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君
摘要: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政治教材必修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根據作者在使用該教材的實踐與思考,有兩處內容存在需要商榷的地方,一處是關于“國家機關”內容的引用材料,另一處是關于“世界多極化”內容的文字表述,在此提出來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 新課程人教版中學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二兩點商榷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教材編寫明確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我省是最后一批進入新課程改革的省份,我接觸人教版中學思想政治必修二的內容時間比較短,在使用新教材時我體會到與舊教材體系相比較,在教材理念和內容體系等諸方面有了很大的變化,但在使用過程中還是覺得有兩點需要商榷的地方。
商榷一:必修二教材P60第五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第二框關于“走進我國的國家機關”的內容中引入了一幅圖片,名為“檢察院的工作人員正在調查取證”,在該圖中一位身著制服的檢察院工作人員正在與牧民親切交談。我認為該工作人員以制服形象出現顯然不符合現階段我國對司法體系工作人員的著裝要求,因為從2000年開始我國檢察服已改為西服樣式,顏色也變為國際通行的藏藍色。
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檢察官制服經歷了由制服到西服三次重大的演變。現在司法機關工作人員的著裝是統一的西服領帶,透過檢察官著裝的變化,我們能看到我國法治進程和司法的進步。新式西裝制服體現了控、辯雙方在訴訟中的平等地位,體現了現代法治社會的訴訟規律。此外,著裝也是一種符號,它對檢察官職業自律觀念和依法辦案思維習慣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這一現象的出現不僅僅是簡單的外表形象的變化,它還有著深層次的理念支撐:司法部門的司法實踐到底代表什么?是國家行政權力嗎?答案是否定的。從國內外的實踐及社會對司法的要求來看,司法的立場只能代表公平和正義,這既體現了我國司法改革的民主化進程,同時又說明我國的司法改革與國際前沿的接軌。
所以教材所用圖片嚴重滯后于時代的步伐,違背了思想政治課體現時政性、時代性的特點與要求,還會對今天正在形成自己認識論和世界觀的中學生產生某種程度的誤導。
商榷二:教材P101第九課《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第二框“世界多極化:不可逆轉”中有一段文字:“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促進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是推動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力軍,是我國在國際舞臺的同盟軍。”該段文字的主干意思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舞臺的同盟軍”。我認為,“同盟軍”一詞在這里屬于使用有誤。
原因如下:(1)根據《辭海》對同盟軍的定義:同盟軍原指結成同盟的軍隊,后泛指為共同目標斗爭的友軍或友好力量。(2)《現代新華字典》是這樣分開解釋的:“同盟”:①為共同利益而締結盟約:攻守同盟|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歸于好。②締結盟約的人:諸侯五月,同盟至。“軍”:軍(軍)jūn武裝部隊:軍威、軍服、行軍、軍功、軍犬、軍備、軍紀、軍銜、軍閥、軍令狀。根據上面兩種解釋,同盟軍既有本義結盟的意思,又有引申義“友好力量”的意思。(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許多國家相繼從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新獨立的廣大亞非拉國家為了擺脫美蘇的控制和維護自身獨立,主張團結起來,“不結盟”運動開始興起,“不結盟”運動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而中國一貫重視與“不結盟”運動的關系,在國際事務中與“不結盟”運動保持良好的合作,這說明中國一直是支持“不結盟”運動的,我國在外交活動中堅持獨立自主的表現之一就是“不依附于任何大國,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搞軍事集團,不聯合一個國家去反對另一個國家”(見教材P106內容)。
綜上所述,說“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舞臺的同盟軍”就產生了歧義,如果在這里指向于同盟的本義,就不符合我國一貫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和理念,所以這里只能指其引申義“友好力量”的意思。
例題為證:2010年全國高考文綜I卷第35題:
我國從“和平、開放、合作、和諧、共贏”的理念出發,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推動聯合國改革、反對恐怖主義、參與地區維和行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建設性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的尊重和認同。我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搖?搖)。
①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我國對外政策的目標
②體現我國外交原則的重大變化
③符合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可以在國際社會獲得更多的戰略盟友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對該題的分析:①正確,因為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的獨立與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而材料體現了我國的對外目標;②錯,因為我國的外交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一原則自建國當初提出來之后并沒有發生大的變革;③正確,因為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符合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利益;④錯誤,因為我國奉行不結盟的外交理念(這也是高考命題組所給的解釋)。
根據前面的解釋,以及高考題的命題思路論證,教材所闡述的觀點:“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舞臺的同盟軍。”表述歧義是難免的。根據我在教學中的理解與體會,該段文字中的“同盟軍”應該由雙引號引出來,表示這里的同盟軍用的是其引申義:泛指為共同目標斗爭的友軍或友好力量,而非本義:“締結盟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