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明高
汽車產業的發展應關注兩個時間點,一個是2020年,一個是2050年。到2020年,中國汽車產量在今后五年預計以7%左右的速度增長,從2020年到2050年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有可能超過美國,達到2.5億。到2020年,我們面臨汽車帶來的能源問題將會非常嚴重。從能源環境角度來預測未來,我們在面對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機遇。根據雷諾的研究, 2010年基本上以內燃機為主體。現在處于2010年~2015年之間,仍是內燃機的范疇。從全球范圍來看,主體也是如此。
汽車技術的發展
目前內燃機出現了很多的技術變革。中國現在也已經開始了汽油機的小型化、增壓等,也包括現在的自動起停裝置、均值預混、燃燒反饋、多次噴射、噴油速率的控制、高壓噴射等一系列的技術。混合動力今后10年在中國一定會快速發展,其商業模式和以前中國采用的汽油電噴方式應該是一致的。以跨國零部件廠商為主供應零部件,整車廠來系統集成,這將成為一個主流。在純電驅動方面,應該采用以政府為主導進行研發、補貼、推動的方式。目前這種方式已經在推行之中,今后幾年的力度會越來越大。
到2020年之后,純電驅動會逐步地成熟,值得關注的是純電驅動動力系統發展技術路線。現在的電池,如果從整體系統的角度來看,大概是14元/瓦,到2015年單體電池的成本可達1.5元,系統大概是2元~2.5元之間。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大于120瓦時/公斤,電池分為單體和系統,模塊是一個中間形式。今后5年純電驅動的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商業上合理的范圍大概是150公里左右。到2020年,單體電池的比能量會上升到200瓦時/公斤,系統的價格在2000元/千瓦時。里程達到250公里左右,一般情況下重量低于整車的20%。插電式電動車的里程會進一步延長。
值得關注的車型
值得關注的還有兩個特定的車型,一個車型是未來的微型城市純電動車,這也是2011年法蘭克福車展上各大公司都在研發的車型,這種車型針對城市,車速在100公里以內,車重在600公斤左右。城市用純電動車將是最佳選擇,也會是市場主體。這種車型以前在市場上并不多見,鋰電池再加上輕量化的車身,結合現在的信息平臺等,可以自己擁有,也可以租賃,甚至是即時租賃。走到哪里都能夠租到車,走到哪里都可以隨時扔下車。將來會有專門的公司做信息平臺,方便客戶訂購。未來無論是車輛還是交通服務,新的創新理念的焦點會聚焦于此,適應低碳化,方便人們出行。
從汽車的總保有量來看,交通出行也會面臨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因此必須有新的解決方案,尤其在城市,這將帶來以微型車為核心的智能平臺,實現交通的大整合,以及社會理念的更新。新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念和流行時尚的變化會形成一個新的潮流,這將成為一個焦點。
另外一個焦點,就是家用轎車,會形成統一的電動平臺,時間應該在2020年之后。有了輪轂電機驅動,車身可以做出不同的變化。這種變化可以由顧客自己更換,即顧客買一個平臺回家,然后自動更換車身,車身可以像衣服專賣店一樣進行銷售,顧客自己在家實現更換。我認為在2020年之后,這會成為一種時尚。因為隨著輕量化車身以及自動避撞系統的快速發展,今后避撞可能已經不是問題,有了車聯網和自動避撞系統,碰撞會逐步地消失,車身會做得很輕。加上碳纖維材料的發展,車身的輕量化會有大幅度進步。常規汽油機里面包含自動起停裝置,不歸納到混合動力中。到2020年,全球預計有1億輛乘用車。汽、柴油的使用仍將占80%,但是2020年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汽車保有量的轉折會比市場的轉折延遲10年~15年。一個新技術,特別是革命性技術的引用從初期到成熟,大概需要15年~20年。
到2020年,各種燃油車仍然占到主體地位,然后才是純電動車。插電式的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到2020年基本上還將很少。到2050年,這個趨勢將完全逆反,即20%是汽柴油,80%都是電氣化和新燃料涵蓋的范圍。到2020年之前,即今后的十年是一個關鍵期;現在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包括價格等,還沒有達到最佳狀態。目前比較貴的是電動車,純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價格比是1:2.5。到2020年,這個成本比大概會到達1.5~2之間,但這只是初期購車成本。到2020年,從全生命周期的成本來看,電動車已經比燃油車的成本低。購買車要看總成本,在2020年,電動車的總成本已經可以比當時的節能型的燃油車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