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明
“聽、說、讀、寫”是英語教學的四門基本功課,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其中,“聽、讀”是語言的輸入過程,“說、寫”是語言的輸出過程。此外,寫作是“聽、說、讀”的綜合反映,直接反映著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高低。普通高中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可見寫作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筆者在從事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對寫作課有懼怕心理,一上寫作課就稱病請假或抱怨,寫出的作文不是語法結構錯誤、內容空洞,就是用詞不當,多數學生的作文語言是中文式英語。筆者調查發現,不僅僅是自己所教授班級學生存在這種現象,其他班級的學生也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不再懼怕英語寫作課,在寫作課上寫出語法結構正確、用詞恰當、內容生動的英語文章,成為筆者及廣大英語教師面臨的艱巨任務。對此,筆者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依據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參照國內外學者的教學觀點和理論摸索出了一套上好英語寫作課的方法,在此介紹出來,也許會對其他英語教師的寫作課教學有所幫助。
一、 學生懼怕寫作課的原因
學生懼怕寫作課的原因很多,綜合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對英語寫作課不感興趣,甚至是對英語課不感興趣;學生語言基本功不扎實,語法知識和詞匯量不足,審題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欠缺;學生的書寫能力差,單詞知道用哪個,知道怎么說,就是不會寫等等。
(二)教師的原因
很多英語教師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上課時自己在講臺上用晦澀的語言講,對臺下學生的反應毫不關注,對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幫助解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少,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教師沒有教給學生一定的寫作技巧,使學生大多數時間都在自行摸索,在失敗面前漸漸喪失了信心。
二、 教師如何上好寫作課
了解了學生懼怕寫作課的原因,就要對癥下藥,主要是提高學生對寫作課的興趣,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并教給他們一定的寫作技巧。
(一)提高學生對寫作課的興趣
自實施新課程標準以來,高中英語課本的內容越來越生動,課后的寫作練習選題也越來越貼近生活,注重實用性。貼近生活的東西具有生動性、靈活性,容易調動人的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寫作教學時,應注意選取那些實用的、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題目,調動學生的興趣和寫作積極性。如筆者在十一國慶節臨近的時候,要求學生根據各大商場、超市爭相促銷的情形,給其中某個商場寫篇廣告詞,要突出時間、地點、活動的內容、參與活動的商品等。由于這一選題是學生熟悉的,所以學生很有興趣寫。所以,要想提高學生對寫作課的興趣,應在選題上下工夫。
(二)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習慣站在講臺上居高臨下唱“獨角戲”,這使學生學習起來很被動。寫作課也是如此,教師一上課,不由分說,直接進入主題,把題目寫出來,分析第一段怎么寫,第二段怎么寫,怎么收尾,然后要求學生動筆成文。這樣的一個結果是,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且沒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另一個結果是,學生容易形成依賴心理,遇到考試,離開了教師的條分縷析,不知從何下筆。
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筆者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傳統英語寫作教學的弊端,于是改變了教學策略。筆者在上課時,往往用一個小故事或是一個社會熱點話題引出要寫作的題目,然后要求學生分析對題目的理解,寫出提綱。此時,筆者不是站在講臺上,而是在學生之間走動,遇到學生有疑問,馬上加以解決,對于不能清晰列出提綱的學生給予適當的引導。在學生列好提綱后,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行文。學生經過思考寫出的文章必然包含自己的真情實感,這就擺脫了作文的模式化而具備了生動性和靈活性。
(三)幫助學生打好寫作基礎
前面我們提到,寫作是“聽、說、讀”的綜合反映。因此,要想提高寫作水平,學生首先要有好的詞匯和句型基本功。詞匯和句型是文章的基本要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詞匯和句型, 寫作才能順暢。筆者常用的一個方法是聽寫。聽寫能幫助學生掌握單詞和短語的拼寫,使學生不再想寫寫不出。筆者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規定每天要記一定量的單詞和短語,然后隔一段時間對學生進行聽寫,不能掌握的反復聽寫,直到完全掌握為止。筆者采取的另一個方法是漢譯英、英譯漢練習,要求學生把單詞或短語由英語譯成漢語,由漢語譯成英語,反反復復,直到學生牢固掌握為止。
注重日常積累也有助于學生打好寫作基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日積月累才會有質的提升。因此,筆者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使用英語進行教學。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有意識地要求學生對課文中有韻味的句子進行長短句互換練習,對整篇課文進行縮寫或某一部分擴寫等等。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已學知識的同時,寫作水平也在逐漸提高。
(四)教給學生必要的寫作策略和技巧
筆者在英語作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對學生寫作策略和寫作技巧的傳授。在寫作應用文時,筆者要求學生務必把握住幾個核心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在寫通知、便條、書信時,這些要素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不能把事情交代清楚。此外,寫作這類文章的時候,語句要盡量簡潔,以交代清楚為目標,空話、套話和帶感情色彩的語句不能出現。學生把握住了這幾點,在寫作這類文章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并在考試中取得高分。筆者在英語作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在寫作大作文時應掌握如下技巧。
1.注意篇章結構,合理布局。開頭部分應介紹文章的要點、核心問題;正文部分圍繞主題展開敘述、討論,并闡明自己的觀點;結尾部分要對全文進行概括和總結,并深化主體。筆者把這個過程簡單闡釋為“總—分—總”。當然這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寫作習慣加以變通,但必須有總有分,全文中心突出,段落之間有機聯系,內容完整、連貫,并且前后呼應。
2.確定主題句。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主題句,學生寫作也應如此,主題句是對整篇文章的概括,是全文的主旨,它在文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我們通通常把主題句放在文章的開頭,隨后,全文針對主題句提出的問題展開解釋、討論。筆者要說的主要是如何寫主題:首先,學生要歸納出將要寫的文章的幾個要點;然后從中提煉出一句具有概括性的話,這句話就成為了文章的主題句。
3.巧用連接詞。一篇文章要有整體性、連貫性,連接詞從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視。連接詞能夠充分展現出文章脈絡的走向。因此,學生要學會巧用連接詞,引導文章朝著自己的思路發展、完成。
4.表達方式盡可能多樣化。新課標下優秀作文的標準不再是文章語言錯誤的多少,而是從多方面對語言進行衡量,如詞匯是否豐富、句型結構是否多樣、是否搭配使用長短句。所以,筆者要求學生要運用多樣化的表達方法為文章添色。如初中時寫作文,往往是由短句連成篇,高中階段就應該有進步,把幾個短句連成從句或復合句,中間用上適當的連接詞,這樣就能為文章增色不少。
此外,一篇文章完成后,還要善于修改。筆者認為,一篇文章,三分靠寫,七分靠改。學生在行文時難免會出現拼寫及語法錯誤,在修改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就能發現并加以改正。對于自己把握不準的用詞,在修改過程中也可以細細推敲。這是給文章潤色的過程,必不可少,學生能夠在反復的練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寫作水平。
以上僅僅是筆者在英語作文教學中的粗淺認識,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要教師加以靈活運用。我們相信只要教師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調動學生寫作課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打好寫作基礎,并教給他們一定的寫作技巧,學生就會樂于并勇于上寫作課,教師的教學就會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