈府》之后,在學生的面前會展現一個容貌嬌美、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而本文只是節選了《紅樓夢》中的一小部分,黛玉的形象并沒有充分地顯露出來,在與寶玉的愛情發展中其性格才漸漸豐滿起來。因此,教師有條件時,應有必要安排學生閱讀原著,從而對黛玉的性格及其悲劇命運有一個全面、深刻地理解。
(2)、以某一作品為基點,向其相類似的作品拓展,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本人曾在教學中借鑒《中學語文教學》上看到一篇《項鏈》的教學案例,在對小說的主題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研究之后,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串改變命運的項鏈,一場改變生活的舞會。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大家是否發現了小說中的幾個細節——舞會,馬車,丟了東西,然后逃跑——是不是讓人們會想起小時候聽過的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問題一出,學生研究的興奮點一下被激起,“灰姑娘”的故事脫口而出,由此將學生引入了對文章的寫作模式的探究:師生通過對《窈窕淑女》、《傲慢與偏見》、《簡愛》、《包法利夫人》等幾部作品的比較研究,最終得出了歐洲大陸的“灰姑娘故事”模式和中國的“才子佳人”模式。表面看來是學習了一篇文章,但是這種內引外聯的學習方法,不僅使學生對《項鏈》一類情景模式的文學作品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更有價值的是學生在主動探究中學會了“巧用比較,分析綜合”的研究方法。
(3)、以某篇作品為基點,進一步向這個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讓學生能夠較系統地了解該作家的作品特點和藝術風格,比如《祝?!肥囚斞赶壬匾男≌f代表作之一,在主人公祥林嫂的身上,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善良、愚昧,據此再向學生介紹,其實在魯迅先生的小說中,賤民都是善良的,卑怯者也是善良的:《藥》中的華老栓夫婦,將兒子的命運寄予在人血饅頭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一心想躋身于長衫客的隊伍,而最終落魄,死于非命;《故鄉》中的閏土,在多子、饑荒、苛稅的壓迫下,苦得像個木偶人;以及《風波》中的七芹嫂,《離婚》中的愛姑;這些人物,構成了魯迅小說的根本:含垢忍辱,逆來順受,目的只有一個——延續卑怯的性命。接著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作者塑造這些形象的意義,決不僅僅在于同情,更多的是引起靈魂療救的注意。這樣一拓展延伸,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同時對魯迅小說的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也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
(三)、以寫促讀,引導學生讀寫結合。
與其它的文學樣式相比,小說是與生活距離最近的,小說的故事性特點,使之成為最受中學生歡迎的文學樣式。因而小說的課外讀寫可以說是中學生課外讀寫的重心,所以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以關注課外讀寫為落腳點,引導學生以寫促讀,讀寫結合,達到強化思維,訓練表達,積累思想的教學效果。其常見的方法有評論法、人物點評法、細節點評法、情景再現法、延伸續寫法、換位表述法等等。
總而言之,無論采用什么手法進行教學,都應該符合教育規律,重視學,尊重學生?!墩Z文新課程標準》曾明確指出:“鼓勵有創意的表達”,“尤其是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就為語文教學指明了新的方向。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在小說教學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審美潛能,真正地把創新精神培養起來,使語文課成為一汪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