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宏觀、微觀兩個角度討論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情況,并據此闡明筆者對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一些看法。文章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宏觀考察,主要討論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二部分,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微觀考察,記錄了筆者為了解泰國小學漢語課堂教學方法進行的聽課記錄;第三部分,基于以上考察和筆者本人的教學經歷,討論改進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思路,包括以下六個方面:重視教材建設;研究教學方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借鑒泰語教學的經驗;維持好課堂紀律;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發展概況課堂教學
本文擬從宏觀、微觀兩個角度討論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情況,并據此闡明筆者對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一些看法。本文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宏觀考察,主要討論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二部分是對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微觀考察,記錄筆者為了解泰國小學漢語課堂教學方法進行的聽課記錄;第三部分則基于以上考察和筆者的教學經歷,討論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若干問題。
一、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宏觀考察
(一)泰國漢語教學歷史概述
根據歷史資料,兩百多年前就開始有華人移居泰國,華文教學也隨之出現。不過,直至20世紀初,華文民校(簡稱“華校”)的正式創辦才標志著華文教育在泰國的真正確立。從歷史的角度審視,過去的泰國華教留下的是這樣一條曲折軌跡:
1.起步階段。1909年創辦第一所華校,名為“華益學校”。
2.快速發展階段。1921年,泰國政府頒布了第一個基礎教育法,規定7~14歲兒童必須接受強迫國民教育,全部公、私立學校都歸教育部管制,補習學校轉變為華文學校。
3.停滯階段。1937年,泰國政府推行強化民族思想政策(即“唯國主義”),極力同化華人,頒布了管制華文教育的法規,關閉了大批華校。
4.復興階段。二戰勝利后的兩年多時間,據稱由于中國是戰勝國,華人民心振奮,華校紛紛申請復辦,如雨后春筍,最多時達500多所。
5.再停滯階段。1947年,由于南北韓戰爭、南北越戰爭的影響,泰國政府推行反共防共政策,對華教進行壓制,許多華校遭查封。
(二)泰國漢語教學的現狀
進入20世紀90年代,泰國的華文教育翻開嶄新的一頁。1975年,克立巴莫親王任總理時建立了中泰邦交。90年代中期,阿南·班雅春任總理時,對華文采取開放政策,允許華校從中國聘請華文教師更是前所未有的“創舉”。十多年來,泰國華教的快速發展之勢可用“遍地開花,滿園春色”來形容。
據資料顯示,泰國現有的近120所華校大都在不失時機地調動積極因素,加大對華教的投入,或改擴建校舍,或增辦中學部(已有初中的則擴大到高中)。幼兒園、小學部、初中部均開設華文課。以筆者所在的東方文化書院(時代中學)為例,學生人數現已突破千人。
(三)漢語熱在泰國興起的原因
第一,中國自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經濟高速增長,綜合國力日漸增強。加入了世貿組織更意味著中國市場潛力巨大。華文的經濟價值也因此持續走高。
第二,泰國老一代華人向來都具有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可貴品格。秉承這種中華傳統美德,不能讓“傳家寶”在下一代身上遺失,讓子女接受華文教育便成為他們心中難以舍棄的情結。
第三,皇室成員以及泰國上流社會的影響。在泰國,詩琳通公主的名字家喻戶曉,她深受廣大人民的擁護和愛戴。詩琳通公主不僅是中泰友誼的促進者,而且是一位頗有造詣的漢學家。
(四)泰國漢語教學的具體情況
泰國華文學校分為以下5類:1.政府學校;2.僑團及慈善機構支持的中文學校;3.曼谷市立政府學校;4.私立學校;5.國際學校。各類學校的漢語教學時間不同。如:僑團及慈善機構支持的中文學校,中文課時間一般多一些,一星期8~10學時;政府40%津貼金補貼的政府學校學生學習免費,可惜每星期中文課只有一學時;私立學校或國際學校政府沒有津貼金補貼,教學時間伸縮性很大。
(五)華文學校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雖然泰國教育部對各校的華文教學給予了相當的自由度,政府也給了補助金,但實際上還是存在諸多問題,原因有二:
第一,泰國本土老師授課使用的是翻譯法,課堂80%的時間利用泰語授課,學生對課文很明白,讀課文則利用填鴨式讀法。學生可以用泰文翻譯課文,可是不能根據語境感受寫句子,泰文和中文直接翻譯笑話連篇。因此讀完六年級的學生也不能掌握語言,會背書不會對話,聽、說、讀、寫四大環節難以學以致用。
第二,中國派來的漢語老師教學因為語言障礙以及對泰國學生的了解不足,難以掌控教學節奏。
二、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微觀研究
為了說明泰國華文教學現狀,現以小學華文教學為例,進行一些探討。為了解泰國華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要從零起點的學生入手,這些學生屬于小學四年級,年齡是10~11歲。如果能維持好課堂秩序,久而久之,也會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對泰國小學漢語教學的若干思考
(一)重視教材建設
教學必須有好的教材。泰國教育部的教學政策每五年改變一次,而中國對外漢語教學機構已經編了很多教材,選擇余地較大。
一本完整的語言教材,內容應是“中國文化與名勝古跡”和“泰國文化與名勝古跡”各占一半,適應范圍從零起點按層次由幼稚園到高中三年級。
1.教材要有趣味
記得以前的上海中文教材里有一篇很有意義的課文:
(1)早上,媽媽叫姐姐,快起來,上學去。早上,媽媽叫我,快起來,上學去。
(2)姐姐起來,洗了臉,刷了牙。我也起來,洗了臉,刷了牙。
(3)天天洗臉,臉上干凈。天天刷牙,口里干凈。
(4)老公雞,喔喔啼,田小弟,清早起,拿掃帚,來掃地,拿抹布,抹桌椅,地上桌上都清潔,爸爸媽媽都歡喜。
(5)快要吃飯了,田小弟回家來了,他放下書包,就幫著抹桌子,放碗筷,拿飯菜,媽媽說:小弟做了不少的事情,多吃兩片肉吧。
(6)爸爸種菜,哥哥學種菜,爸爸種瓜,哥哥學種瓜,弟弟不會種,只幫媽媽摘黃瓜,摘了黃瓜不會拿,張開雙手喊媽媽。
課文很有意義,提倡家庭和睦,孩子幫助父母做事,從小養成好習慣,長大以后不怕沒工作做。每篇課文都是螺旋形文體,輕松易記。
2.漢語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目標
要增加語法教學,教材中必須涉及語法知識,課文內容上,中國知識應占50%,泰國知識也應占50%。一至三年級的小學生應初步懂得漢語語法,四至六年級的小學生,漢語水平至少應達到一至三級。
(二)研究教學方法
1.講授生詞的方法
用卡片教生詞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例如下面的卡片:
1.2.3.
4.5.6.
這些識字卡有圖片配上拼音,又有泰文解說。
下面的卡片也很有用處:
1.皇上(代名詞) 2.皇后(代名詞) 3.王儲(代名詞) 4.公主(代名詞) 5.中國(代名詞)
使用這些識字卡,可以先由老師領讀,然后一排排地讀,分男女生讀,大家搶讀,最后點讀。
2.學生會話練習
上漢語課應以漢語為主。學生起初對漢語很陌生,可以采取一些提示。如“耳朵”是什么?做個手勢拉耳朵,細心的學生會注視你的一舉一動。做第二個手勢并裝狗吠的聲音,學生會喊出“狗狗”,其他詞語也可以照樣做,如做出“貓、魚、鳥、大象、熊貓”等手勢。
每堂課一小時,可以用三十分鐘讀、唱或游戲,用另外三十分鐘寫字。寫漢字要由拼音、筆畫、筆順等基本功寫起,同時解說字的結構。不然,泰國學生會把“口”字寫成一個圓圈,因為泰文字差不多每個字都有個圓圈。如果任憑學生自己去創造,會更加混亂。
(三)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創造學習環境,要求每日會說一句漢語。每逢泰國重大節日貼標語和中國傳統節日積極引導學生寫標語,從而發揮他們的才能,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
(四)借鑒泰語教學經驗
泰語教學也在推薦情景教學,設置場景,利用圖畫、實物、演示、表演等。
泰文部按照常例舉行課外活動,其實是情景教學法,讓學生更容易了解內容。泰國教育部所屬學校常年的活動如下:
1.科學紀念日。設置場景有顯微鏡、望遠鏡,有實物觀察、化學元素研究、植物培養等。
2.世界戒煙日。拿香煙來演示,說明吸煙對身體有害處,為保護身體健康,請勿吸煙。
3.世界反毒日。設置場景把毒品演示一番,說明毒品怎樣侵蝕人的神經,毒害人的集體。
4.在泰國的佛誕日、守夏節、出夏節,可以帶領學生到佛寺聽經,到市場游街,讓大家知道佛理是怎么回事。水燈節時讓學生做水燈,父母帶孩子到河里放水燈。
5.宗教一視同仁,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及印度教都同樣推薦。
6.八月十二日是皇后誕辰日,設置母后場景讓學生致敬,同時頌揚母愛偉大,向母親獻茉莉花。向母親行跪拜禮,還可以做一張賀卡給媽媽。
7.還有外文的活動,如英文部慶祝圣誕節,中文部慶祝春節等活動。
8.帶學生到外面實地參觀、參加游泳及童子軍野營訓練、運動會等活動。
泰文教學活動是綜合法教學,目前泰國泰文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編寫漢語教材和進行教學活動可以借鑒的。
(五)維持好課堂紀律
維持課堂紀律,是小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幼稚園到六年級的學生,性格比較穩定,初中階段的學生比較叛逆,高中生的思想開始走上正軌,大學生則能積極學習。從幼稚園起就要抓紀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觀察
德國教育家狄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
遵循這一原則,在小學漢語教學中,應注意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怎么辦?
(2)學生為什么上課總愛開小差?
(3)學習困難的學生真的不可救藥了嗎?
(4)好學生為什么也會不愛學習?
通常,一個班級里的“問題學生”最多有三兩個,多給他們一些引導和鼓勵,看似“不可救藥”的學生也就會變成好學生。
2.獎勵
獎勵法分為各種形式:(1)物質獎勵;(2)精神獎勵;(3)活動獎賞。
3.懲戒
(1)體罰學生是過去的事,這種消極方法不宜采用。
(2)玉不琢不成器。雕刻玉器要耐心細致,教學生應該以鼓勵為主,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提高,這是積極方法。
(六)提高教師的教學和業務水平
采用愛心教育,消除隔閡,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進一步發揮潛能,幫助有問題的學生解決問題,這都有賴于教師自身教學技能的提高。
網絡日益普及,語言教學可以通過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學生不斷學習,老師也需要不斷地學習。
四、結語
“問題學生”是從幼稚園開始產生的,這是啟蒙教育存在疏漏所致,如果放任自流,必將影響學生以后的成長。泰國教育局的規定是漢語不及格者可以補考讓他及格,不準體罰學生,否則家長可以控告老師。這種做法留下的后遺癥是成績好壞都可以過關。這是老師教學中遇到的棘手問題。泰國小學漢語教學必須把“問題學生”列在第一位,通過與學生家長合作和課堂上的愛心幫助,讓他們懂得國家政策,認識到人類本身必須擁有知識、技能,擁有道德觀念,積極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陳記運.泰國漢語教學現狀[J].世界漢語教學,2007,(3).
[2]崔永華,楊寄洲.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北京語言大
學出版社,1997.
[3]林浩業.淺談泰國漢語教學現狀及其對漢語教師的要求[J].湖北
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1).
[4]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1.
[5]尉萬傳.泰國華文教育若干問題管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
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2).
[6]張啟.泰國當前的華文教育[J].世界漢語教學,1996,(4).
[7]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8]趙麗琴.怎樣讓學生愛學習——激勵學生動機七種策略[M].上
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9]張彬福.怎樣成為一名優秀語文老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
版社,2011.
(李茂萱北京語言大學曼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