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軍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各項改革的全面鋪開,作為基礎學科的思想品德課,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在當前課程改革和評價改革要求的新形勢下,中學思想品德教師必須更新觀念、明確任務、與時俱進、穩中求新,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之中。在教學中應當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思想品德課“活”起來,讓學生感興趣。下面就談一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研讀新課程標準,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
原來教材是教學與考試的依據,教師只要將教材吃透,就沒有必要再去研究課程標準。而新“課程標準”首次打破了學科知識體系和對具體年級的教學內容要求,以學生為本,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關系”有機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國情等相關教學內容,教材的體例和內容的呈現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轉變為僅僅是一種學習課程標準的參考資料和一種課程資源。為此,教師備課必須先備課程標準,才能了解并把握課程的總體要求,才能更好地運用教材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1、營造生活化的課堂氛圍。 學生能否真正理解教材這些內容,取決于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實際閱歷,這就要求教師挖掘教材內容的生活資源。例如在講述“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這一知識點時,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說出自己家庭的居住、通訊、交通、飲食、服裝等方面的變化,找出變化的原因等,學生就更能理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百姓生活越來越好。自然這樣教學效果就會很好。
2、運用活動課,讓學生自主學習,放開思想。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是學生的個體行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要將學習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新《課程標準》較大幅度地增加了實踐活動的內容?;顒诱n為教師的創新教育、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提供了依據。建立一種寬松、民主、自由、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尊重、信任、鼓勵學生,讓學生們把課堂當成自我磨練、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臺”。學生在活動課上可以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限制,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不斷地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于質疑、批判的精神,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3、以“辯論會”形式得出結論。思想品德課的基本理論,若從正面講解,學生有時難以接受,但若采用“辯論會”的形式,通過辯論讓學生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因為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例如,筆者在講解“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經濟制度”這一知識點時,采用了辯論的授課方式,辯論各方代表不同的經濟成分,雄辯己方的地位、作用,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學效果也很好。事實證明,通過辯論,既提高了學生的理論,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論的傳授,思想品德課自然受歡迎了。
4、運用多媒體教學,讓思想品德課教學手段現代化。學生的認識能力是否會有長足的進步,常常取決于我們能否提供一個良好的外界條件。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諸如電影、電視,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代替了過去把黑板、粉筆作為教具的教學模式,即可以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動畫、圖像、立體聲融合起來,真正做到“圖文并茂”,把學生帶入一種心曠神怡的境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覺得生動有趣,這樣就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在講《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一知識點時,播放電視記錄片,讓學生欣賞草原美景的空曠,沙漠戈壁的荒涼,草原沙漠化的加劇,牧區經濟的騰飛,牧民的抱怨與無奈的畫面,再讓學生聆聽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結合畫面的內容,充滿激情地向學生講述國家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原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感性上體會到黨的英明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政策的偉大。這樣輕松自然地把理論轉化為認知,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境界,從而提高了課堂質量。
三、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快樂學習”氛圍
現代教學需要建立一種民主、合作、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一句平常的問候,一個親切的微笑,都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話語權。要鼓勵學生發表個人意見,特別是與他人不同的意見。給他們充分的發言時間,并且認真傾聽。在這樣的教學中,課堂不再單純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也不再是一個個學生張開口袋等待灌注的知識回收站,而是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的思維活動的廣闊天地;是浮想聯翩、精神煥發和創意生成的智慧的沃土。只有師生平等友好地相處,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才能相互尊重和配合,營造出民主和諧、輕松快樂的教學氛圍,才能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的學習中產生愉悅感,營造出“快樂學習”的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實踐證明,大膽改革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而且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為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