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群
摘要: 作者在原有的《美化黑板報》課程內容基礎上,將課程中“美術字”方面的知識挖掘、拓展,創新設計了一節新貌老課《美麗的漢字》。以欣賞、分析、理解、創造這條引導線將學生帶入一個拓展了的“美化漢字”的神奇之旅。由縱橫兩面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美:縱——從中國漢字的造字規律、漢字的發展史體驗漢字的博大美(在此教學過程中,將甲骨文的欣賞融入其中,使孩子們對家鄉的歷史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橫——從中國漢字的不同類型的美術字體效果中體驗漢字的精深美,最終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創造美化漢字。
關鍵詞: 歷史人文美術課堂教學流程反思
人教版《美術》第十冊《美化黑板報》是一節老課,課程內容是認識美術字體黑體字和宋體字,學習書寫黑體字。原課程的學習內容窄,教學目標是傳統的教學生學會一種美術字體的書寫方法即可,重技術而輕藝術,沒有更多的藝術內涵。
新課程的實施為藝術教師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舞臺,我們可以發現、可以創新,改變舊的只注重書本知識的課程內容,使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結合,適應現代學生知識寬面的特點,并與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相聯系。為此,我在原有的《美化黑板報》課程內容基礎上,將課程中“美術字”方面的知識挖掘、拓展,創新設計了一節新貌老課《美麗的漢字》。
課程內容不讓學生死板地學習某種美術字體的書寫方法,而將美術字的學習注入新的內容,以欣賞、分析、理解、創造這條引導線將學生帶入一個拓展了的“美化漢字”的神奇之旅。由縱橫兩面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美:縱——從中國漢字的造字規律、漢字的發展史體驗漢字的博大美;橫——從中國漢字的不同類型的美術字體效果中體驗漢字的精深美,最終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維、自己的創造美化漢字。這縱橫兩面探討學習,使學生對漢字美有一個全方位的認識,學生被老師帶入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漢字美化情境,這是一個全新的體驗,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創新欲。
這節課的教學分為設疑—釋疑、欣賞—分析、嘗試—創造、評價這四個主要環節。
一、教學流程
1.設疑—釋疑
上課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朋友冷飲店招牌‘冰字不醒目,怎么改?”同時將一個寫著大大的“冰”字的“招牌”出示給學生。這個疑問的設置令學生很疑惑:這不就是個“冰”字嗎?怎么不醒目?怎樣才醒目?疑惑的產生其實達到了一個目的:吸引學生的眼球。于是我順勢說明并提示:“怎樣讓‘冰字看起來符合冷飲店食品給人的感受?哦!是讓‘冰字很‘冰涼啊!”學生的思維一下明確起來。“小組討論,看看同學們有什么方法改觀這個‘冰字?”學生討論的結果:讓“冰”字的顏色變成冷色調;讓“冰”字筆畫變得又尖又硬;讓雪花覆蓋在“冰”字上……就這樣學生被我引導進入美術字藝術化的視野中,思維打開了,想象力打開了。這時我把剛剛拋出的問題接回來,并興奮地、充滿謝意地說:“嗬!同學們想的辦法真多,來,我們試試。”我將準備好的冰雪裝飾花紋粘貼在“冰”字上,一個如沐冰雪、冰冰涼的“冰”字一躍而出。這個被冰雪覆蓋的“冰”字,像有了動感和活力,一下子變得那么醒目。這是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的結論,他們興奮了:“漢字美化后,原來那么有趣而美麗,而且它的美,也有我的功勞呵!”(圖1)
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注重學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設疑—釋疑”這個環節,注重學生的自主性,用問題解決式的學習完成了第一個學習目標:引導入門、激發興趣。
2.欣賞—分析
經過第一個環節的學習,學生進入了一個新奇的漢字美化世界,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求知欲十分強烈。于是我帶學生進入欣賞漢字博大美、精深美縱橫兩面的環節。“同學們,漢字很美,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漢字怎么造出來的?”這對五年級孩子來說是一個淺顯的問題,孩子們根據自己課前準備的資料告訴大家:倉頡造字,于是產生了漢字……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作用是一名導演,表演者是學生。但作為導演,教師一定要掌控好課堂節奏及程序。做到語言精練、目的明確,適時地點撥指導學生:“同學們,古人很聰明,他們通過對自然、生活的觀察,創造了漢字。來,看這幾個字,它是哪種古字體?”展示寫有“山、水、日、魚”等甲骨文的字板(圖2),讓學生欣賞。“甲骨文!”同學們異口同聲。這是因為安陽是甲骨文的故鄉,是安陽人的驕傲,而且這個內容也是我們能常常利用的優秀的地方課程資源。同學們欣賞甲骨文“山、水、日、魚”,并能將它們一一讀出。于是我問道:“甲骨文中有很多簡單的文字,字形、字義明確并相關聯,說明甲骨文是一種——”“象形文字!”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他們發現,幾千年前的文字,今天我們也認得出,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時,我進一步展示“山、水、日、魚”的書法字體,如隸書、楷書等。(圖3)學生們欣賞著、思考著,經過討論,得出結論:“漢字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除了甲骨文,還有篆、隸、行、楷書等書法字體,今天漢字和古漢字沒有很大區別,這說明,我們的文化沒有中斷,中華文化是源遠流長的最傳統的文化。”同學們通過對漢字的分析,居然學會了剖析中國文化。這是一個驚人的收獲,在課堂中是不易得到的,但我之所以能夠捕捉到這一閃光點,是因為課前工作做好了,如:布置課外學習任務,收集漢字故事,查找不同漢字字體,包括書法方面及美術字體方面的。學生的課前準備就是一個積淀的過程,加上課堂上的激發引導思維發散,學生超越課堂教學內容達到一個更高的學習狀態與效果,也有可能。
在我的帶領下,漢字的欣賞從縱線走向橫線。我提出:“漢字不僅有歷史感,而且適應時代產生了另一種變化——美術字。”展示“山、水、日、魚”的黑體、宋體、琥珀體、綜藝體等美術字體。(圖4)“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不同的美術字,說說你印象深刻的。”同學們興奮了:“黑板上面的標語是嚴肅的黑體字。”“我的飲料盒上面‘娃娃樂三個字,圓圓胖胖,就像個可愛的小朋友。”“電影招貼《哈利·波特》,那些字又尖又棱,像刀鋒,像閃電,具有強烈的神秘感”……這么一個欣賞過程,學生對漢字美又有了一個新認識,并且感受到,美術字體和書法字體的美又不一樣了,美術字體的變化更多、更新、更現代。
以上縱橫兩條線的欣賞和分析,為學生展開了一幅漢字美的長卷,學生的思維被最大限度地激發,為下個環節的學習打好基礎。新課程要求確立新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學習。探究學習是發現學習,是轉變傳統的被動式接受學習的學習,體現學習的真正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同學們欣賞分析時,自己準備資料,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探索問題,這是新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的亮點。
3.嘗試—創造
學生思路理順,我拋出一個問題:“漢字這么有趣,我們來和它做個游戲吧。”將黑體(黑體字便于字的變化)為基礎的“木”、“飛”寫在黑板上,提出:“你能將這些漢字裝扮一番,使它更美嗎?”有了對“冰”字的認識,有了對中國漢字美的理解,學生們思緒活躍,個個高舉小手。他們動手寫繪,最后達到了很不錯的效果:美化的“木”,就像真正的木頭拼接而成,還有木紋呢。“飛”字的撇、點變成了兩只翅膀,騰空而起……學生在進行這個環節時,個個躍躍欲試,都要試試,這說明學生已經進入創作的興奮期。這時,我在已經淡化技法的美術課上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并給予明確:“字的美化,要大方、醒目,不要裝飾得過多使字成了畫而變得不好認了。”淡化美術技法并非沒有技法,這不僅適合新課程改革目標要求,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放開頭腦,去想象,去創造。
接下來,進入作業階段。我又拋出一個問題:選擇自己喜歡的漢字或詞組,用彩筆進行美化。學生們情緒高漲、思維靈動:“火焰山”真如著火的火山;“春天”有紅花有綠葉,春意盎然;“看”中的“目”變成一只明亮的探索世界的眼睛,“看”得真真切切;“愛心”中,一個個小愛心變成字中的筆畫,愛意濃濃……我在輔導學生時,沒有要求字形結構的嚴謹,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思維。當作業完成后,我驚嘆于學生的創造。(圖5)
在這個環節中,老師的角色由課堂“權威”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幫助者、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提供了空間。
4.評價
興奮的學生,興奮的老師,我們都在創造,也都渴望被肯定。學生渴望老師的肯定,而老師對學生的肯定就是對自己的肯定。于是,在學生埋頭創作的時候,我已經悄然在黑板上開辟了“美麗的漢字”展覽園地。當然,“美麗的漢字”這幾字,是我用心以美麗的方式寫出的。孩子們完成了自己的“美麗漢字”,爭著把它展示在展覽園地中。看,漢字真的這么詩情畫意,真的這么美不勝收。看著展覽園地中多姿多彩的漢字,學生有一種成功的喜悅。評價環節自然顯現:“同學們,這么多漂亮的漢字,哪個是你最喜歡的,為什么?”這是讓學生相互評價。學生指出最好的作品,并用“字形美觀、字義和字形結合得好、與眾不同”等詞句表達評述,達到了互評目的,并由此體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深層的。我請學生自評,這樣學生與同學進行了知識共享。然后我總評。我的評價將課堂帶入最后的高潮,達到了預期的目標與效果。最后,學生帶著對美化漢字的深層理解走出課堂。不難想象,今后,同學們在看到美的漢字時,會有一種熱情,這種熱情折射出的是,他們的藝術感受力在提高,他們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提高,這就是新課程藝術教育追求的目標。
二、反思
淡化技術的藝術課堂會不會僅僅成為一節欣賞課呢?結合本課實踐來看,并非如此。在課堂中學習這個漢字怎么寫得標準,怎么寫得好看,是傳統教學中要求達到的目的。但今天,我們強調的是學習過程的愉悅感,是學生的創造力。學生用不專業的方式美化漢字,卻有靈動的構思。其效果是:你可能看到的不是一張技法嫻熟沒有破綻的作業,而是一張表象不是很美的,內在中卻隱藏著天馬行空的創意的作品。這個淡化技術的課堂,其實有深刻的人文性,它打動了孩子們的心靈,學生因此認識了美,理解了美,抒發了美,也創造了美,這就是成功。
今天,新課程的實施讓藝術教師有了更廣闊的施展舞臺,應怎樣把握是我們時刻要思考的問題。我認為,新課程不完全是教學條件的新,課件的新,而是理念的新。當一位藝術教師把新課程理念學習精深,把教材分析透徹,教學思路了然于胸,教學層次合理清晰,并以堅實的基本功走進課堂時,盡管他手中只有一支粉筆,但依然能為學生帶來一節精彩紛呈的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