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鵬

摘要: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增強及全球金融體系動蕩的情況下, 跨境資金規模日益擴大, 大量投機性跨境資金異常流動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產生了許多不利影響,不僅擾亂了我國外匯市場的秩序,而且破壞了我國社會穩定和經濟平穩增長。為了加強對跨境資金異常流出的監管,本文首先就跨境資金異常流出的現狀和渠道展開分析,得出目前監管的難點和盲區,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幾點政策建議。
關鍵詞:跨境資金;資金流出;監控措施
一、跨境異常資金流入現狀
近年來,隨著歐債危機不斷惡化以及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濟不景氣,促使國際資本從新興經濟體回流發達國家。我國的跨境資金流出規模也日益擴大。從圖1可以看出,2011年第四季度,我國資本和金融項目逆差474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仍然呈現凈流入,凈流入額度為491億美元,這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三年來我國首次出現資本項目的逆差。與此相對照的是,我國經常項目實現了598億美元的順差,為年內最高,2011年前三季度我國經常項目順差分別為288億美元、590億美元和534億美元。
數據來源:中國外匯管理局
據有關統計顯示,2011年全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累計發生2.08萬億元,占2011年全年進出口總額36421億美元的8%左右。2011年末外匯儲備達31811.48億美元,比上個季度末凈減少206億美元。這是近期中國外匯儲備首次出現極度凈減少的情況,說明了跨境資金的流出現象將日益明顯。2011年最后兩個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連續呈現逆差,且逆差迅速擴大,再次佐證了資本流出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難免夾雜著部分異常跨境資金的流出。跨境資金異常流出其實是一場危機的開始,一旦異常流入的資金滿足投機需求后大量迅速撤出,將會對我國經濟金融造成嚴重沖擊。
二、跨境資金異常流出渠道分析
為了規避我國對跨境資金流出的監管,境外投機者不斷創新資金流出的方式,通過查閱這方面的數據資料發現,資金異常流出的方式表現如下:
(一)境進出口貿易方式
境外投資者進出口商品時故意報低出口價格、報高進口價格,這樣會導致外匯大量外流,實現資金向境外轉移。由于國家鼓勵出口,對出口預收貨款或錯匯入款的退回、進口預付款的管制比較寬松,再加上企業偽造、變造交易資料較容易,且真實性不容易鑒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資本流出的情況不斷增多。
(二)資本方式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國際社會都在做多中國市場.有的投機者以直接投資或假投資的方式將資金注入我國,資本增值后通過減資、撤資、轉股、破產清算等方式實現資金從我國流出;有的投機者建立國外或離岸公司以跨境低價收購的方式購買我國企業股權,間接的使資本流出我國;有的境外投資者以非居民或捐贈等方式將資金注入外商投資企業,通過投機資本→資本公積→資本金的內部賬務處理,將異常流入資金轉化為合法化的資本金,待時機成熟后,再通過減資或股權轉讓的方式將資金撤出我國,實現境外資金合理合法地流入、流出,規避了我國對資本項目的管制;還有的境內企業在境外設立獨資或與當地企業設立合資企業,在辦理境外投資登記手續并流出有關資金后,境內企業就被注銷了。
(三)利潤、紅利匯出和支付海運費等非貿易方式
目前,外商投資企業利潤、紅利匯出以及海運費支付等非貿易付匯直接到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不需外匯局審批。由于銀行代位監管不力,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海運費發票等資料的真實性難以審核等原因,通過非貿易的方式使資金流出我國也變得比較容易。
(四)居民、非居民個人或地下錢莊等方式
為了方便我國境內居民、非居民使用外匯,外匯局放開個人財產轉移限制,不斷提高經常項下因私購匯限額,同時簡化購匯的手續,有的只需要傳真件或網上下載件即可辦理購付匯;非居民個人外匯賬戶內款項匯出可以直接到銀行辦理,且放寬了限額限制。這樣,異常資金便可通過“螞蟻搬家”的方法,將外匯資金一批批的匯出境外從而實現資金流出。
三、跨境資金異常流出監管難點
跨境資金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從我國流出,在實際監管過程中會有很多監管的難點,現從銀行、外匯局以及其他層面分析監管的困難之所在。
(一)銀行方面
銀行對跨境貿易的真實性難以審核,企業或個人在往往通過虛假的跨境貿易來規避外匯局對購匯額度的限制,他們通過與境外人員虛構一份貿易合同,從而順利找到購買外匯的借口。如企業在向境外提供進口預付款時只需要向銀行提供付匯憑證、進口合同和發票即可實現匯出外匯,銀行在核對貿易合同以及票據等方面的真實性方面有很大的難度。
銀行自身的盈利性也驅使銀行放松對境外資金的監管。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銀行為留住客戶會對客戶提交的材料審核不夠嚴格,如對數據未詳細說明來源,填寫的內容不全面。
(二)外匯局方面
國家外匯管理局作為外匯監管的核心部門,其監管的力度及效果是外匯流出的效果的直接體現。然而外匯局在監管方面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先從一下層面來分析。
1.片面強調監管流入
外匯局更多關注境外資金的流入,對資金流出的監管相對寬松。外匯局為避免過多的外匯流入沖擊市場,將監管的重點放在流入上,對外匯流出的方面,甚至有鼓勵的傾向,如放松對外投資的限制。
2.監管手段不夠協調
現行管理手段不能滿足延伸監管的需要。近幾年外匯管理部門更多的強化電子信息化的監控,在運用現場監控的同時,還繼續與非現場監控相結合的方式監管,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非現場監控運用不是很充分,監管面有限。
3.客觀條件限制
受人力、財力、物力的限制。如果外匯監管部門經常進行的不定期的檢查和“地毯式”專項檢查,那么巨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是不可想象的。政府的財力有限,僅憑政府的支持很難從整體上提高監管的強度。
(三)其他方面
聯合監管的缺位:一方面對外的經濟活動涉及到海關、統計、商務等多個部門,各部門更多強調“各掃門前雪”。部門之間的聯合監管有待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跨境的資金流動需要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有些國家實行的自由的外匯市場政策,這就在出現目標政策不一致,合作的難度加大的問題。
企業或個人鉆外匯匯出的“空子”。例如由于對捐贈外匯的性質難以界定,企業或個人往往借助這些難以明確區分的點實現境外資金的流出。
腐敗現象的“助推”,資金匯出人員與監管部門人員的“合作”使得對外匯的流出監管就更為困難。內部人員的幫助時外匯流出監管的難點,只有根除他們的暗箱操作才能提高監管的力度。
四、控制跨境資金異常流出對策建議
(一)外匯銀行方面——深入核查材料
我們應當切實提高外匯指定銀行的審核責任。銀行在審核過程中很難對企業進口預付貨款所提供的資料做到深入核查。而各銀行以業務盈利為主,因此對企業提供的材料審核流于形式。為提高外匯指定銀行對材料真實性的審核力度,應該首先要求企業在辦理業務時同時向銀行提供原件,銀行對原件審核后應該復印留存,以備日后再次審查。同時,外匯管理局應加大對各大銀行業務的檢查力度,一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高各大銀行違規業務的機會成本,加強銀行對業務的重視程度,督促銀行加強對資金流出的代位監管職能。
(二)外匯局方面
如前所述,外匯局的監管是重中之重,在強化他的監管方面主要是從以下層面來展開的。
1.統籌兼顧,全面監管
外匯局在關注境外資金流入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對資金流出的監管。兩手都要抓,兩方面都要管。分析異常跨境資金的流出,對防范異常資金的流動給我國經濟的影響方面有重大作用。在控制它進來的同時,不能放松流出的監管。
2.多種方式監管
外匯管理部門在切實加強對電子信息化監控的同時,要加強現場監督與非現場監督相結合,努力提高非現場監督水平,擴大監管面,是的現行監管手段適應延伸監管的需要。
3.全民監管
鑒于人力、財力、物力的限制,外匯監管部門經常進行的不定期的檢查和“地毯式”專項檢查將耗費巨大。因此可以通過政策宣傳,引導社會理念,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提高全民和各部門的監管意識,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真正做到全面監管。
(三)其他方面
針對其他各方面的問題,也應一一針對解決。
1.聯動監管
建議工商、商務、稅務、外匯等多個職能部門及銀行相互配合,建立部門協調聯動管理機制,真正改變各部門“各掃門前雪”的狀況,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聯合監管。
2. 加強個人和企業資金流出的監管
利用個人結售匯系統與國際收支申報系統,以及個人外匯業務非現場監管系統等,對個人資金的流出情況進行定期監管和持續動態監控。應該加大企業外匯匯出的真實性管理,金融機構要掌握客戶資金匯出用途的真實性,嚴厲打擊違規資金流動的違法行為。
3.反腐倡廉
在社會范圍內,外匯局及外匯銀行等,通過教育學習等方式,減少腐敗的滋生,消除腐敗現象帶來的監管阻力,切實提高工作人員整體工作素質。
五、結語
綜合以上從銀行、外匯局以及其他方面的分析,在監管境外資金流入的同時,異常資金的流出也是外匯監管的重要方面。防范異常資金的流出對經濟造成巨大影響。當前在監測異常境外資金流出方面主要的任務之一是要設計出一套有效的監測跨境資金流出的方案。文章從不同的角度給予了對應分析,希望能給當局在監測異常流動資金方面提供幫助。由于水平的限制以及某些客觀條件的限制,文章難免有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王景武.構建、防止異常資金跨境突發流動的預警應急機制[J].中國金融,2005(21)。
[2]田光寧,李建軍.跨境流動地下資金的規模測估[J].國際商務研究,2005(2)。
[3]劉仁伍.國際短期資本流動監管,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4]張靜,陳炳才.外匯管理改革與實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5]王躍生.陶濤.國際資本流動:機制、趨勢與對策,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
[6]文亮.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管是當前外匯管理的重要任務[J].中國外匯,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