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劍鋒
吳敬華撰寫的《天津崛起——關于天津發展戰略的報告》一書,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來,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黃興國同志批示:“感謝敬華同志給我的這部著作,我會在工作中運用這些研究成果和理論成果的?!薄度嗣袢請蟆酚浾咄跫秸f:“我近日細讀《天津崛起》一書,受益頗深,對天津的興衰、天津的綜合優勢、為何中央把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納入國家戰略等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也更加欽佩作者對天津的戰略發展研究得如此之深、如此之透,仿佛國家對天津的發展定位都是多年前這些報告的建議一次次推動的必然?!边@部著作的一個突出的優點是:富有歷史感。它把天津城市發展走過的道路作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發展過程來考察,并且力圖探索和說明天津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展的邏輯規律。正如作者所說:“情況是歷史的,認識也是歷史的?!敝挥袣v史地、客觀地分析天津的發展歷程,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天津崛起的邏輯結論。
客觀規律與主觀選擇
本書科學分析了歷史上天津崛起的客觀條件。吳敬華說,一個城市的崛起主要不是取決于人們的良好愿望,而是有自己的特有規律。沿河、沿海、靠近首都,是天津在區位上的優勢,也是天津迅速崛起的三個重要條件。天津作為一個重要城市的興起,一是得益于海河流域的形成和漕運的興旺;二是得益于靠近首都北京,成為北京的軍事要塞和京畿重地。但天津真正作為一個大城市崛起,則主要是依賴北方最大港口的優勢。如果對天津的歷史沒有深入的研究,是不會做出如此令人信服的深刻分析的。既然天津作為北方最大港口的優勢依然存在,就沒有理由懷疑天津不會重新崛起,天津的崛起具有其自身的歷史邏輯,這個邏輯的起點就是天津固有的天然的區位優勢。
本書客觀論述了天津崛起所遵循的商品經濟規律。天津在歷史上依托港口的巨大便利,大幅節約了運輸成本,成為了大宗商品的集散地、資本流通結算地、人員往來集中地。在此,吳敬華說:“這種發展不是偶然的,而是社會經濟發展合乎規律的一種必然結果……隨著商品經濟在中國的萌芽和發展,一個地方的經濟能否迅速發展起來,主要看能否適應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正是由于商品經濟特別是與國際相聯系的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天津這樣一個后起城市得以迅速崛起?!彼謴姆疵嬲撟C如果取消商品經濟,就必然會束縛天津經濟中心作用的發揮。事實上,正是過去由于計劃經濟和對外封閉,割斷天津與廣闊內陸腹地的經濟聯系和國際經濟聯系,使它在一定程度上相對衰落的。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經濟發展必然會打破國內行政區劃的界限,必然會打破國家的界限,天津經濟中心的功能必然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天津的重新崛起將是商品經濟邏輯發展的必然。
本書著重強調天津崛起需要自信的創新和實踐。天津的崛起僅僅依賴固有優勢和市場經濟的外部環境是遠遠不夠的,天津的崛起需要敢于打破陳規的勇氣和智慧,需要善于創造新局面的聰明才智,更需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支柱。吳敬華說:“天津人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過去,需要正確認識現在和未來,需要充滿自信?!彼v到天津崛起時說,要用好濱海新區做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政策,要敢于大膽創新,要勇于積極實踐,要有干大事的氣魄,要始終保持蓬勃的朝氣,要積極開展濱海新區金融改革和創新、土地管理改革,推動濱海新區進一步擴大開放等等政策措施。他提出要著力宣傳天津的商氣、洋氣和大氣,增強天津人的自信,鼓舞天津人的志氣。
主動服務與自我發展
吳敬華在書中多處講到服務和發展之間的關系,他說:“充分利用和不斷增強天津的中心城市功能,搞好為環渤海、為北方、為全國的服務,以服務求發展?!薄胺站褪菣C會?!薄案愫梅站褪亲プ×藱C會?!薄霸谏鐣髁x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一個城市,只有更多地為別人服務,才能更多地享有別人對自己的服務,只有更大地支持別人發展,才會使自己得到更大的發展。服務別人就是發展自己?!彼嫱笍氐胤治隽朔张c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使人們對如何實現天津發展和崛起有了更新的和更高層次的認識。
天津單靠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崛起。吳敬華說,絕不能“一事當前只替自己打算”,“自成體系、自我發展”。天津崛起需要有開放的全局觀念,要跳出天津謀天津發展。城市發展搞“大而全”,把自己封閉起來,“萬事不求人”,這些思想和做法都是小農意識的產物。這種意識曾經長期影響著人們的頭腦,束縛著人們的手腳。可以說是計劃經濟和小農意識的雙重影響,制約了天津這個北方最大經濟城市的發展和崛起。能否破除小農意識,樹立商品經濟的服務意識,能否把服務意識貫穿到工作中、體現在決策上,直接關系到天津能否真正崛起。
天津只有搞好服務才能實現自身的崛起。吳敬華說:“我們講服務,不是謙虛,不是客氣,而是客觀經濟規律的要求,客觀環境的要求?!彼赜小皻W洲門戶”之稱的鹿特丹的百年發展經驗,可以說是服務觀點的最好例證。鹿特丹曾經長期位居世界第一大港,除了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外,經過長期發展的成熟的港口服務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鹿特丹港吞吐的貨物80%的發貨地或目的地不在荷蘭,大量的貨物在港口通過一流的內陸運輸網進行中轉,在48小時內可運抵歐共體各成員國的目的地。鹿特丹港之所以能高效運轉,是因為它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運輸,以及中轉服務與多式聯運相結合等服務。鹿特丹港可以為任何一種類型的貨物提供訂制化服務,可以提供大量專業船舶經紀、檢驗師、實驗室、交易所和貨運代理等專業人才和服務。天津要崛起成為世界級的大型港口城市,必須建設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增強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功能。
強調實現天津崛起必須要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吳敬華認為天津崛起,要從多方面完善投資環境,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營造廉潔、高效的管理環境,為企業提供方便、快捷、舒適的服務;營造成本低、回報高的運營環境,使各類企業做到有利可圖,有錢可賺;營造安心、舒心的社會環境,做到社會和諧安定,使各類企業放心放開發展。
本土情懷與全球視野
吳敬華在書中展現了他深厚的本土情懷和寬闊的全球視野。沒有對天津本土情況的客觀的全面了解,必然就會在政策上出現“左”或右的偏差;沒有對國際形勢的敏銳的觀察,就不能準確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也就會落后于時代發展,難以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在本書《序言》中,他寫道:“在市委機關做研究和服務工作38年之久。黨和人民給了自己這么長時間在機關學習和工作的機會,使自己能夠比較系統的學習和研究天津的發展問題?!眳蔷慈A這種特殊的工作經歷,使他能比一般人更多地掌握天津發展的諸多難題,更多了解天津崛起所需要的國際環境和對外開放經驗。
天津崛起必須要敢于直面實際問題。吳敬華作為在天津工作的老領導、老同志,對天津發展和崛起存在的諸多問題有更深入的認識。他說:“天津是被計劃經濟體制束縛最緊和影響最深的一個城市,也是這種體制所留下的矛盾和問題最多的一個
城市?!币粋€是包袱重,一個是欠賬多。人員包袱和債務包袱,延緩了天津崛起的步伐。居民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欠賬太多,人民的生活很困難。對1993年以前居民住房的緊張狀況,他飽含深情地說:“許多老百姓老少三代同居一室,特別是在老城里的一些地方,一家男男女女七八口人擠在一間十三四平方米的小平房里,住房相當困難?!苯涍^那個時代的人,讀到這里,無不感同身受、感慨萬千。
天津崛起必須勇于和善于解決發展中的難題。解決發展中的難題,既需要魄力更需要智慧。作為老同志,吳敬華親自參與了上世紀90年代的天津國有企業改革,他提出了改善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外部環境,轉換國營大中型企業的內部機制等具體詳細的改革方案,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大量有益的研究支持。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制約天津經濟發展的沉重包袱在很大程度上被解除了。今天天津的崛起,必須依靠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大力增強天津港的國際航運服務能力,加快發展港口工業,實現由第二代港向“第三代”港的轉變,以此來實現天津經濟規模和總量的大幅增長,縮小與其他省市的規模差距;中心城區要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大幅提升城市經濟技術水平,為天津加快發展創造經濟技術基礎。關于天津的跨越式發展,吳敬華認為要“抓好技術、資金和人才三個決定性環節”,他尤其強調決定因素是人才,他說:“人才和干部不是一個概念,在很多單位,現在最不缺的是干部,但最缺的是人才。天津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有一批能想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人才。”
天津崛起必須要有寬闊的國際視野。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天津的崛起離不開世界。只有在與世界的經濟往來中,才能汲取他國經驗教訓;只有在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中,才能發揮天津國際航運貿易加工中心的作用。吳敬華在本書中給我們展示了實現天津崛起所具有的國際視野,在談到俄羅斯上世紀90年代改革失敗教訓,他引用戈爾巴喬夫的話說:“一個投機性的經濟,一個腐敗的政府,一個罪犯叢生的社會環境,以及千百萬被遺忘的人民。”在談到科技對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時,他講到愛爾蘭和印度班加羅爾發展軟件業的例子。在談到天津擴大對外開放時,吳敬華提出首先要面向東北亞。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在內的東北亞地區,經濟總量約占亞洲的70%以上,世界的25%,平均增長率居世界之首。天津在東北亞地區的便利的地理位置,注定使天津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所以要在更大程度上融入東北亞經濟,積極參與其中的分工協作,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使天津成為東北亞地區的交通中心、貿易中心、物流中心、價格中心。
責任編輯: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