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要:在石油資源枯竭和環境污染嚴重的雙重壓力下,電動自行車以其節能環保的作用可以很好的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維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隨著電動自行車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電動自行車保險給保險市場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事實上,電動自行車保險卻陷入了類似“囚徒困境”的僵局。本文站在經濟學的角度對電動自行車保險應用進行理論和實踐分析,闡述了電動自行車保險陷入了“囚徒困境”局面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對策幫助保險公司走出“囚徒困境”的局面。
關鍵詞:電動自行車保險;博弈分析;囚徒困境
引言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石油危機一次次的警告著能源資源的枯竭,同時,各國環境污染也日益嚴重,尤其是處在大力發展的發展中國家。為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各國努力尋求新的途徑和方法以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電動自行車以其節能環保的作用,迅速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由于電動自行車在中國的蓬勃發展,電動自行車保險也給保險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一、電動自行車保險的經濟學分析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因為電動自行車有著節能環保的作用,因此電動自行車保險存在正的外部性特點,使它不同于一般的保險產品。具體分析如圖一所示:MPC表示消費者購買電動自行車保險產品的邊際成本,MPB表示消費者購買電動自行車保險產品的收益,MSB表示社會的邊際收益,一方面,由于社會的邊際收益大于消費者的邊際收益,所以MSB的位置高于MPB,MEB表示邊際外部收益,即社會邊際收益大于消費者邊際收益的部分。另一方面,由于Q1表示消費者的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決定的需求量,Q2表示社會的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決定的需求量,從圖中可以看出Q2代表的需求量大于Q1代表的需求量,所以社會需求大于廠商的需求,社會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應該繼續提供該保險產品的需求量以增加整個社會的福利。總之,電動自行車保險存在著正的外部性,社會利益大于私人,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講,還沒有達到帕累托最優,繼續進行該項經濟活動不僅可以實現保險公司和私人消費者的雙贏同時還將增加整個社會的福利以達到帕累托最優。
二、電動自行車保險的現實觸礁
由于全球范圍內的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加劇,電動自行車產業在我國各種政策的引領下蓬勃發展,在經歷了2007年之后的滯漲與緊縮后,2010年首次實現整體上揚的產銷格局,行業運行呈現出更加積極穩健的發展趨勢,總體銷量超過2300萬輛,同比增幅達15%。
此圖來自于2011年電動自行車行業數據分析報告
從社會保有量來看,2010年電動自行車超過1.4億輛,電動自行車社會普及率達到10%,超過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水平,成為國內市場容量最大的交通工具。
我們分析了電動自行車保險的經濟學分析,從理論上說明了開發電動自行車保險的可行性,同時根據以上實踐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電動自行車保險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潛力。早在2006年,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最先推出的首款“電動自行車第三者責任險”就獲得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準,隨即進入市場。下面對保險公司和消費者的進行博弈分析,設博弈的參與者是保險公司和消費者,A表示保險公司,B表示消費者,保險公司可以選擇推行或不推行電動自行車保險,消費者可以選擇購買或不購買電動自行車保險,以此構建支付矩陣:
根據這個博弈模型可以看出,保險公司推行小額保險將會獲得利潤c,如果消費者購買了保險,當其發生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受到人身傷害而導致損失時,會得到全額或者一部分的補償,及時規避風險。但是如果消費者沒有購買保險,則會損失d。由此博弈模型得出結論,最優的策略是保險公司推出電動自行車保險,消費者購買保險,兩者的獲利為(c,0)。
但是在實踐中卻沒有取得兩方雙贏的結果,反而是保險公司逐漸拒絕推行電動自行車保險,消費者關于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越來越多,但是消費者的利益卻得不到保護,電動自行車陷入了“囚徒困境”的尷尬局面。下面以武漢市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人保)推出的電動自行車保險為例進行分析:
1、2010年,武漢市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事故達1000余起,死亡60余人,受傷1200余人。2011年1到9月,武漢市電動自行車傷人及死亡事故680起,造成760人受傷,22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407786元。為了計算方便比較,我們假設武漢市平均一年涉及電動自行車的事故1000起。
2、中國人保推出的電動自行車保險產品保險額度為全年累計責任限額5萬元,每次事故醫療費用責任限額5000元,每次事故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0元,每份保險60元。我們假定每次電動自行車事故發生,我們都按照事故醫療費用責任限額50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2000(共計7000)元進行賠償,并且假定正好為全部費用支出。
3、武漢現有電動自行車70萬輛,投保率不足2%,我們再假定中國人保推銷電動自行車保險成本每年a萬元(包括人員工資、廣告費等各種開支),設A表示中國人保的決策,B表示消費者的決策,通過相關計算,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所示消費者和該保險公司的支付矩陣(單位:萬元):
我們在理論上分析得到保險公司承保,消費者投保雙方可以達到雙贏的結局,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中國人保花費人力物力開發出來的保險品種無人問津,保險公司盈利(—a+84—700)為負值,最后中國人保可能迫于損失的壓力不得不取消該品種, 所以不推行策略是中國人保的占優策略,即最終的結局是(不推行,不購買),雙方的利益均沒有達到最大化。
不僅武漢市如此,在其他省市也都面臨著如此情況,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發生率節節攀升,保險公司推出的電動自行車保險卻銷售不出去。因為電動自行車第三者責任險屬于小額保險,保費低,但是當事故發生時仍然要查勘、定損,保險公司的理賠成本高,如果沒有足夠數量的投保人投保,保險公司將難以維持盈利。如果不能按照市場需求修改條款或者降低經營成本,電動自行車保險將難以繼續存在。電動自行車保險陷入了“囚徒困境”。
三、陷入“囚徒困境”的成因分析
通過對實踐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保險公司和消費者的博弈中,由于消費者在思想觀念上對電動自行車保險投保意識不夠、雙方信息的不對稱以及政府作為政策的引導者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相關責任確定的不明確等使得本來可以雙贏的博弈陷入了“囚徒困境”的局面,具體的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政府方面:相關的政策法規不完善
一方面,相比較于汽車保險的普及,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每兩汽車上都有牌照、發動機號、車輛識別碼,這些都能夠保證確認汽車的身份,防止騙賠事件的發生。但是關于電動自行車卻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由于識別困難,加之政府作為政策的引導者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相關責任確定的不明確,產生理賠糾紛概率就高,這就很不利于電動自行車保險的推廣。另一方面,電動自行車保險屬于小額保險,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少量的保費獲取一定的保險保障,以彌補未來可能發生的損失。保險公司推行電動自行車保險的目的是盈利,可如此低廉的保費很難提高保險公司的收益,所以政府必須給予保險公司一定財力和政策上的支持,減少保險公司的損失,保險公司才會推出電動自行車保險。
2、消費者方面:保險意識不強
在思想觀念上,消費者的保險意識不強。一方面,由于電動自行車不屬于嚴格意義的機動車,在人們的觀念里,普遍覺得電動自行車不會出現大的交通事故,認為花50元投保并不劃算,同時相關部門也沒有像汽車那樣的強制要求必須要投保交強險,因此并沒有意識到投保電動自行車保險。另一方面,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保險公司在設計電動自行車花費時間收集信息,了解到電動自行車事故的易發性,甚至是相當嚴重的傷害,但是大多數的消費者對這方面知之甚少,所以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消費者并沒有意識到電動自行車的危害。
3、保險公司方面:推廣宣傳不到位,投保和理賠相關手續復雜,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一方面,由于消費者的投保意識不強,需要保險公司采取主動營銷的策略。目前電動自行車的銷售量、保有量節節攀升,但是分布比較分散,更多的消費者不知道有電動自行車保險,保險公司沒有做好推廣工作。另一方面,一些有投保意識的消費者認為電動自行車保險參保、理賠都比較麻煩,這就降低了部分消費者的投保積極性。
四、打破“囚徒困境”僵局
在消費者和保險公司雙方博弈中,要想破解“囚徒困境”僵局,就得要重新制定規則,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博弈。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改進:
1、完善相關政策法律規范
一方面,政府管理相關部門應該嚴格實行電動自行車注冊登記管理制度,保證人車相符,有跡可循,有證可查,同時應明確在發生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時責任范圍的劃分,這便于保險公司在發生事故后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理賠,減少理賠糾紛的發生率;另一方面,由于電動自行車保險屬于小額保險的本身屬性及存在正的外部性,政府應當給予保險公司財力和政策上的支持,比如提供優惠稅率等措施來減少保險公司的損失,保險公司才會更努力的推行電動自行車保險。
2、加大宣傳,提高消費者的保險意識
受傳統觀念的制約,消費者普遍電動自行車保險投保意識不強,為了減少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發生率,保護消費者的權益,政府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有義務加強消費者電動自行車安全行駛意識,提高消費者電動自行車保險參與意識,以便在遭遇意外時可以有效的獲得補償。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可以通過電視、廣播電臺、報紙等媒體廣泛宣傳電動自行車的風險及該險種的保障功能,使消費者充分了解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可能造成的嚴重后果,培養提高消費者的保險意識,消除眾多消費者的僥幸心理,增強消費者主動購買該保險的意愿。
3、保險公司必須主動營銷,加強電動自行車保險的推廣力度
為了做好電動自行車責任險這一新型險種的推廣工作,服務好廣大群眾,保險公司可以采取“業務未辦、輿論先行、分散布點、集中辦理”的方式,充分利用電視、廣播電臺、報紙等媒體的宣傳作用,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以便更好推行電動自行車保險,同時保險公司可以通過開設專門的保險窗口,組織保險人員到企業、農村進行電動自行車保險宣傳,在農村、社區以及電動自行車行設置電動自行車保險辦理點,總之,最大限度地為群眾投保提供便利。
4、設計合理實用險種,簡化理賠程序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保險公司只推行電動自行車第三者責任險這一個保險險種,保險公司要努力創新,積極開發研究新型保險品種,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同時,對于多數消費者提出的理賠難,理賠糾紛率高的情況,保險公司應盡量的簡化理賠手續。比如保單可以設計設計成手撕的,一式三聯,便于操作;設置專門的電動自行車事故熱線,只要在發生電動自行車事故時撥打這個專線,理賠人員就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受理理賠的相關事宜。
五、小結
盡管,目前大多數保險公司在電動自行車保險方面持觀望態度,但是可以預見的將來,電動自行車保險仍然具有很強的發展潛力。政府及保險各界應增強信念,積極探索解決困境的辦法,努力促進保險市場的發展,更好地為提高全社會的經濟福利。
參考文獻:
[1]高鴻業. 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5)
[2]王鳳和.電動自行車十年回顧和未來趨勢[J].世界經緯,2008,(4)
[3]吳堅毅.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社會問題及其治理[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5)
[4]黃云.電動自行車管理對策研究[J].城市交通,2010,(10)
[5]鄒為.城市規劃視角下中國電動自行車產業的發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10)
[6]許瑋瓏.我國城市交通中的電動自行車問題探析[J]. 交通工程與安全,2011,(8)
[7]張明明,吳向紅.江蘇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發展的博弈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1,(4)
[8] 曹炳貴.推廣電動車三責險需要保險公司主動營銷[J].中國保險報,2011/06/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