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
摘要: 用好導學案,要求導學案必須有用。有用的東西,就是用了效果好的東西。要讓導學案真正起到導學的作用,導學案的編寫就應該科學、有效,具有針對性和實操性。
關鍵詞: 美術教學導學案感悟
開展“導學式”課堂教學已經一個學期了,沒有做過導學案的我,一開始很盲目,于是在百度上搜索了“美術導學案”,遺憾的是沒有什么經驗和例子能很好提供參考。我只能像在黑暗中一樣摸索著往前走,自己也經歷了“閉門造車”、“照葫蘆畫瓢”、“因實(實際情況)利導”的階段,也慢慢感受到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逐步顯示出的魅力。它的優勢很明顯:使學習目標一目了然,重點難點一清二楚;提高了師生的課堂利用率。在導學案中,教師事先把知識鏈接和環節問題都印好,省去了課中的板書和制作簡易課件的時間;“學案”能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體系,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方法指導,提供檢測學習效果的適當材料;使用導學案,容易進行教學反饋;促使教師改變教學策略,提高三個能力(備課中的“選材”能力,課堂上的“親和”能力、方法中的“導演”能力)。
導學案是融導、學、練、測、評于一體,是一個從教與學的準備、教與學的實施到教與學評價的教學過程性系統性設計,而不是一個單純的學輔、問卷和結果性文本。如何讓導學案發揮作用?
1.導學案應注意“導”
(1)對學生的引導。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問題的探究、當堂練習和學習目標標檢測、課堂質疑、課后小結等起到引導的作用,把握和突出知識結構的內在聯系;問題探究應該由淺入深,有指導性和啟發性。
(2)對教師的引導。教師利用各種資料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識點,寫出教案或教學思路。①解讀教材,確定重難點;②制定學習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③明確授課思路,確定課堂結構模式;④個人確定導學案使用方法。根據我班實際,我對導學案的部分內容作了適當調整。
2.體現分層次教學
導學案導學中應注意習題的分層、分類,以滿足各種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訓練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不同,要求較高的內容都打上記號,對基礎差的同學不做要求,僅供學有余力的學生學習。
在課堂具體實施中在本課重難點較為突出和學生認知模糊時,導學案的呈現可以成為教師的助手和學生的幫手。
(1)當需要突出重點、難點時。重難點是課堂教學必須集中精力解決主要問題,因此對于教材中的難點、重點或與難點、重點關系較為密切的問題可以進行提煉、單列,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知識和教材的重點、難點。《一版多色版畫》從對生活中版畫的認識和關注,興趣的引導到對版畫的種類,制作方法,現代版畫發展的學習,最后是動手制作吹塑紙版畫,利用美術媒材、技巧和制作過程的探索及實驗,發展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在本節課教學中對吹塑紙版畫的制作步驟及印刷注意事項,這些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學案中有清晰的說明幫助學生識記。
(2)當學生的認知模糊時。對于教材中容易混淆的概念,當學生只被表面現象迷惑,而抓不住本質時,可以縱橫比較,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弄懂概念,形成正確清晰的知識體系,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手繪線條圖像——物象的多視角表達》這節課,在知識的延伸拓展方面,增加了許多知識,比如立體透視原理:一點、兩點、多點透視,實踐實現分層次教學,而由于學生對透視知識知道的不多,對增加的內容理解的不透,拓展內容沒有達到提升的作用,因而導學案的設計更要注重與教學過程的緊密結合。
(3)學生自評和教學評價。表格式的評價表或評價點的呈現,讓學生對別人和自己作品中的優缺點有一個更明確的評價標準;比較好地實現了生生互評的有效性,節省了課堂時間。
3.用好導學案,要求導學案必須有用。
有用的東西,就是用了效果好的東西。怎樣讓導學案真正起到導學的作用?通過這學期不同課型學案的設計和課堂反饋,我有許多感觸,也在不斷地思索:美術課程導學案的特點體現在哪里?(1)學生能根據導學案提示對本節課的內容和知識點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在課前預習時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堂學習中從被動回答老師提問到積極主動地探究自主學習。(2)學生對美術課堂關注度更高,導學案中帶有一定檢測性的小練習讓學生學習“興趣”更為強烈。(3)使學生高效利用課堂。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根據學情設計學案,其中的難點也是針對普遍學生而定的。導學案中預設的一些問題,在學生自學時會發現比較難理解的內容,這也是不同學生能從導學案中認識到自己學習的難點。這樣在課堂學習中會更加用心留意之前的預設難題。(4)學生能了解更多的美術常識,課前的預習通過查閱一些資料,使學生能夠補充自己的美術課外知識,開闊藝術眼界。(5)美術課的學習變得更為系統化,學生“有跡可循”,對于以后高中美術鑒賞課的學習打下基礎,讓導學案真正成為服務學生學習、服務課堂學習、服務課堂反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