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蓮
到2013年,上海這座城市將有多“聰明”?
想象一下,你可以足不出戶就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取你所需;餓了吃到的是“智能化”監管體系下生產的各種食品,安全衛生;等公交的時候,你只要看一下電子站牌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公交車的位置所在,心中有數;看病的時候你不僅可以網上預約掛號,還可以先看病后付費,省時省力……
這是幻想嗎?不是!根據上海市政府公布的“推進智慧城市建設2011—2013年行動計劃”,以上這一切以信息化為基礎的“智慧建設”,將成為上海加快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飛翔動力”,從產業經濟到城市管理,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改變近在眼前,改變就在身邊!
打造“智慧雙翼”,讓管理和產業“飛起來”
9月6日,記者從市政府舉辦“和諧發展看申城”發布會上獲悉,上海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一年成效顯著。本市光纖到戶覆蓋能力和用戶規模、WLAN覆蓋密度、城域網出口帶寬和高清片源高清電視高清IPTV用戶數等創下“四個國內第一”。總體來看,一年來滬智慧城市建設主要有四個方面的成效。
信息基礎設施能級顯著提升,創下四個第一。據悉,上海光纖到戶已經基本覆蓋城鎮化地區,基本達到“百兆進戶,千兆進樓”的網絡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計建成WLAN接入點達到13500個,在全市30個主要公共場所開通i—shanghai免費上網服務,年底將增加到300處。到2013年年底,i—shanghai將覆蓋全市450處主要公共場所。另外,上海的城域網出口帶寬率先實現T級出口,并繼續保持城域網出口帶寬國內最大。作為高清第一城,上海的高清片源、高清電視以及高清IPTV用戶數均是全國第一,本市高清電視和高清IPTV用戶已達約45萬戶,高清電視開通了18個頻道。全市IDC機架數達到17000個,比2010年年底增加44%。
信息技術應用覆蓋面、滲透率明顯提高,主推“五大行動”。一是“智能城管”行動。如進一步擴大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系統(ETC)的覆蓋面,完成所有收費匝口ETC車道部署,實現主線收費匝口ETC車道三進三出的規模。8月2日起,泛長三角區域“滬、蘇、浙、皖、贛、閩”五省一市實現了高速公路ETC互聯互通。二是“數字惠民”行動。如基于市民電子健康檔案的衛生信息化工程。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市級平臺與醫聯平臺,以及長寧、閔行、閘北等6個試點區縣平臺的互聯互通,下一步將在全市范圍內實施。三是“電子政務”行動。如法人網上身份統一認證系統。四是“電子商務”行動。如電子商務雙推工作。從2010年起,每年安排1000萬元,通過政府補貼、平臺讓利、企業自負各一點的方式,推動10200多家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去年本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實現了5507億元,同比增長29.5%,占全國比重近10%。五是“融合強業”行動。從信息化技術驅動、工業化需求牽引兩個角度,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虛擬制造、敏捷制造和高端制造,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信息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能級不斷提升。2012年上半年,信息服務業實現經營收入1713億元,同比增長18.5%。實現增加值578億元,同比增長17%,占第三產業比重達到10%,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從信息產業整體上看,規模穩中求進,能級逐步提升,結構不斷優化。聚焦重點專項,重點實施大規模集成電路、云計算、物聯網、下一代網絡、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衛星導航等7個重點專項,為智慧城市建設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如身份識別、容災備份、網絡監控、安全軟件等信息安全基礎建設和產業發展取得新進展,信息安全測評數字認證、應急防范等功能性服務平臺進一步拓展。
智慧應用“覆蓋”民生,讓工作生活更好起來
“智慧”所改變的領域,將與人們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教育、衛生、社區生活服務等公眾高度關注的民生領域,將逐步被方便易用的信息化服務手段覆蓋。
在醫療衛生領域,網上預約系統目前已正式投入應用。在掛號環節,市民在家中就可以通過電話、互聯網預約全市34家三級醫院的專家門診,減少了市民提早到醫院掛號、排隊等候的煩惱。在就診環節,目前上海市部分醫院陸續推出“一站式付費”服務,市民可以先看病后付費,簡化就診流程。另外,依托逐步覆蓋全市各公立醫療機構的健康信息網絡,在就診過程中,醫生還可以調閱患者在其他醫院的就診記錄,重復檢查、重復用藥、用藥禁忌也會自動提醒,不僅減少了醫療費用,也提高了醫療安全。
在數字教育領域,各級各類學校的上網速度將進一步提升。目標是到2015年末,上海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都將實現無線局域網覆蓋。在市民終身學習方面,上海終身學習網已建成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黨員干部教育、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等8大類數字化學習資源,市民通過互聯網、IPTV、數字電視等渠道,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每個市民都能各取所需。
在交通出行方面。市民可瀏覽上海交通出行網,或撥打12319服務熱線,了解路況信息;可通過路邊交通可變信息標志、收聽交通廣播及時獲取實時路況信息。此外,高速公路聯網不停車收費(ETC)服務目前已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一市。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公交電子站牌已在部分區縣開展試點。乘客通過電子站牌,可以知道下一輛公交車的位置所在,做到心中有數。
在公共服務領域。居民要支付水、電、燃氣費,通過互聯網、數字電視、移動終端等都能輕松繳費;社區里的老人、殘障人士需要服務,信息化的社區生活服務配送系統將在第一時間送服務上門……
不為技術而技術,讓人與經濟社會發展更“旺”起來
智慧城市的興起具有其必然性。這是全球城市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城市發展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創建面向未來的智慧城市”,“建設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已列為上海“十二五”的重要發展目標。
對此,很多專家提醒,滬智慧城市建設進一步必須超越技術層面,著力于人的發展和需求。同時要適應長三角城市群互利共贏的需求,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提供支撐,讓政府管理更加公正、透明和高效,不斷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對智慧城市內涵和外延要有鮮明、實在和相對準確的描述和把握,明確智慧城市并非是純科技的而是滲透人文的社會再造;通過智慧城市建設,形成上海未來發展新優勢,讓上海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市政協常委、市政協學習委員會主任宋超如是說。
總之,智慧城市,不為技術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