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天揚
摘要:新型農村資金互助社對于農村局部地區留存農戶資金,提供小額貸款,發展農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鑒于互助社就目前看仍處于發展初期,所以規范和監管是現階段決定互助社能否持續經營的首要因素。文章以安徽省的資金互助社為例,闡述了幾種較常見的監管類型,并根據作者對互助社的切身調研,分析當前對互助社監管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立綜合監管體系的具體意見,并特別提出現場檢查和反饋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
關鍵詞:農村資金互助社監管金融機構
新型農村資金互助社作為一種微型的金融機構,現已成為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以金融網點的布局分散,借款規模的小巧靈活,服務對象的專一固定成為一種獨特的金融機構。然而,對于這一類特殊的金融機構,其監管也存在著一定的特殊性。最突出的幾點就是其分布的過于廣泛,互助對象的過于封閉以及服務業務的過于繁多。
以安徽省太湖縣小池鎮為例,其全鎮轄14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420個村民小組、10265戶、42000人,域內面積124平方公里,但主要的資金互助社只有3家。重要互助社的如此稀疏使得現場檢查的難度增大。而且互助社的絕大多數社員都是同鄉,利益和情感聯系都很緊密,這也給科學的監管帶來困難。而且,小池鎮的資金互助社在業務方面都各有特色,有的主打養豬,有的專攻農作物種植,也有的與多個養殖合作社合作,所以在具體的經營項目上互助社各不相同,如何對互助社的項目選擇予以科學的評估,并且對業務的成果進行實地的考量,都可謂難題?,F在本文通過對安徽省新型農村資金互助社主要監管方式的介紹具體說明互助社監管中存在的困難。
(1)銀監會監管
現在在全國范圍內最令人放心的當屬由銀監會掛牌的互助社,也是現在較為可靠的監管方式,這意味著資金互助社必須成為互助性銀行業金融機構。但銀監會只能對此類金融機構的資金進行監管,其他業務開展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公正性無法得到較有效的監督。況且這種監管方式并不常見,安徽省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全省首家由銀監會掛牌的太湖縣小池鎮銀燕農村資金互助社。而此家互助社至今采取相對獨立的業務發展模式,并未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而且上文已提及,銀監會對此類合作社的非金融業務的經營無法給予監管和指導。況且,大多數互助社都在路途遙遠的田間地頭,監管成本較高,上門實地核查會很困難,一旦所有互助社統一采取這種監管方式,銀監會的基層工作會非常艱辛。
(2)政府部門監管
如安徽省寧國市天目山農村資金互助社尚沒有得到銀監和工商部門的認可,只能暫由農委監管。互助社地位的高低不同,負責監管的政府部門也有所區別。一般來說,縣級政府一般負責相對較大的互助社,而村級的互助社,可能只有鄉級政府或村委會予以監管。而政府部門監管通常有兩個弊端,一則可能會缺乏專業的監管部門和職業的監管人員,二則監管可能不能夠做到隨時隨地,更多可能只是通過資料分析進行非現場調查,這也增加了“摸底”的難度。
(3)單獨部門監管
如鳳陽縣的農民資金互助合作社聯合會。這類組織最大的優點就是其生在當地,可以較好的進行現場調查和突擊檢查,如果運用得當,監管會非常得力。然而,其土生土長的特點也自然意味著監管人員的專業知識較為缺乏,并且其與被監管部門在地理,人情關系上都較為緊密,監管是否會因此疲軟,也是值得警惕的。
(4)內部監管
設理事會﹑社員代表大會和監事會是現在農村資金互助社的主要內部監管方式。這類監管主要保證互助社的決策民主,保證互助社是為全體社區內社員提供金融服務,并且切實實行社員民主管理、以服務社員為宗旨、謀求社員共同利益。農村資金互助社作為一種“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受益”的新型互助經濟組織,必須突出和加強農民社員的主體地位。而就筆者調查,此類監管最易出現問題,主要原因有1.農民朋友們自身專業知識欠缺,又容易過分相信互助社負責人,無法對互助社的運營狀況和業務水平做出正確判斷。2.大股東和外部利益相關者可能操控互助社,干擾經營,妨礙監管。3.社員代表大會召開過少(通常是一年一次居多)或不正規,無法及時有效地回應相關質疑,極易造成信任危機。4.理事會,監事會人員成分過于單一,其中大股東和創立者居多,無法起到令普通社員信服的監管。
筆者認為以上幾種監管方式雖然各有千秋,但都有著自身的不足,所以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運用多種監管手段非常重要。而且,通過對比各種監管方式,筆者認為對農村資金互助社的監管應該以現場檢查為主,非現場檢查為輔。而現場檢查也可以適當摒棄傳統的檢查方式,即未必率先檢查其資本充足性,資產質量,盈利水平,資產流動性等運營情況,因為這些都是非現場檢查可以代替做到的。現場檢查應重點檢查互助社的具體業務水平。而如何具體檢驗一個互助社的業務水平是否過硬呢?筆者認為這是可以多種多樣的,例如向普通社員調查的方式。由于互助社屬于封閉式的金融機構,其服務的對象相對來說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對數據的分析和對資料的檢查并不能切實反映出互助社是否真正最大限度的服務于全體社員。舉個例子,筆者曾調查到,安徽省某資金互助社放出的貸款資金每人不超過5萬,但根據一人的親友入股人數貸款金額可以翻倍(如對一個人的產業向其本人放貸5萬,向其妻子放貸5萬,向其朋友放貸5萬,該產業即獲得15萬的資金支持),這無疑會加大借出資金的風險,并且可能對其余社員存在不公平之處,而此現象單從互助社的賬目中是無論如何也無法發現的。通過采訪,暗訪,不記名投票,調查問卷等方式,實地考察社員們對互助社的滿意情況和業務近況,既能配合非現場檢查,也能盡可能杜絕資金互助社內部存在小秘密。這種監管方式或許過于原始,而且缺乏專業性,但這恰恰極其適合農村資金互助社,因為互助社的服務對象較為單一并且監管人員相對缺乏專業知識。所以,在近期新型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處于初級階段,在業務人員素質和業務能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的情況下,這種實地檢查法極為有效。
在重視現場檢查的基礎上,可以以鎮,縣級為單位建立起專門的監管部門,負責監管多個資金互助社,并配以工商,審計等部門的定期和突擊檢查,銀監會掛牌的由銀監會進行不必太密集,但一定深入的考察,形成一個由下而上,全面綜合,切實有效的監管體系。并且各部門要積極保持與社員代表大會乃至普通社員的聯系,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饋制度,從而傾聽民聲,以便對互助社的發展做出正確的指導并杜絕內部黑幕的產生。對于是否放松資金互助社的準建條件,筆者認為只要在當地農民需要,互助社本身有能力獲得與其自身相稱的資金,并且有條件將新建的互助社納入已存在的監管網絡的三大基礎之上,就可以批準建立。而且銀監會在現階段仍處于總領全局并負責對較大的互助社進行監管的地位,迅速將多數互助社都納入銀監會的監管范圍,顯然不切實際。農村資金互助社在現期講究的就是短小精悍。這恰如武器的選擇,不必要也不能將所有的手槍全都改裝成大炮,因為每種武器自有其用武之地。
最后筆者還想強調一下市場退出機制。有效的市場退出機制只是迫不得已,在資金互助社已經出現經營混亂,清償困難,經營無法持續的情況下采取的措施。事實上,與其亡羊補牢,在社員已經蒙受損失的情況下再進行處理,不如防患于未然,以風險導向為本,退出懲罰為輔,做好互助社建立的審核和平日的監管工作。當然,有效的市場退出機制也是必要存在的,農村金融市場的金融機構應該由市場來選擇,而且,這種退出機制也有著以儆效尤的作用,時刻警醒其余的互助社經營不善的后果。
綜上,筆者認為雖然目前對新型資金互助社的有效監管尚有一定的困難,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困難不可逾越,更不意味著互助社沒有發展的可能。建立綜合全面的監管體系,注重高效的現場檢查,保證良好的反饋制度并且建立嚴格的退出機制都是有利于資金互助社走上正軌的可行之策。一旦保證了互助社的經營正規,便為互助社可持續發展鋪平了道路。
參考文獻:
張慶亮 張前程 我國農村資金互助社監管問題探討【J】 管理學刊 2010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10YJC79024。項目名稱:農村資金互助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研究——基于安徽和山東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