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



十八大盛會在即,萬眾矚目。人們期待這次盛會助力中國的強大,而強大的中國又是百姓生活安逸的最大保障。十八大更貼近百姓生活,十八大代表“更接地氣,更得民心”,人們對這次盛會的期待,也寄予了更多的人性色彩。
鄭崗:十八大開始,記錄每天生活
十八大的召開在鄭崗的生活中是一件大事。作為上海同濟大學新媒體國際藝術中心的導演,他計劃從十八大開始,每天拍一張跟自己有關的照片,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改革開放使這一切成為可能
上世紀80年代,通過攝像機,鄭崗先后采訪過巴金、蕭乾、汪曾祺、季羨林、吳冠中等,為這些國寶級人物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某年某月起,他發現,自己也無意間闖進了“文化圈”,開始被人采訪。
這樣的事情倒退30年是不可能發生的,“改革開放把一扇門打開了。”鄭崗說。
前不久,往來于各地的鄭崗完成了《學院美術三十年》的編輯工作,這部大部頭叢書讓他從一個側面了解到了中國的巨變,而這場巨變肇始于30多年前開始的一場改革。
“這場改革的前10年是意識上的轉變,后20年則是從行動上付諸實施。”鄭崗如此概括,“十八大是這次改革所帶來的承前啟后的盛會。”
“改革30多年,中國人有錢了,有地位了,下一步怎么走,需要這次盛會來運籌帷幄。十八大對中國的建設起著決定性作用,中國的未來會非常穩定。”
中國共產黨歷來與民眾相互依存,這是鄭崗津津樂道的。
“中國共產黨的體制,深入到各個基層,這個黨的基礎就是從老百姓中發展黨員,建立組織。”
鄭崗告訴記者,“這次選出的2270名代表,更傾向于普通百姓,所謂‘草根氣息濃厚,這是非常可喜的,因為我們的文化普及了,政治普及,教育普及了,中國共產黨的基礎也更為堅固。”
談到胡錦濤的科學發展觀,鄭崗表示,這一指導思想完善了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基礎,實踐基礎,更完善了黨的執政能力。
“歷史是科學發展的,每個時期都有各自的面貌,順應這個面貌,按規律行事,就是科學發展,這樣就不會走偏。西方雖然不是計劃經濟,但是他們也有指導性的計劃來統領既定的目標。所以,科學發展觀是出自大局考慮的高瞻之見。”
科學發展觀使得中國改革開放之路更加順暢。“只有穩定、穩步、不冒進,這個社會才有序。”鄭崗說,他認為,中華文明5000年還在延續,就是因為有序。
“文化的延續是血脈的延續,比如儒家文化的持續影響,這是根本。離開了根和本,文化無從談起。”
鄭崗過去對電視娛樂節目很反感,現在,卻迷上了“中國好聲音”。
“高雅、娛樂并不沖突,發揚傳統也是如此,把自己的感覺放進去,而不是一味地照搬古人,這樣才會成功。社會的發展亦然,在一個科學的基礎上延續祖先的規則,才符合人性,也才會得到認同。”
從一滴水珠看整個大海
在主編《學院美術三十年》的過程中,鄭崗發現,每一個畫家的成功都能窺見整個中國的改革歷程,所謂從一滴水看到大海。
“這些畫家中,越是適應改革,喜歡改革的人,越是走在前面。如果因為一己之利而跟改革唱反調,很容易被甩在后面。”
鄭崗對中國共產黨勇于改革的精神印象深刻,他說,“通過改革,中國人明白了世界是怎么回事,自我的價值提高了。我們從一個封閉的社會發展成現在這樣一個改革開放的現代中國,這中間的歷程展示了一個大國進取的清晰思路。”
從編書到做電視節目,鄭崗每天接觸大量的人,很多成了朋友。彼此之間幾年不見,就會有很大的變化。
“這說明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人越來越明白了,這很了不起!這是改革開放非常重要的一點。蓋再多的高樓也不如讓人理解自己是怎么回事更重要。”
在“明白”之前,鄭崗曾經有過焦慮的青春。當年,他那一代接受教育需要跨越很高的門檻,他所在的高中,高考預選只有7人,他是其中之一,大部分他的同齡人都與高考無緣。
“那時,上大學要淘汰三次。實在太難了。如今,教育‘還教于民,已經普及到全民,實現了免費的義務教育,大學擴大了招生。這是了不起的進步。”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人開始了大規模建設,中國人的自我價值觀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從沒有錢到有錢,再到有了很多的錢,中國共產黨開始關注民生,大量的文化場所、體育設施,生活落到了實處。”
鄭崗的合作伙伴、旅德藝術家王小惠有一個視覺日記,受她的啟發,鄭崗說他要拍一個“照片日記”。
“國家開革開放30多年,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把自己的生活拍下來,記錄下來,雖然都是吃喝拉撒的小事,但是積少成多,就是一個社會的變化縮影。”鄭崗說。
葛霆,老科普專家的建議
70歲的葛霆每天都要繞著校園散步,作為中國科協信息中心原主任,他在科普領域總是有一些超出常人的奇思異想。十八大之前,胡錦濤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上的一番講話,讓他深有感觸。
一個里程碑
前不久,胡錦濤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會上,他提出,將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
中國高層的這一舉動讓葛霆心動,“這是一個里程碑,是非常建設性的。它反映了上層的意見——把社會公正放在了前面。”
葛霆是中國科技大學第二屆空氣動力學的畢業生,他畢業的那個系誕生了中國科學界的驕傲——錢學森。鬼使神差,走出校門后,葛霆一輩子再也沒有繼續自己的專業,卻最終轉行成了一個經常能煽動“頭腦風暴”的科普專家。
家里換門窗,原本雙扇窗戶,更換后只能打開一扇,“根本沒法擦”。這是距離葛霆最近的一樁比較具體的“不公正”。
“僅僅談不平等是不對的。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社會沒有絕對的平等,最重要的是,不平等要公正,要公正地不平等。”
他告訴筆者,十八大之前,胡錦濤主席在APEC會上提出這個問題,“而且是到國際上去說,”非常讓人關注。
在葛霆看來,“貧富的問題不僅僅是簡單的仇富,不僅僅是窮人跟富人之間的矛盾,不是那么簡單。”這個問題,“已經嚴重地拖了我們經濟發展的后腿。”
“買彩票中獎,大家都能接受,因為機會均等。除非彩票中心作弊。我們要避免的是不公正的不平等,財富的不公正分配。”
葛霆告訴筆者,中國科普最輝煌的時期是上世紀80年代。那時適逢土地承包,過去種什么聽公社的,土地一旦歸了農民,大家興致很高,當然要把技術學到手。
在農村推廣的實用技術培訓,每年都有1.5億人次受益,學了就能脫貧致富。這些培訓涉及栽培、育種、果樹修剪等等,與此同時,誕生了一大批大王西瓜、大王蘋果等育種專家。
上世紀90年代,葛霆去山西呂梁參加過扶貧。對這樣的“輝煌”記憶猶新。
“最主要的是8億農民科技意識空前提高。農民親自參加到科技實踐中來了。”
中國社會需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在葛霆看來,除了把“科學發展觀”解釋好之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落實”。
他建議關注科普的人一定要關注兩個電視節目:一個是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的“金字塔考古行動”,當年吸引了142個國家現場直播。這次行動是在金字塔上打一個洞,看看里面究竟有什么。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從上午到下午全天直播。“全球據說有3億人觀看,最后發現什么也沒有。”
另一個節目是美國的火星登陸,也是全天直播,但是,最終如何登陸的,“別說我們看不見,NASA也沒看見,因為無法追蹤拍攝。”
可是這么多人從頭看到尾。葛霆說,因為大家關心兩個問題,一是科學在做什么。另一個是,科學在怎么做。
一個瀏覽器,“云端辦公”
關于科學在怎么做的問題,葛霆有特別的心得。他提到各地正在打造的“云計算”,認為這一領先世界的技術正在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中國歷來重視先進技術的應用和研發,“云”領域當然不容錯過。
“這是一場革命。”葛霆說,“這個做到了,將來的計算機不用硬盤,操作系統也不需要了,一個瀏覽器,即可‘云端辦公”。
葛霆說,隨著可折疊薄膜顯示器的面世,“將來一支‘筆(ipen)、一張卡式手機即可隨時隨地辦公。走在半路上,甚至爬山途中,有什么想法立刻可以操作。”
“這是對知識勞動的一場革命。知識勞動的特點是不能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樣的限制是最大的束縛。”
葛霆透露,“去年全球手機的PC銷售量已經停止,說明這個市場已經到頭。而移動終端這一塊的市場量卻增長了30%。”
中國近年來實施的科教興國戰略使得科技投入持續增加,激勵創新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使得一些舉措成為可能。他建議國家統一規劃建設一個“云中心”,去占領這個市場。
“如果你不跟移動市場結合,不推出新的商業模式,將來‘云端會被別人占領。”
目前,全球的數據中心平均利用率只有40%,60%處于閑置狀態,葛霆說,利用“云”技術,利用率可以達到80%,提高一倍。同時能耗將減少一半,沒有了硬盤,能耗下降。對日益惡劣的全球氣候是一個很大的改善。
亞南眼里的十八大
28歲的車亞南很想有一個工作室,作為北京闊藝堂藝術文化有限公司的畫家,她經常閉門不出,每日“宅”在畫室里經營筆下的藝術世界,對于十八大的熱點問題,車亞南抿嘴微笑。
“特別關心新的領導能不能有新的作風和新的政策。”
2008年,車亞南自煙臺師范學院畢業,學的是音樂專業。讓她感慨的是,過去,父母那一輩,上大學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跟他們比,我們比較隨心所欲。我們這一代人可以有自己的夢想。過去很少有家長放手讓孩子學美術、音樂,他們相信的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卻如愿以償。現在很多事比過去規范多了。”
“科學發展觀”曾經是車亞南復習周密的考題。幾年的高校生活,讓她嘗到了現代教育帶來的好處。
“我是學音樂出身,最后卻選擇了畫畫,其實兩相無礙。如今的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技能教育,而是把人的藝術感覺開發出來,這是教育的本質,也是改革開放帶來的很大的一個變革。”
車亞南住在北京通州,每天一早起來就畫畫、寫字,不用出門,想要什么就點點鼠標。有時也會去K歌,看電影。
平時,她經常去宋莊藝術區玩,對藝術始終保留一份新鮮和好奇。而對于祖先留下的傳統文化,車亞南視為珍寶。
“如今,我們國家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富裕、和平、開放,這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說起中國共產黨的功勞,這應該是最大的。”
如今,喜歡字畫的人越來越多,這讓車亞南十分欣慰。“我們已經開始重視文化藝術建設了,回到了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在大家都吃不上飯的年代,誰有閑錢買字畫啊?”車亞南認為,“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符合中國國情。”她笑著說,“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還能再繼續發展。”
從十八大開始,車亞南希望做成她的工作室,留一片空間展示自己的作品。“地方不一定大。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下,寫字畫畫,一切都順水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