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超 陸健勇
摘要:農村金融是研究和解決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的首要前提,融資渠道不暢一直是制約我國小微企業發展的瓶頸。由于信息不對稱、道德風險的存在,擔保機制的缺失,以及隨之而來高昂的監管成本,大型正規金融機構一直吝于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論,在政府干預下對村鎮銀行與小微企業的融資博弈過程進行探索,并用matlab對達到均衡點的動態過程進行仿真模擬。研究發現,只是改變單一參與主體的某一變量是不足以達到演化穩定策略的,必須雙管齊下,輔以政府干預,以稅收優惠與信用保證的方式,降低村鎮銀行與小微企業的交易成本,并以政策導向指引村鎮銀行與小微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農村金融;村鎮銀行;政府;小微企業融資;演化博弈理論
一、引言
農村、農業和農民即所謂的“三農”問題,始終是中國的根本問題。農業的發展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但從1999年金融體制改革以來,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基本取消了縣一級分支機構的放貸權,占據大片農村金融市場的郵政儲蓄也只吸儲不放貸,農村資金通過銀行、信用社和郵政儲蓄等渠道反而流向城市。而由于在廣大農村,農戶擴大發展養殖業、個體經商都需要大量的生產資料,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農戶修建房屋、婚姻、購買耐用生活用品也有大量的資金需求。此舉嚴重阻礙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福利改善。
盡管小微企業授信戶數和授信總量有所增加,但治標不治本。由于受到大型金融機構的歧視,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開始向農村金融機構轉移。而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代表,摒棄了繁雜的過程,手續簡潔,審核迅速,辦事效率高,特別是它比大型銀行更能準確有效地掌握本地的市場變化和客戶信息,為客戶提供針對性的個性化金融服務,能把貸款送到田間地頭,開始在農村融資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困境中體現出一定的競爭力與生存力。
二、綜述
農村融資困境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在經濟欠發達國家尤其如此。有關農村金融市場的文獻十分豐富,相關文獻多在“非正規金融——正規金融”的二元結構框架中探討農村融資問題。這一“二元結構框架”具有顯著的(1)嚴重的信息非對稱;(2)缺乏可抵押物;(3)特質性成本與風險和(4)非生產性借貸為主的特征(周立,2007;黃祖輝,2007)。因而,農村金融市場與完全競爭市場尚有相當距離(Besley,1995)。正是由于農村金融市場的上述原因,農村金融市場普遍存在信貸配給(Credit Rationing)現象(Stiglitz,Weiss,1981;Nakamura,1993)。同樣由于上述原因,以營利為目的的正規金融機構往往不愿向農村客戶提供信貸服務,而是轉而將在農村籌集的資金投向非農產業(Bergeretal,1999),這正是農村融資困境的根源所在。
村鎮銀行作為新型中小金融機構的典型代表,其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秦漢峰(2008)提出,我國農村金融改革有階段性成效,卻沒有突破性進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村鎮銀行制度應運而生。截至2012年5月,全國已組建村鎮銀行1036家,村鎮銀行有效地改善了當地農村的金融服務,至2011年5月末,農戶貸款與小企業貸款占各項貸款的81%(劉海菊,2011)。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其發展的四年時間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其中融資問題而導致的資金來源不足已成為制約村鎮銀行發展的瓶頸(邢文妍,2011)。具體來講,村鎮銀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村鎮銀行的設立偏離原有市場定位;社會認知度低及吸儲能力不足;服務產品缺乏特色,信用風險控制能力有待增強;人力資源建設有待加強(劉海菊,2011;李曉健,2011)。
但是,現有成果充分注意到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卻忽視對其行為特征的研究;充分注意到了建立村鎮銀行方案的前景,卻缺乏對其理論支撐的探究,并且理論模型中引入政府角色的也是非常少,正是上述不足使得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諸多相關建議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對村鎮銀行與小微企業貸款過程中的動態行為進行演化博弈研究將是非常有意義的。
三、演化博弈模型的構建與分析
(一)理論的基本假設
在整個博弈分析模型中,有小微企業(SME)、村鎮銀行(R)、政府(G)三個基本經濟主體,而我們要建立的村鎮銀行與小微企業融資演化模型是一個動態博弈系統,給出基本假設如下:
(1)村鎮銀行、小微企業、政府是有限理性主體,并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標;
(2)在博弈中,小微企業與村鎮銀行是兩兩博弈;
(3)參與主體獲得不同期望收益不僅與行動策略有關,而且與參與主體自身屬性有關,即為非對稱博弈;
(4)若小微企業向村鎮銀行貸款后進行投資,之后項目經營失敗,村鎮銀行則決定是否對小微企業進行審查,審查的效率是100%,項目經營失敗收益為零。
博弈的雙方是村鎮銀行(R)和小微企業(SME),考慮小微企業投資于一風險項目,并擁有自有資金為L,但是還需要K的資金才能完成整個項目投資,所以得向銀行(我們研究的是村鎮銀行)申請貸款,貸款的期限為t。我們設投資項目的成功率為θ,投資項目成功時的收益是與所投資金總額成正比的,比例系數為ρ1,當投資項目失敗時其收益為零,即 (L+K)ρ1,θ0,1—θ,那么小微企業投資項目的期望收益為(L+K)ρ1θ。當然,道德風險依然存在于金融交易中,小微企業中也不乏存在著不誠信企業,它們在投資項目成功并獲得巨大收益時,卻隱瞞項目成功的事實,設隱瞞所需付出的成本與貸款額成正比,則隱瞞成本=ρ3,K。相應地,村鎮銀行也有審查這一環節,由假設知若小微企業向村鎮銀行貸款進行投資后宣稱項目經營失敗,則村鎮銀行決定是否對小微企業進行審查,審查也就會有審查成本,與隱瞞成本相對應,審查成本= ρ2,K。若審查出小微企業對村鎮銀行隱瞞,那么企業必須繳納一定的罰金δ,而且這個罰金大于應還貸款額,我們有(1+r)tK<δ<(L+K)ρ1。另外政府作為一個對小微企業與村鎮銀行博弈有影響的外力,一方面作用就是征收稅收(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增值稅等等),顯然稅收與收入有一定關系,為方便分析,我們設村鎮銀行所繳稅為TR,小微企業所繳稅為TSME。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代表,小微企業作為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交易成本是相對比較小的,模型中我們假設交易成本為零。
(二)參與主體的收益矩陣
在博弈過程中,村鎮銀行分為審查型與不審查型,若小微企業宣布項目投資失敗,審查型村鎮銀行就會監察其結論的真實性;而小微企業分為誠實型企業與不誠實型企業,誠實型企業在項目投資失敗時不會隱瞞事實,不誠實型企業則剛好相反。那么,由以上對參與主體的各變量假設,我們可以得到整個過程雙方博弈支付矩陣,如下表所示:
(三)參與主體的演化穩定策略分析
(1)村鎮銀行的復制動態及穩定策略分析
模型分析中,我們設審查型村鎮銀行的比例為p,非審查型村鎮銀行的比例為1—p;相應地,不誠實型小微企業的比例為q,誠實型小微企業的比例為1—q。按照基因復制動態過程及演化博弈的分析要求,我們整理村鎮銀行的期望收益與平均收益的關系式如下:
1)采取審查策略的村鎮銀行期望支付水平:
(1)
2)采取不審查策略的村鎮銀行期望支付水平:
(2)
3)整個村鎮銀行群體的平均支付水平:
(3)
由式知,若采取某一策略的參與主體的支付水平高于群體的平均支付水平,則采取該策略的參與主體的比例就會上升,將(1)(3)代入,可得如下式子:
(4)
(2)小微企業的復制動態及穩定策略分析
與前一小節的分析類似,我們首先分別得到不誠實型企業的期望支付、誠實型企業的期望支付、企業平均支付水平如下:
(3)系統穩定性分析
在分析研究動態復制系統的穩定策略時,Friedman提出,局部均衡點的穩定性可以由這個系統的雅可比(Jacobi)矩陣的局部穩定性分析得到。
由以上分析知系統有五個平衡點如下:F1(0,0)、F2(0,1)、 F3(1,0)、F4(1,1)與 (p0,q0)。根據(4)、(8)式,我們知道Jacobi矩陣為:
討論 對于F1(0,0),即p=0,q=0代入雅克比矩陣,我們得到,, ,
若要使系統達到(0,0)的穩定狀態,即村鎮銀行采取不審查策略,小微企業不對項目投資成功進行隱瞞,這是我們所要期盼達到的理想狀態,那么就必須使 且 ,此時要滿足上面兩式的要求,按照它們所包含的參數,我們作如下分析:由上一小節的研究,若村鎮銀行貸款給投資項目低成功率的小微企業,那么就會趨向于采取不審查策略,但是再回到小微企業,如果村鎮銀行不審查,有限理性的小微企業會誠實嗎?答案是否定的,所以變化項目投資成功率并不能很多好的解決問題。那么對于增加村鎮銀行或者小微企業的審查成本與隱瞞成本可行嗎?在這個鼓勵金融創新的年代,一味地增加成本是不太現實的,況且村鎮銀行與小微企業又是政府重點扶持的對象。綜上,我們必須得借助于外力,即政府,內外共同治理會達到一個更好地效果。
(四)演化穩定策略的仿真模擬
當然,我們所期盼的是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而正因如此,(不審查、不隱瞞)這個均衡狀態是我們所期望的。在仿真模擬這個階段,就將研究的穩定點設為(不審查、不隱瞞),而后我們采用matlab中常用的ode函數,而ode45表示采用四階、五階Runge—Kutta單步算法,是解決數值解問題的首選方法。我們假設五個不同屬性的村鎮銀行與小微企業比例初始點,由ode45算法經過多次模擬畫出不同初始點趨向穩定點的路線。如下圖:
如上圖所示,橫坐標為審查型村鎮銀行的比例p,縱坐標為不誠實型的小微企業的比例q。我們發現按照ode45算法,從擁有不同比例屬性的點出發,都將趨向于演化穩定點 (0,0),并且是擁有不誠實屬性的小微企業比例首先趨向于零,然后才是審查型村鎮銀行的比例逐漸趨向于零。
四、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結論
在信貸市場上,銀企信息不對稱所引起的企業道德風險行為確實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一重要因素。那么如何盡量地減少或者避免小微企業的道德風險行為,使得村鎮銀行與小微企業的貸款博弈過程向著最優的均衡策略發展(即村鎮銀行采取不審查策略,小微企業不隱瞞項目投資成功的事實),這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按演化博弈理論研究結論發現,只是改變單一參與主體的某一變量是不足以達到演化穩定策略的,必須雙管齊下,比如村鎮銀行在選擇貸給項目投資成功率低的企業的同時可以適當縮短貸款期限,并可以按照當地小微企業的貸款違約率特征來適當增加違約罰金,以此來盡量減少企業主的道德風險行為。當然在雙管齊下的同時,外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模型中我們引入政府角色,以稅收優惠與信用保證的方式,降低村鎮銀行與小微企業的成本(包括交易成本、稅收成本等),再從政策上指引村鎮銀行與小微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二)政策建議
按以上的理論結論,村鎮銀行應當發揮自身獨有的區域性與社區型特點,與當地的小微企業進行調研密切接觸,收集各種軟硬信息并合理利用,了解小微企業的投資成功率與信用水平。在面對貸款申請時,必須做好對小微企業“弱中取強,劣中取優”的選擇準備,盡量青睞于低風險的投資項目,避免高風險,穩重求勝。當然對于罰金的設置,可根據對當地小微企業的接觸而定,若信用水平比較高,則可以適當減少罰金,也有利于小微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在貸款時,利率不應過高,期限不應過長,據國家信息中心數據顯示,60.5%的中小企業是沒有一至三年的中長期貸款的。
在演化博弈模型中我們知道,政府也應該合理設置對小微企業的稅收,促使企業良性“進化”。政府在進行稅收減免政策的同時,可以發展政策性擔保機構,并給予法律法規支持,盡快完善小微企業信用擔保制度,規范擔保機構的退出機制與市場準入機制,地方政府可通過稅收減免政策促進擔保體系健康穩定發展,從而進一步地扶持了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擔保機構可為小微企業減少與村鎮銀行之間復雜的貸款申請手續與談判程序,推進了良好銀企關系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Mansuri,Ghazala,2007, Credit layering in informal financial market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4. 715—730.
[2]Giovanni Dell'Ariccia and Robert Marquez,2009, Risk and the Corporate Structure of Banks, working paper.
[3]Stiglitz, J.E. and A. Weiss, 1981,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1,383—410.
[4]Friedman D. 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 Econometrica, 1991,59(3):637—666
[5]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 經濟研究,2001,(01)
[6]王一鳴等,非正規金融市場借貸利率決定行為:一個新分析框架[J]. 金融研究,2005,(07).
[7]王性玉,張征爭.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博弈論研究[J]. 管理世界,2005,(04).
[8]克里斯丁.蒙特等,博弈論與經濟學[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9]喬根.W.威布爾. 演化博弈論[M].王永欽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秦漢峰.村鎮銀行制度創新、環境約束及其演進[J].武漢金融,2008(5).
[11]劉海菊.我國村鎮銀行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9).
[12]邢文妍.論我國村鎮銀行的融資問題[J].安徽農業科學,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