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 高中住校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遠離家庭生活,他們的成長更需要父母和老師的特別關注。自理社團是住校生以自主興趣和意愿集結在一起的團體。自理社團為住校生提供了自我學習的場所,對住校生的成長起到了多方面影響。
關鍵詞: 高中住校生學生自理社團影響
一、高中學生自理社團的組建
高中學生社團是高中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自愿結成的,有規范章程的學生群眾性組織。2007年我校基于教育教學的現實需要,經過反復的探討和論證,適時提出了“以社團為載體,以活動為支撐,夯實‘選擇性教育,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新思路。學校通過打造豐富多彩、魅力十足的學生社團,為學生提供了發揮潛能、主動成長、增強自信、塑造人格的新平臺。高中生處于從少年向成人過渡的時期,身體逐漸發育成熟,自我意識逐漸確立,個性化不斷增強。根據這個時期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培養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是青少年成長的迫切需求,而住校給學生獨立生活提供了場所。由于住校,學生遠離父母親人,與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相聚在一起,生活學習在一起,全面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認識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近年我校學生社團發展紅火,學生參與熱情高漲,在這種熱烈的氛圍下,住校生們組建了自理社團。
二、自理社團開展活動
1.內務訓練,走入社區,服務孤寡老人。
隨著當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在家中生活起居有人照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理能力差,不會獨立生活。他們進入學校住宿開始集體生活,離開了父母的幫助,有很多的事情是他們以前不曾遇到過的,會碰到很多困難。因此,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社會形勢發展的需要。學生在最初住校時會遇到困難,遭受挫折,同學相互鼓勵與學習是非常必要的。自理社團開展了幫扶活動,請往年學校宿舍評優中的文明寢室、優秀室員對社團進行指導、交流,就“收拾床鋪”、“洗衣服”等具體事項進行交流。這些活動與學校開展的“宿舍風采展示”活動相結合,解決了學生的實際生活問題,培養了他們獨立生活的技能。為了擴大這次訓練的成果,社團走入社區,服務孤寡老人。這個活動為學生內務訓練運用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深刻了提高生活技能的意義,讓學生感受到了幫助他人所帶來的認同感,更加確定了自我的價值。
2.住校生個人消費調查,樹立良好的理財觀。
盡管高中生的學費和住校伙食費等都相對固定,但由于離開父母,獨立消費的機會增多,而一周或半個月才回家一次,家里給的生活費經常“不夠花”。住校生應做好理財計劃,學會花錢和管錢。為了解住校生的消費狀況,我們對全校住校生進行了個人消費問卷調查。我們對消費問卷進行數據分析,發現學生消費中就餐是最大的消費支出,而通訊、零食、朋友交往等占有剩余相當大的比例,學生的消費隨意性比較大,大多數學生的錢并非不夠花,而是不會花。我們找出個人消費共性中的不合理之處,通過查閱資料,征集理財計劃,制作了一個可資借鑒的理財計劃書。在這次活動中,社團成員對個人的消費有了更新的認識,做到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消費,減少不必要開支,建立合理理財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三、自理社團對住校生成長的影響
1.掌握生活技能,提高自我生活能力。
學生離開父母到學校獨自生活,通過參加社團活動,既豐富了校內生活,又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生活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很難得到發展,住校生活給予了學習的機會,在自理社團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個人的成長是立竿見影的。
2.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改善學生的生活態度。
學生社團是將“志同道合”的學生組織起來,通過同輩心理趨同和組織富有特色的群體文化活動,彌補學生離家在外的心理缺失,滿足學生的歸屬需要;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和心理負擔。學生社團活動給學生們提供了展示特長與張揚個性的舞臺,互相學習,得到他人認可,自尊心得到滿足,把學生吸引到健康發展的道路上來,使學生的剩余能量有一個正常的途徑得以釋放,在學習之外,找到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3.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社團是提高學生素質,使學生更健康成長的組織。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競爭意識不斷增強,他們能夠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和個人興趣愛好自愿地組織和參加活動,尋找各自的舞臺,最大限度地鍛煉自己,努力成長為符合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能為學生進一步認識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基礎。
4.服務社會、參與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學生社團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是第一課堂的有效補充。通過社團活動將社會服務和知識學習相結合,在有組織的服務活動中促進了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同時在活動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在服務社會和參與實踐過程中,學生將逐漸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參考文獻:
[1]楊寶忠.論學生社團的功能[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3,15(4):68-70.
[2]趙瑞情.中學生社團生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3]杜祥培.教育與人的發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