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輝
活躍的社會組織是一個社會展現活力的重要標志。行業協會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有著悠久的歷史,被視為市場經濟的“潤滑劑、協調器和保險閥”。梳理分析國外行業協會運作發展的做法和經驗,對于完善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美國:協助政府制定行業政策
據美國1985年版的《美國協會百科全書》記載,全美約有18000多個協會組織,基本上都是民間的、自愿組建的非營利組織。絕大部分美國企業都參加不同的協會組織,有的企業根據自身的情況甚至參加幾個不同類型的協會。
美國的行業協會主要是協助政府制定行業政策,切實為會員提供服務。在與政府協調配合方面,行業協會向政府提供本行業發展趨勢報告,負責貿易保護、市場損害調查和協調貿易糾紛,代表本行業向政府反映共同要求,提出行業經濟政策和制定行業標準,并協助政府制定和實施有關法規政策等。例如,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起草的《半導體知識產權保護法》由美國國會討論通過后,最終成為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德國:企業利益的忠實代表
在德國經濟生活中,行業協會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是各行業利益的忠實代言人、游說者,也是政府制定經濟政策時的合作伙伴。
協會的一項重要職能是通過全方位的專業服務向政府游說,在政府制定政策時為行業爭取最大利益。有些勢力強大的協會,對政府決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歐洲農民協會,無論在關貿總協定還是在世貿組織時代,一直對歐盟各成員國及歐盟有關部門進行著強大而有效的游說,所以歐盟農業市場至今還是一個受到充分保護的市場。在世貿組織的歷次談判中,歐盟行業協會組成的利益集團參與其中,向政府談判代表提供咨詢,施加壓力。
法國:企業與政府溝通的橋梁
提及法國的行業協會,從葡萄酒話題就能管中窺豹。法國是個以盛產葡萄酒聞名的國家。大大小小的葡萄酒行業協會遍布全國。
法國的葡萄酒行業協會是政府與葡萄酒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粘合劑。它的任務是協助政府農業部門協調各方利益。此外,法國還有類似行業協會組織的葡萄酒行業俱樂部,譬如,巴黎“葡萄酒與商業俱樂部”采取“B to B”(企業對企業)的運作方式對會員進行強化培訓,為酒業的相關投資和金融產品提供咨詢等。俱樂部每年組織24次聚會,每次聚會的主題各異,雖說與酒無關,只是論經濟、談文化、介紹各國風土人情之類,但無形中卻對葡萄酒企業的營銷起到了促進作用。
韓國:官民合作共同助力產業振興
韓國經濟管理體制的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在行業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政府—專業協會—企業這一獨特的“官民協調”體制。
韓國有五大經濟團體:大韓商工會議所、全國經濟人聯合會、韓國貿易協會、大韓貿易振興公社和中小企業協同組合中央會。在韓國經濟生活中這五大經濟團體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小企業協同組合中央會是協調、管理全國中小企業行業協會的聯合組織,其下屬730多個協同組合。在韓國,一般而言,在制造業領域一個行業只能有一個組合,而在流通業領域則允許存在2—3個組合。相同或近似的協同組合相互間可展開適度競爭。對于組合是否公平地將配額分配給組合員,政府要進行監督。
比利時: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
比利時最早的行業協會可追溯至17—18世紀,算起來已有近300年歷史。在協會的活動中,幫助企業解決融資問題和技術交流是最重要的兩項活動。這是比利時行業協會能夠保持長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小企業在生產及營銷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個難題是資金短缺,行業協會日常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與金融機構溝通,彼此建立信譽,由行業協會出面疏通融資可使中小企業比較快獲得所需貸款;行業協會的技術交流會是最受會員歡迎的一項活動。中小企業的許多技術難題往往通過技術交流會就可以找到解決辦法,從而使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特別是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奧地利:企業的服務者與協調人
奧地利的行業協會從加入的方式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奧地利聯邦商會旗下的行業協會,另一類是由企業自由選擇加入的行業協會。
在奧地利,協會開展行業自律是其辦會特色。許多行業協會依法制定了本行業的行規。如奧地利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就制定了房屋中介合同的統一模式范本。房屋中介公司在與顧客簽訂合同時都可使用此合同模式,既免去了許多麻煩,也便于解決糾紛時有據可查。同時,在會員企業發生糾紛和利益分歧時,行業協會在其中扮演了調解人角色。如在奧地利電業自由化的過程中,有企業抱怨電力企業提高電費,導致生產成本增加,而電力企業則認為自己實為生存所迫。于是奧地利工業協會將同是協會會員的雙方企業召集在一起協商,最后圓滿解決了矛盾。
各國在政策取向上大抵有如下共性特點:
1、國外行業協會都是依法成立的社會組織,按照法律的規定成立并運作。政府不直接干預協會也不實際管理企業,而是通過協會和行業管理組織與成千上萬個企業進行密切聯系并開展有效服務。
2、行業協會的組建都是順應市場經濟的需求,完全按照市場主體的愿望發起成立的。協會工作內容由自身決定,完全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協會保護會員,會員信賴協會,體現自律管理的特點。
3、輔助政府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增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作為企業群體代表的工商社團,是繼市場調節和國家干預之后又一種調控機制,政府重視并尊重協會的這一作用。
4、國外行業協會都是非營利性組織。經費來源主要靠會費、捐贈、咨詢服務收入,政府對協會進行必要資助,實行免稅或減稅政策。
國外行業組織在創立和管理行業組織中的成功經驗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1、行業組織要有足夠的權威性,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信賴。行業組織的工作是否科學和富有成效,其績效的評定取決于其是否贏得企業的信賴和認同,而這反過來又決定了行業組織本身是否具有權威性。為此,各國政府幾乎都對行業組織實施不同程度的支持,給予工作上的便利,不少國家和地區甚至推行“官助民辦”的方式。同時,要樹立行業組織的權威,關鍵還取決于其能否對政府的決策施加影響。
2、加強制度建設,實行行業組織的制度化、規范化。為實現辦會宗旨,各國都十分注重行業組織的制度化建設,力求通過嚴謹、縝密的制度規章,減少工作上的失誤。從國家來看,一些國家制定有專門的行業組織立法,有些國家雖無專門立法,但有關條款也散見于相關立法之中。在行業組織內部,幾乎所有的行業組織都制訂有自己的組織章程,并不斷修正和完善,使之成為組織內部管理及活動的根本準則。
3、建立科學、合理的多層次、多形式的行業組織體系。 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行業領域拓寬,分工日益細密,協作化愈益加強。與此相適應,各種行業組織應運而生,可謂“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協會”。然而這些行業組織并非一盤散沙,政府有必要通過組織體系上的精心設計和安排,加強行業協會相互之間的有機協調和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