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智宇
中學數學由于《數學課程標準》的實施,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數學課程標準》為數學教學樹立新,理念提出新要求.我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深刻反思我的數學教學歷程,從中總結出了部分經驗,發現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和理解新的數學課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學數學教學觀.
目前,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 反映在課堂上:教學內容相對偏窄,偏深,偏舊;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動力;對書本知識、運算和推理技能關注較多,對學生學習數學的態度、情感關注較少;課程實施過程基本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分析我們的課堂教學,可以用八個字概括:狹窄、單一、沉悶、雜亂. 由此產生學生知識靜化、思維滯化、能力弱化的現象. 而事實上,學生的數學學習不應是簡單的概念、法則、公式的掌握和熟練的過程,應該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 為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樹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基于這樣的理念,數學課程從知識與技能、數學與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等四 個方面樹立其多元化的教學目標. 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知識技能,也要關注情感態度,即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數學教學不僅要關注問題解決,也要關注數學思考過程,即將結果和過程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每名學生參與數學活動,使他們更充分地認識數學的價值
對于舊教材,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填鴨式教學,這實際上就是把數學知識作為一種靜態的、真理性的知識,而對于新課標,則認為數學是社會活動的產物,是人類勞動智慧的結晶. 因此,對于新課標的數學教學,應做到:(1)教師盡可能選擇學生有體驗或在其他學科中已了解的數學應用的日常知識. 如在教“概率”這章內容時,教師可以多舉概率在福利彩票中的運用,及抽樣檢驗的運用等學生常接觸的數學應用內容.(2)應盡量調動每名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來,讓學生根據其實踐經驗,發表其對這些數學內容在日常生活有什么用處、可怎樣運用的見解.
三、建立互動型的師生關系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的固定經驗來了解對方的一種相互交流與溝通的方式. 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的目標重心在于改變學生、促進學習、形成態度、培養性格和促進技能發展,完成社會化的任務. 學生的目標在于通過規定的學習與發展過程盡可能地改變自己,接受社會化. 只有縮小這種目標上的差異,才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與實現. 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轉變三種角色. 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傳統的靜態知識占有者成為動態知識的研究者. 其次,要求教師以新角色實踐教學. 這要求我們破除師道尊嚴的舊俗,與學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關系,走下高高講臺,走進學生身邊,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與交流;要求我們與學生一起討論和探索,鼓勵他們主動自由地思考、發問、選擇,甚至行動,努力當學生的顧問,當他們交換意見時積極的參與者;要求我們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關系,使學生感到我們是他們的親密朋友. 一旦課堂上師生角色得以轉換和新型師生關系得以建立,我們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課堂教學正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和完成. 師生間要建立良好的互動型關系,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從說知識狀況和生活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在課堂上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驗與認知水平,讓學生大膽提問,主動探究,發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對問題的探討與解決之中,還應靈活變換角色,用“童眼”來看問題,懷“童心”來想問題,以“童趣”來解問題,共同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學習伙伴.
四、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課標》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 ”這就是說,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 例如我在上八年級“平方差公式”時,我首先出示了一道這樣的問題作以引入:小明去市場買糖,這種糖每千克9.8元,他買了10.2千克糖,應該給售貨員多少錢?就在售貨員用計算器算錢時,小明一下子說出了應該給99.96元錢,售貨員大吃一驚,結果她算出來的數和小明說的一樣. 然后我就問同學們小明是不是很聰明,同學們都說是,我說小明算得這么快,并不是比你們聰明很多,而是用了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來算的,你們學完也會和他一樣聰明的. 學生瞬時對這節課有了很多興趣,聽講也很專心,這節課達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也達到了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現實生活中的目的.
總之,教學實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理論是不可能完全應用于實踐中的,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細心領會,發現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