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祥
一、放松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
1.重視的程度不夠
就現狀而言,無論是我們的公開課、展示課、錄像課、常態課,還是聽課、評課,在備課、上課、觀課、評課、議課時,放松內容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究其原因在于我們對教學內容、教法、學法、組織形式的“過度”研究和關注,而間接、無意識地忽視了該部分內容的思考,進而導致了放松內容研究的缺乏、實踐的模糊。
2.流于形式,針對性差
放松的目的在于盡快消除學生的身心疲勞狀態,但在教學當中,往往我們陷入了“因為放松、所以放松”的誤區,通過完成放松過程來體現一節課的完整性,而并沒有過多的留意放松內容本身。同時,放松內容的針對性較差,并沒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使得“有放松、無實效”的局面頻繁出現。
3.手段、方法單調,創新性不足
關于放松內容我們所選擇的手段、方法往往較為枯燥、單調,習慣于“固有模式”的傳習式應用而不愿去做過多的創新、思考。即使再有效的放松,如果長期不變,學生免不了會或多或少產生一些“厭煩”情緒,而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也必然會失去其應有的功效。
二、有效放松內容選擇的依據
針對上述有關放松內容存在的主要問題,通過結合課堂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有效放松內容選擇應當遵循的依據有以下幾點:
1.放松內容的針對性
應當根據教學內容、練習方式以及動作技術的特點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內容、形式進行放松。例如:短跑、跳躍性的內容,可以發展學生速度素質、彈跳能力,它對腿部肌肉力量的要求較高,學生在練習時腿部肌肉做功較多。在放松時應以緩解腿部肌肉緊張、促進肌絲復位為主。因此,放松時以幅度由小變大的拉伸性練習為宜。具體以大腿前部肌肉的放松為例,可以讓學生雙腿跪在墊上,雙手體后支撐,上體緩慢向后下降振動10次左右,然后在振動所能達到的最大幅度停頓5至10秒;再重復上述的動作,幅度逐步增大,直至雙肩可完全貼于墊上。
2.放松內容的實效性
無實效性的放松顯然是不可取的,而實效性程度也存在著高低之分,我們選擇的放松內容應當是實效性最高的。例如:中長跑練習后,針對腿部進行的自我按摩放松,其效果通常不如互相踏踩按摩放松的實效性強。而是否具有實效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知:從放松時對學生的觀察、放松后詢問得知; 從與下一節文化課老師的交流中得知; 從下一節體育課中學生的運動狀態得知。例如:在放松時,我們觀察到學生的表情放松、神情愉悅;放松后,通過詢問了解到學生感到肌肉松馳、身心輕松,其放松內容必然是合理的。通過與下一節文化課老師的交流,如發現學生在該節文化課中表現的精神飽滿、思維敏捷、學習效率高,其放松內容必然是有效的。在下一節體育課中,我們發現學生的運動狀態并沒有受到上一節課運動的影響,肌肉無酸痛感,其上一節課的放松內容必然是可持續的。
3.放松內容的多樣性
放松內容的多樣性包括:組織多樣性和方法多樣性。放松的隊形可根據主、輔教材的實際情況,設定不同的隊形,如:圓形、扇形、八字形等。以墊上技巧動作為例,將隊形設置為扇形,教師位于扇柄處,這樣既方便學生觀察,又有較強的觀賞性,給放松練習注入了生氣、活力。這里值得注意的是,放松隊形組織的多樣性應當立足于主、輔教材的基礎之上,不能以追求放松隊形的多樣性、美觀性,而忽略主、輔教材的實際情況,否則就是本末倒置了。
放松方法應具有多樣性,某種放松法可通過有效的變通應用,以增加放松手段的多樣性。例如:情景放松法一般通過想象將自身置于海邊、樹林之中,有海風拂來、林鳥歌唱。其實該放松法可不必一味強調通過想象特定情境進行放松。每個學生的經歷不同,有各自開心的往事,可以引導他們閉上雙眼對自己的快樂往事進行回憶放松,這也充分體現了《課標》中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精神。
4.放松方法的及時調整性
在放松過程中會偶爾出現放松效果與預設目標不一致的情況,此時在放松過程中,放松方法應及時做出相應調整。因此在備課時,我們提倡在備放松內容時多備一個預案,以更好地應對放松過程中效果不佳情況的出現。例如:在耐力性項目練習之后,學生對腿部進行自我按摩放松,如果在放松過程中學生表現得過于疲勞,放松積極性低、按摩力度輕,自我按摩放松的效果根本無法落到實處。這時候可及時調整,讓學生先進行短暫的情境放松或呼吸調節放松,再進行自我按摩放松。
5.放松時間的彈性
在放松時間的安排上,應根據具體的教材內容進行靈活設定。負荷大、密度高的項目,放松的時間應適度延長些(4分鐘左右),而負荷小、密度小的項目放松時間則可適度縮短些(2~3分鐘)。例如:以高強度耐久跑為主要教材內容的放松時間應比前滾翻為主要教材內容的放松時間長。
6.放松內容性別、階段的差異性
放松內容的選擇在男、女生上應當區別對待,充分考慮到性別的差異。例如:互相按摩放松對男同學較為合適,而女同學會因為保持形象、注意衛生等因素而不愿過多地進行互相放松。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女生經期放松與非經期放松也應當有所區別,經期時的放松動作不宜過大、力度不宜過猛。
學生在各階段的身心發展水平是不一樣的,具有階段差異性。小學階段的某些放松內容在初中階段進行應用效果會打折扣,而初中階段的一些放松內容應用至高中階段也不可取。例如:小學通常以游戲方法進行放松較為適宜,而應用至初中階段進行放松時,處理不當會對學生產生新的刺激、引起學生緊張,放松效果會適得其反。
7.放松內容應注重身體與心理的結合
一般常規課堂的放松對學生身體關注較多,而對心理層面的放松則有所忽視,因此在放松后常導致“身體輕飄飄、心理沉甸甸”情況的出現。放松內容應力求做到身體、心理放松兩者的兼顧。例如:對肌肉進行拉伸性練習的放松,整個過程中伴有老師的語言引導、暗示或舒緩音樂的配合,其效果會明顯高于單純性的拉伸性練習放松。
參考文獻:
[1]張燁.“放松練習”的合理設計[J].中國學校體育,2011(11).
[2]徐永晨.加強放松活動的三點要求[J].中國學校體育,2011(11).
[3]劉榮.合理放松——為體育課畫上圓滿句號[J].中國學校體育,2011(11).
[4]尹耀.例析放松活動有效教學設計[J].中國學校體育,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