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都 佛麗
摘要: 本文呈現的魯教版《走進化學科學》教學設計以教材為藍本,以媒體素材為支撐,以活動為載體,突破緒言課“教師一言堂”的常規教學模式,為一線教學提供可行性參考。
關鍵詞: 緒言課三維目標教學案例
《走進化學科學》位列魯教版高中化學1(必修)第一章第一節,屬緒言課。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們設計了4個環節、8個活動。
一、實驗導課,展示魅力
【教師】導課:真誠的開場白→化學魔術“酒精燈寫字”。
設計意圖:化學魔術導課極富學科特色,現象明顯可以引起學生興趣;借助實驗現象白紙上出現“祝大家學業有成”字樣,祝學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富有人文氣息,能使學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二、問題驅動,突出重點
(一)活動1
【教師】設問:大家覺得學化學難嗎?下面我想聽大家講講心里話,你們有誰特別喜歡學化學,為什么?是什么吸引了你?有沒有人不喜歡學化學,為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設計意圖:問題貼近學生實際、淺顯易懂,有助于學生回憶初中的學習,也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基礎;進一步拉近師生距離,為提出核心任務做鋪墊。
【教師】布置核心任務并板書:為什么要進一步學習化學?
設計意圖:改變以往由老師唱獨角戲單純講授的方式,將本節課的重要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明確高中階段將本著“搜集證據—細心推理—謹慎論證”的原則進行學習。
(二)活動2
【教師】播放視頻:化學世界。
【學生】分組匯報。
設計意圖:以直觀生動的視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初步經歷“采證—推理—定論”的學習過程,體驗小組合作學習;通過上臺發言,展示自我,樹立信心。
(三)活動3
【教師】講故事:蔣錫夔的中學時代、“水的發現”、一個科學家眼中的探究。
【學生】第二次分組匯報。
設計意圖:三個故事都圍繞“H2+O2=H2O”的探究,讓學生回顧初中科學探究體驗,結合科學家的趣事,感受到化學科學的樂趣。
(四)活動4
【教師】展示溶洞景觀圖片,指導探究。
【學生】進行CO2與Ca(OH)2實驗探究。
設計意圖:親歷實驗過程,體驗實驗樂趣,培養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教師】提出課外思考題:在實驗室中模擬溶洞形成的過程。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三、集中講解,突破難點
(一)活動5
【教師】PPT展示:介紹“石頭布”。
【學生】第三次分組匯報。
設計意圖:PPT圖片色彩鮮艷,易使學生形成牢固的感性認識;針對教學難點,在展示“化學世界”視頻后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化學是在原子、分子層次上認識物質制備新物質的一門自然科學”。
(二)活動6
【教師】指導閱讀:指導學生快速閱讀課本第三頁至第六頁,在書上找到重點觀點,并畫線。
【學生】閱讀并畫線。
設計意圖:強化知識點的記憶。
四、深化主題,突出重點
(一)活動7
【教師】設問:化學與職業的關系。
【學生】自由回答。
設計意圖:建立為了自身、祖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而學習化學的責任心。
(二)活動8
【教師】播放視頻:我國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蛋白結晶。講述:李約瑟難題。布置作業:以“進一步學習化學的理由”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
設計意圖: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意識到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核心問題布置成作業,深化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并為沒有發言的同學提供表達的機會。
五、結語
縱觀本節緒言課的教學設計,學生在八個活動中涉及的感官體驗依次是“觀察→發言→聆聽→觀看→匯報→記錄→觀察→實驗→匯報→觀看→閱讀→發言→觀看→寫作”,豐富的活動載體使學生的大腦和感官真正動了起來,更為匠心獨具的是相鄰活動的感官調動各不相同,從而有效保證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
[2]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總編委會組編.化學1[M].3版魯教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2.
廣西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