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季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其中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同時也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這是黨中央在改革發展關鍵的時刻做出的一個重要部署,廣大企業應該很好地貫徹、落實。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的來源。在新時代的潮流中,古老的中華文明也正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煥發新的魅力,中國文化“走出去”開花結果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特別是近年來,中國文化“走出去”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對外文化的貿易發展也很快,中外文化合作也是方興未艾。一些文化企業在海外也開始落戶,特別是在最近七八年時間,我國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共開設了300多個孔子學院和400多個孔子學堂。我們舉辦了“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倫敦文化年”,還有“紐約—中國文化游”、“感知中國”等一系列活動。尤其是“中法文化年”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開幕當天,北京的正陽門城樓用法國的三色旗打出了三種顏色非常漂亮,同日,法國埃菲爾鐵塔也全部變成了中國國旗的紅色。這些文化活動都被帶到了海外,特別是被帶到了外國的民眾中間,并引起了積極的反響。
文化“走出去”成為文化產業發展助推器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中國文化“走出去”也向好發展,正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助推器,成為提升國家形象和軟實力的有效途徑。但我國文化“走出去”的深度和廣度與我國日益增強的綜合國力還不相稱,文化“走出去”還不能與企業走出去實現齊頭并進,在發揮作用方面還不能相互配合、相互促進,“走出去”的任務依然任重而道遠。
企業形象與國家形象息息相關。企業是“走出去”的主體,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主力軍,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是一張張中國國家形象的名片。國家強大,形象良好,企業和國民“走出去”才會受到世人的尊重。相反,企業和國民走出去則會備受欺凌。在晚清、民國時期,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受盡凌辱。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快速增長,國家影響力不斷提升,中國和平崛起對國際力量格局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力,給國際關系也帶來了一定的變數。
充分認識企業國際化經營背后的文化因素
面對中國的崛起,國外很多人懷有敵意,別有用心,負面宣傳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對中國的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心存疑慮,甚至對中國的企業和產品不友好的事情也經常發生,像中海油公司、華為公司在美國的收購案,以及燒鞋事件等都具有典型意義。
對于這種現象,我們既不能視而不見,漠不關心,也不應該怨天尤人,失之冷靜,我們要做的是先從改變自身開始,以贏得別人的信服和尊重,從而來改變別人對我們的看法,為我所用。所以,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企業國際化經營背后的文化因素,充分發揮文化對經濟活動的促進作用,通過我們的努力,不斷消除負面影響。良好國家形象的樹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影響國家的形象因素很多,也非常具體?,F在的外國人,不僅僅通過我們的宣傳、我國的文化產品、影視作品來了解中國,而且還通過每一個“走出去”的企業,每一個“走出去”的中國公民,每一個“中國制造”來了解中國??梢哉f,每一個與外國人接觸的中國企業和中國公民,每一個銷售到海外的中國產品,都是一張國家形象的名片。
塑造特色企業文化,注重突出共性文化因素
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來源?!白叱鋈ァ钡钠髽I首先要創新理念,加強內部管理,打造先進的企業文化。只有企業擁有先進的企業文化,才能夠樹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夠為“走出去”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企業家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經營的重要性和影響性,要著力塑造優秀、先進、富有特色的企業文化。當然,不同的企業崇尚不同的企業文化,但在走向國際時,塑造各自企業文化的同時也應該突出一個共性的文化。共性的企業文化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共同遵循國際慣例,必須跟著商業原則進行公平、公正的商業談判和參與競爭。
第二,要遵守當地的法律,保護當地環境,這是所有企業的責任和義務。
第三,要確保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切忌一錘子買賣,竭澤而漁,這是中國企業在當地扎穩腳跟,長期經營的根本。
第四,在企業經營本土化的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回報社會,做多一些公益性的事業。
第五,要注意派出員工的形象,包括他們的衣著、談吐、舉止,應該做到“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
尊重當地風俗文化,宣傳優秀中國文化
中國企業離開國門,無論“走到”哪里,都要尊重當地的文化風俗,這也是最基本的一點。每個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習俗,要注意到這種差異,要理解、尊重這種差異。其主要包含兩層意思:一層就是我們不能把一些習以為常的想法就理所當然地帶到國外去。另一層是對于當地的一些風俗、習慣,我們即使不理解,也要尊重,特別是不能粗暴干涉人家。
“入鄉隨俗”是一方面,想要真正融入當地,讓他們接受我們,更需要“走出去”的企業要主動宣傳中國的優秀文化,樹立國家的良好形象,要通過各種方式把中國和諧之邦、禮儀之邦的形象傳播出去;把中國核心文化觀、價值觀傳播出去;把中國強大之后世界人民將更多地從中受益的信息傳遞出去。中國企業在舉辦各種活動中,在組織的各種展會中,要注意突顯中國元素,注意宣傳真實的中國。當然,我們還要注意克服文化差異、思維差異、語言差異,以其他國家民眾樂于接受的方式、能理解的語言、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媒介開展中國文化傳播,這樣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中國走出去的歷程中,尤其是工商界的廣大企業,要用自己每一個微小的行動,向世界展示一個進步、友好、開放、真實的中國,中國文化在世界的廣泛傳播,中國良好的形象在世界的樹立,無論是作為中國公民,還是中國企業,中國品牌也都將是最大的受益者。
中國國際商會的會員們是各個行業的優秀代表,有實力、有能力、有責任也有義務通過負責任的企業形象,通過高質量產品的形象,通過高素質員工的形象,為中國形象增光。中國國際商會也會竭盡全力為光大會員提供最優質的服務,為傳播中國文化,弘揚中國文明做一個堅實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