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琴
摘要: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新課標背景下農村中學的閱讀教學如何上得扎實高效,讓厭學的學生重新找回閱讀的興趣,符合新課改的精神,素質教育的本質呢?本文對此問題進行分析,并提供可操作的程序及策略,希望讓厭學的學生回歸正軌。
關鍵詞: 農村中學語文教學閱讀教學
工作幾年來,我發現所教的一屆學生中總有一部分是不愛讀書的,他們上課時總是無所事事,老師講的內容聽不進去,而自己又不愛看書,如坐針氈,東看看西瞧瞧。這算是不錯的,還有的則是與同桌鄰近的低語打鬧,破壞課堂紀律。還有一部分學生上課時很安靜,這部分學生都在認真地看書,不過看的書大都是武俠、愛情類的小說,而且是現在流行的魔幻系列。如何培養學生濃厚的讀書興趣和良好的讀書習慣?
學生倘若對某件事情失去了興趣,用強逼的方法只會適得其反。一些同學坐在教室里總是不停地扭動身子,可要讓他們到操場上打會兒籃球,立馬就來了精神,并且興趣盎然。學生對讀書失去了興趣,教師不能置之不理,要盡可能地重新培養他的興趣。讀書是立身之本,也是提高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我們的成長不能離開書本。
我出身于農民家庭,是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因此,我對農村的學生總有一種“以讀書改變窮孩子命運,進而改變國家命運”的追求和使命感。我認為只要將學生引導到愛讀書、樂讀書的追求當中,就一定會出現我們希望看到的變化。
一、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
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種重要素質。閱讀能力與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增長見識,以及培養自學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聯系。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比閱讀能力弱的學生在獲取知識、增長見識、拓寬視野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目標。一些教師認為,教師的工作就是讓學生學好課本知識,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一些教師坦言,從沒有認真思考過閱讀能力對學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更多的是考慮如何講好課,如何管理好學生,至于閱讀,都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閱讀,很少干涉他們。許多教師表示,他們沒有有意識地關注過學生的閱讀狀況,更沒有有意識地引導過學生的閱讀行為。據調查,不少中學生的閱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或老師安排和規定的。由于閱讀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學生的閱讀興趣一點一點地被消磨掉。閱讀興趣的消失使閱讀變得缺乏內在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二、創造優美的讀書環境
1.常言道:讀書的孩子壞不到哪里去。這話不假,但關鍵是如何讓他們讀書。良好的氛圍對一個人的行為影響是很大的,閱讀也不例外。閱讀能力的培養也需要有良好的閱讀氛圍,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在許多中小學校,學生的閱讀活動尚處在初始階段,由于缺乏有效組織引導,沒能夠在學校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因此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還有的教師一想到要讓這部分學生丟棄陋習,學會讀好書,就要推薦他們讀中國的四大名著。我感到很奇怪,這怎么可能呀?他們要是能看得下去,就不用我們思考如何讓他們改變不讀書的習慣了。一天聽到幾個學生談話,很受啟發,他們說現在看名著的簡介版、青少年版或者說“口袋書”很流行。這類書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一棍子打死,至少他們是能夠看下去的。我就建議他們去圖書館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盡管在內容文學性上與名著相差甚遠,但培養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先讓他們從故事性強,能夠吸引他們的書籍讀起,逐步培養起興趣。看到從沒有課外閱讀經歷的學生們,課余時間爭先恐后地往閱覽室跑的情景,我心中的那份快樂無與倫比。近年來,隨著學校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圖書館擁有圖書6600多冊,閱覽室書刊180多種,報紙每年上架新書800多種,2000多冊,而學生也開始在課外、休息時去那里坐坐,圖書館成了為師生提供精神養分的花園。
2.有熱愛讀書的家庭環境。對一些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閱讀能力強的學生的家庭閱讀環境較為良好。許多學生表示,他們熱愛閱讀是因為受到父母等家庭成員熱愛閱讀的影響。還有一些學生說,由于家庭成員喜歡讀書,他們的閱讀興趣能夠得到尊重。而且,他們的閱讀活動還經常受到父母的指導。父母還經常性地給他們傳授閱讀方法和技巧,讓他們受益匪淺。這在農村中學要普及可能比較難,但不是辦不到。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物質條件的提高,人們也開始注重精神品質的提高,很多家庭開始接觸書籍,這無形帶動了學生的閱讀向往。
三、在讀書中改變不良習慣
讀書目的是什么?我們不能只為讀書而讀書。我認為為知是讀書的第一境界。為知就是為了積累知識,增長學問、見識和智慧。陶淵明說:“開卷有益。”書是前人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古人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者,風雅之士也,也就是說寧可一天不吃肉,但是不能一天不讀書。正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人生有限,學海無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無止境。我們要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知識的道路上探索。因此,學會欣賞,學會從書中學習,從書中反思,這些目的都要讓學生明確。讀書還要跟學生講清可以批注,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交流,思考,“床上書連屋,階前樹拂云。將軍不好武,稚子總能文。”杜甫的這首詩強調了環境對孩子習文的重要影響,雖說不無道理,但其中的必然性未必盡然。比如說,我們希望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讓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浸染,從而徹底改變從小養成的各種陋習,成為知書達禮、舉止文明的少年,但現實告訴我們,自由閱讀氛圍對促進學生行為改變效果并不明顯。因為許多學生讀課外書以獵奇為目的,要實現通過讀書塑造美的目標,必須根據不同的目標要求,開設一些必要的輔導課程。因為閱讀是培養一個人的人格道德和情操的最佳途徑。蘇東坡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飽讀詩書,學識淵博,便自然會表現出文人的優雅舉止和風度。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神,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和修辭使人善辯。”讀書可以使人開闊眼界,增強能力,陶冶性情。于是,我利用早晨、中午的自由時間讓他們讀《三字經》《百家姓》《小故事大智慧》《教你做一個有頭腦的人》等書,課外閱讀輔導課程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課外閱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式靈活、生動有趣,效果十分明顯。許多學生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行為舉止、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發生了相當大的轉變,有的甚至與剛入學時相比判若兩人。
四、讓閱讀豐富師生內涵
我班時常辦“讀書節”活動。活動中,我們以讀書報告會的形式,邀請學校有名望的前輩蒞臨指導,用成功人士從讀書走向成功的奮斗經歷,激勵學生努力讀書、提升自我。我班有一名學生,平時自由散漫,調皮搗蛋,不愛學習,特別愛惡作劇,不僅與同學們相處不好,就連老師也覺得無法與他溝通。“讀書節”活動期間,我校的狄老在活動中給予這名學生熱情的幫助和鼓勵,現場講解了各種解決人際交往關系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使這名學生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終于明白了“在這個世界上,誰也離不開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初中畢業前夕,該生以得體的言行舉止獲得了老師、同學們的認可,并當選班級的“文明學生”。
“讀書節”活動讓歡樂的海洋,書聲、歌聲、笑聲灑滿校園的每個角落。一些曾經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心灰意冷的學生,在以分享讀書快樂為宗旨的活動中,找回了曾經失去的信心和熱情。學生們的這些表現讓我深感欣慰。而且,教師可以跟學生一起讀,不能太散,說上閱讀課,就讓學生隨便看,這是不可以的,要與學生一起看、一起感受、一起寫作、一起交流、一起反思。濱州北鎮中學史建筑老師的方法就很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其成功的例子。他與學生一起閱讀,并且寫出讀書感受,與學生交流,使學生受益匪淺。學生感覺到你與他們處在同一個平臺上,就會樂意讀,也會用心讀。
在這個充滿喧囂、充滿浮躁的時代,我們不會擔心自己的時間會空下來。只要愿意,人們就可以每天都過得忙忙碌碌、熱熱鬧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流行歌曲、電影、肥皂劇和網絡游戲等一道道娛樂快餐能夠使我們常常處在興奮之中,比如電影、電視劇運用特殊的影音處理技術,可以把畫面處理得更唯美,把情節設計得更引人入勝,把恐怖的氛圍處理得更讓人毛骨悚然,把殘忍的場面渲染得更血腥。網絡游戲以其本身具備的特點,比如場景的絢麗多彩,以及多人之間的合作性和互動性,即時生效性,等等,滿足了人們爭強好勝的心理,能填補空虛、逃避現實,也能很快獲得某種成功的體驗,等等。但是興奮過后,人們會陷入更虛無的寂寞之中。于是,人們會尋求更大的刺激,以填充無邊的精神寂寞。所以此時,我們更需要讓自己的心復歸于平靜,進行閱讀和思考,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思考。也許每一種努力都要持久,方能成功,這或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考驗著學生,更考驗著教師,唯有恒心,不放棄,才能最終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并將受益終生。更何況中學時代是讀書的美好時光,師生要共同努力,面向太陽,目視文學,心系未來,用閱讀陶冶情操,改變不良習慣,書寫美麗人生。
參考文獻:
[1]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新課程理念與語文課程改革.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區培民.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黃偉,陳尚達.語文綜合性學習研究與教學設計.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
[4]韋志成.語文教學藝術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5]李秋菊,關文信.新課程理念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施.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陳玉琨.中國高等教育評價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