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嫻 田高良


【摘 要】 近年來,由于我國高校擴招,在校生數量大幅攀升,高校規模急劇擴大,但是,國家對高校的財政投入明顯不足,眾多高校面臨資金緊張的局面,我國各高校紛紛成立籌集和管理社會捐贈資金的組織——高校教育基金會,旨在緩解辦學經費緊張的局面。陜西省內現有高校基金會5所,在此背景下,通過調研發現陜西高校教育基金會管理存在以下問題:教育基金發展不均衡;缺乏籌資計劃;募資渠道狹窄;工作人員數量及專業化程度不足;基金會缺乏投資運作能力。文章結合國內外高校教育基金會管理的成功經驗,提出了陜西高校基金會改進教育基金管理的幾點對策建議:發揮學科、專業等學校自身優勢,提高辦學聲譽;制定募捐計劃;建立院系合作的全面籌資工作體系;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校企合作;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投資方式。
【關鍵詞】 教育基金管理; 現狀分析; 對策
一、陜西高校基金會基本情況簡介
截至2010年,陜西省共有普通高校106所,目前正式在國家管理機關登記注冊的高校基金會有5家,分別是西安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西北工業大學教育基金會、延安教科文發展基金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育基金會、長安大學教育基金會。
由表1可知,西安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于2006年4月正式成立,原始基金1 580萬元,屬于省內成立較早、資金規模最為雄厚的基金會。西北工業大學教育基金會成立于2007年5月,原始基金200萬元。這兩家基金會經過幾年的管理運作,年度籌資額及基金會資金規模已有大幅增長,目前這兩家基金會在陜西高校基金會排名中位于前一二位。延安教科文發展基金會成立于1990年,是延安大學下屬的基金會,屬于國內較早成立的高校教育基金之一,原始基金400萬元,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截至2009年年底,凈資產427萬元,基金會凈資產規模未有大幅增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育基金會和長安大學教育基金會分別于2010年5月、2010年12月成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育基金會正在籌建中。
除以上幾家高校外,陜西省內其他高校均未設立教育基金會,但大部分設有校友會或發展聯絡處等部門來接受校友的捐資捐物,不過捐贈數額都比較小,未形成一定規模。
國內高校基金會中有相當一部分年度籌資額超過億元,清華、北大、浙大等國內知名高校基金會年度籌資額數億元,相比之下,陜西高校基金會年度籌資數額及資產規模都比較小。整體而言,陜西高校基金會成立時間晚,在國內高校教育基金會陣營中,陜西高校基金會正處于起步階段。
二、陜西高校基金會管理的現狀分析
(一)教育基金發展不均衡
西安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和西北工業大學教育基金會年度籌資額在千萬元以上,屬于陜西省內發展最快、資金規模最大的兩家基金會。陜西省除了西安交大、西北工業大學等少數幾所學校屬于國家重點高校,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擁有較豐富的校友資源外,其他的高校絕大部分屬于地方高校,缺少重點高校雄厚的教學、科研、校友資源、國家支持等,教育基金發展缺乏先天優勢,吸引捐贈的能力不強,如果高校不能積極主動募集資金,那么必然導致資金規模增長緩慢,甚至捐贈出現斷流。所以,陜西高校基金會要發展,必須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提高高校本身的辦學實力及競爭力。
(二)缺乏籌款計劃
國內外知名高校基金會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籌資辦法,陜西高校基金會自身普遍籌資能力弱,籌款處于被動的局面,基金會籌款依賴于幾年一次的校慶或各地舉辦的校友會,沒有系統性、持續性的籌款計劃,主動出擊積極籌款的并不多。籌資能力的不足,導致資金規模增長緩慢,直接影響基金會資金規模的擴大。
由表2可知,陜西高校基金會2009年年末凈資產總額最高的是西安交大,數額1 300多萬元,相比國內成立時間相差不大的幾家基金會,例如北京交通大學基金會,2009年年末凈資產總額4 600多萬元;重慶大學基金會2009年底,凈資產總額已達5 200多萬元。相比之下,由于沒有明確的籌款目標和計劃,陜西高校基金會整體資金規模小,年度籌資數額增長幅度小,發展緩慢。
(三)募資渠道狹窄
國內知名大學基金會的資金籌措,已打破地域界限,邁出了重大的一步。例如,北京大學利用豐富的校友資源,構建了立足香港、涵蓋澳門、覆蓋東南亞的籌款網絡。清華大學基金會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位于美國、中國香港的基金會分支機構。
在募資渠道拓展方面,陜西高校基金會中西安交大已經開始了海外嘗試,準備籌建西安交大海外基金分會,在美洲地區拓展籌資空間。
(四)工作人員數量及專業化程度不足
由于目前高校基金會職能越來越多,工作綜合性很強,對工作人員素質要求很高。基金會要進行籌資,需要工作人員有營銷經驗、富有社會活動能力、溝通能力強,有工作熱情;高校籌款設立籌款項目,需要工作人員熟悉項目管理;基金會籌集社會捐贈資金,需要管理資金;基金會要進行投資運作,需要工作人員精通投資理財與風險控制;基金會的工作是一個公益事業,需要工作人員德責并重,富有奉獻精神等等。陜西高校基金會專職工作人員均在5人以下,目前基金會從業人員數量及專業化程度普遍不足,由于缺乏有效激勵機制,工作人員創造力及主動性不足,這些都直接影響基金會資金籌集工作和基金會功能的發揮。
(五)基金會缺乏投資運作能力
陜西高校基金會資金基本未進行投資運作,通常是捐贈資金存入銀行,收取利息。由于捐贈收入中限定用途資金占主要部分,沉淀資金少,在資金規模不大的情況下,聘請專業投資理財人員成本較高,基金會的工資薪金支出受到法律限制,考慮到資金安全性,未進行股票等風險領域的投資,再加之目前可以選擇的投資工具還比較少,基金會投資要平衡風險和收益的選擇面比較小,投資增值面臨較大困難。
三、陜西高校基金會面臨的有利環境分析
雖然陜西高校教育基金會發展由于眾多的原因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是在外部環境方面也存在著一些有利的條件,使我們有理由相信陜西高校教育基金會發展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一)陜西經濟在加速發展
十年西部大開發,已逐漸使西部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西部地區例如重慶、廣西、陜西、四川等,2007年經濟增長速度均在14%以上,趕上了東部的增長速度,2008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0年財政收入達到1 800.8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在全國的位次由21位前移到18位,支持發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顯著增強。人均GDP也在不斷增長,2010年突破4 000美元。
經濟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捐贈行為,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捐贈都是在經濟狀況達到許可條件下的一種慈善行為,所以陜西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陜西的教育捐贈提供了有利的經濟條件。
(二)國內外教育基金管理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美國是世界上高校教育基金最為發達的國家,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高校教育基金發展已有二三百年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美國基金會的成功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美國具有捐贈高等教育的悠久歷史和高速的經濟發展水平;美國成熟的法律制度為教育基金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美國的一系列優惠稅收政策大大激勵了美國民眾積極投身于資助高等教育事業的行列中,讓教育捐贈有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也使教育捐贈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后勁;美國高校自身極其重視捐贈資金的籌集,于是就有了校長帶頭出動籌集資金;美國高校深刻意識到捐贈市場日趨激烈的競爭,為了能爭取到源源不斷的捐贈,潛在的捐贈人的發掘尤其重要,于是校友工作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日程上,當然對校友工作絕不是急功近利的掘金工作,而是在聯絡感情的基礎上讓校友自然而然有了回報母校的行動;美國高校還采用了多樣化的籌資策略及靈活的籌資方式,建立了高校的組織運行機構及配備了專業化的工作人員;再加上專業的投資理財精英的運作,讓美國的教育基金發展令世界矚目,當之無愧成為其他國家學習的典范。
我國的教育基金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在摸索中已經出現了像清華、北大、浙大這樣頗具規模的基金會,他們先進的發展理念和資金籌集及管理技術值得其他高校基金會學習借鑒。依托每年一次的中國教育基金工作研討會,各個基金會之間就可以互通有無,交流經驗。陜西省內及國內其他成立較晚、發展較慢的基金會就可以充分吸取國內外其他基金會成功的發展經驗,取得長足的進步。
四、陜西高校教育基金管理的對策
依據陜西高校面臨的外部環境,例如法律政策環境及社會人文環境,加上高校自身在教育基金發展過程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結合國內外高校教育基金發展的成功經驗,本文試圖為陜西高校教育基金發展提出一些對策建議,以期對陜西高校的教育基金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一)發揮學科、專業等學校自身的優勢,提高辦學聲譽
大學基金會的發展受到其所屬大學的直接的、重要的影響,首要的影響就是大學的綜合實力和知名度。從國內或國外的經驗都可以證明,社會向大學捐贈時往往會選擇知名度高的、辦學聲譽好的高校。在陜西的一百多所高校中,絕大多數屬于地方高校,辦學聲譽及知名度不高,但可以利用后天優勢,包括歷史、文化、地域等其他特色優勢,緊緊圍繞陜西本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實際需要,結合本校實際,著力打造特色學科和專業,力爭讓自己的重點學科在本專業領域、本地區擁有較高影響力和口碑,高校還應努力提升教學水平,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這樣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可。
(二)制定募捐計劃
美國高校在籌款活動之前,都會先制定一個資金籌措的目標。有了目標,就可以按照目標去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從而去實施。例如哈佛大學的本科生院籌資計劃及美國高校慣常使用的籌資運動,都是圍繞既定目標制定籌款計劃,由于目的明確、方式得當,所以募資效果往往好得出乎意料。募捐計劃包括確立籌款目標、分析當前面臨的環境、擬定詳細具體的募捐行動方案、制定執行程序、實施募捐工作。
(三)建立院系合作的全面籌資工作體系
陜西高校基金會組織結構是一種典型的行政管理模式,基金會在本質上仍是隸屬于學校的一個部門,行政管理模式與市場運作型等其他類型基金會相比有它本身體制方面的缺點,例如溝通少、反應慢、人員配置少、分工不足、工作積極主動性不高等等,但是行政管理模式在高校重視的情況下,可以發動其他各個部門的力量籌集資金,正所謂“大家拾柴火焰高”,這方面重慶大學已經做出很好的榜樣。重慶與陜西同處西部經濟不發達地區,重慶大學屬于重慶一所綜合類重點大學,重慶大學教育基金會于2007年12月正式注冊成立,成立時間較晚,但是基金會發展迅速。
首先,基金會成立之初學校領導就高度重視基金會的籌資工作,基金會籌資工作負責人由重慶大學主要黨政領導擔任,建立了完善的籌資工作體系,籌資工作下放到各個分院。其次,發動全校力量籌集資金的同時,大力爭取當地政府支持,由于高校領導充分的重視,發動全校力量籌集資金并積極爭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基金會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09年捐贈收入實現簽約1.25個億元,到賬5 460萬元;2010年,籌資總額超過1億元,以短短3年時間躋身我國為數不多的籌資過億元的高校行列。重慶大學基金會的迅速發展充分說明了高校重視及建立全面籌資體系是大學基金會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四)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校企合作
首先,高校基金應加大教育基金的宣傳力度。陜西高校基金會應加強教育基金本身宣傳力度,基金會應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宣傳高校教育基金的意義和作用,提高公眾尤其是企業對教育基金會的認知度和信任度,營造有利于高校教育基金發展的環境。
其次,還可以教學和科研為基礎,高校積極與公司開展“產、學、研”的合作,爭取企業在學校設立獎助學金。例如中國華能集團公司于2010年3月與西安交通大學簽訂捐款協議,至2014年,每年捐款80萬元,在西安交通大學設立“華能教育獎(助)學和獎教基金”,旨在支持和鼓勵品學兼優的在校學生,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吸引優秀畢業生加入華能集團所屬企業,并激勵學校教師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雙方合作領域作出積極貢獻。
(五)在確保資金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合理的投資方式
對陜西省內高校投資的建議如下:由于陜西高校教育基金會資金規模普遍不大,而且大多數為限定用途資金,資金持有時間短,風險承受能力小,因此,建議對基金會大部分投資資金進行低風險投資,可按資金閑置的時間對投資進行劃分。
貨幣市場基金通常風險接近于零,隨時可以用于支付,在目前通貨膨脹率較高的情況下,可以用于流動性較高的資金投資。
對于半年或一年內暫不使用的中期資金,投資中短期信用良好的債券比較合適,因為中短期債券會面臨較小的市場利率風險。
一年以上的長期閑置資金可以用于定期存款、國債、投資有發展前景、業績優良的企業或校友企業,或通過銀行委托貸款給本學校相關行業公司、擔保投資類項目等。
【參考文獻】
[1] 大學基金會的治理結構和運作模式研究[R].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2009.
[2] 張云.美國加州大學系統捐贈基金運作實踐及啟示[J].比較教育研究 ,2004(6).
[3] 孟東軍,范文亮,孫旭東.我國高校基金會管理組織機構模式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06(12).
[4] 趙驊.重慶大學在全國高校基金會第十一次研討會上的演講[Z].2010-01.
[5] 畢斐,徐勁松,孫雪亮.高校可行性投資方案研究[C].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基金研究分會第十二次年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