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以君
隨著林權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以及林權抵押貸款的開辦,森林資源盤活為可流動資產,山地山林搖身成為支持“三農”發展的“綠色銀行”。將金融與林業有機結合,達到以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目標,對于林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贛州為例,立足于林業金融服務現狀,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提升林業金融服務水平的幾項對策建議。
贛州作為林業大市,擁有著豐富的林業資源。據“十五”二類森林資源調查資料統計:全市林業用地面積共計4552.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4.2%。近幾年來,贛州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乘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東風,通過大力創新和推廣各類涉林貸款業務,有力推動了全市林業經濟的長足發展。
一、金融支持林業發展概況
為了推動林業經濟的健康發展,近年來,贛州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以林權抵押貸款為主要涉林貸款品種,同時開辦林業信用貸款、保證貸款、聯保貸款、社團貸款等各種貸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為促進林業經濟發展提供了“組合”服務產品,開辟了林業經濟發展的“綠色”服務通道,逐步加大了對林業經濟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不斷做大涉林貸款規模。截止2012年6月末,贛州市涉林貸款余額為34.62億元,比年初增加4.67億元,增幅達到15.58%,信貸資金的有效注入,有力地促進了林業經濟的發展。
二、金融支持林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林業金融服務正有序開展,但由于林業生產自身的特殊性以及相關配套政策的不完善,使得金融支持林業發展中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一)生產周期與貸款期限不匹配,林業發展負擔重。林業是一項弱勢產業,生產周期長,前期投入大,投資見效慢。以經營杉木林為例,25年后砍伐才能有收益。而目前林業貸款期限最長為3年,貼息期限絕大部分為一年期。因此林農特別是營造林大戶還貸壓力大,有的為了還款還息,提前砍伐木材變現,沒有發揮借貸資金的最大效益。
(二)配套政策跟進不及時,抵押評估登記機構有缺失。林權價值的確認是確定林權抵押貸款額度的基礎。但目前,江西省尚未建立統一的林權評估管理辦法,林權評估機構、林權登記機構、林權交易中心在各縣設立情況不一,造成評估無規范標準可循。而現行的林權評估主要依靠林業部門具備相關資質的評估人員進行,容易受到個人主觀因素影響,造成林權評估過程中,可能存在偏離客觀價值現象,直接影響到林業貸款的安全性。評估的不規范,使得銀行在發放林業貸款時存在擔憂情緒,限制了林業貸款的發放。
(三)抵押物的管理存在難度,貸款風險仍不可避免。林木作為特殊抵押物,存在天災、人禍、市場三大風險,造成林業貸款容易面臨以下風險:一是自然風險時有發生。林業作為弱質資產,容易受到火災、風災、冰凍雨雪天氣影響,病蟲害等其他自然災害也可能對林業產生危害。林業價值受如若受到以上危害,折價嚴重。二是違法現象難以防范。林地位置偏僻、地域廣闊,增加了信貸員對抵押物的監管難度,單靠林農力量難以有效防范濫伐、盜砍等現象的出現。三是市場風險難以預料。森林資產市場價值存在縮水的風險。如2008年的世界金融經濟風暴,導致林業加工行業發展滯緩,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縮水嚴重,抵押價值隨之減少。
三、進一步做好林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政策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一)適當延長涉林貸款期限。建議延長涉林貸款期限,營造林項目林業貸款期限根據樹種特性延長至一個輪伐期或收益期,并視樹種不同確定貼息期限,有效解決了農戶和林產品種植加工企業融資期限短和林業成長期限不匹配問題,減輕林農還款壓力。
(二)建立和完善林權資產評估體系。加快制定統一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推動組建權威公正的森林資產評估機構,統一培養評估專業隊伍和人才,確保評估機構和人員的資質,建立嚴格的評估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林權評估價值科學、公正、真實。
(三)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引入森林保險機制,降低林權抵押貸款融資的風險。辦理林業貸款時,要求貸款人為林業辦理各類森林保險,降低天災損失。同時加強信貸風險管控工作,加強抵押物的定期巡查和日常監管,以戶為單位建立《林權抵押貸款登記臺賬》,把林權抵押貸款作為單項信貸產品錄入信貸管理信息系統進行管理,,做好對貸款及抵押物信息的跟蹤記錄,建立信貸監測報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