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海洋繪畫、電影《海歌》、蛟龍號模型,勾勒出一幅海洋中國的圖景
“這次辦世博會,中國有個很大的突破,展示的不僅僅是老祖宗的那些東西。”
8月11日,2012韓國麗水世界博覽會閉幕當天上午,中國政府代表、中國館館長趙振格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中國最終贏得本屆世博會最高獎項——A類展館創意展示類“世博會獎”金獎,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做到了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在中國館二樓的會議室里,中國味兒十足:一只來自河南鄭州的仿鈞窯瓷葫蘆擺放在茶幾中央,旁邊坐著四十多歲、清瘦的趙振格;他身后的墻上掛著一幅色彩斑斕的漁民畫,則是出自浙江象山藝人之手,靠墻的博古架上擺放的也都是中國傳統瓷器。
會議室樓下占地1241平方米的中國館展區里,展示的則是與黃土文明截然不同的海洋世界:兒童筆下的海洋繪畫、純手工制作的動畫電影《海歌》、潛入過7000米海底的蛟龍號的模型,無不勾勒出一幅海洋中國的圖景。
中國歷來視世界博覽會為展示國家軟實力的一個重要平臺。2012韓國麗水世界博覽會(以下簡稱麗水世博會)上,中國館在93天會期所吸引累計達51萬的觀眾,并最終獲得本屆世博會最高金獎,這在許多人看來,表明中國在對外傳播國家軟實力上取得了突破。
“投入不及歐美,還是拿了金牌”
這次中國參展麗水世博會,其資金來源除了中央財政撥款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贊助。
在中國館館長趙振格看來,盡管政府近年來加大了對世博展會的投資,但與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相比,中國的投入還是要少很多,最明顯的是,中國場館的運營人員人數只有前述各國的一半左右,且大部分都是志愿者,以國內高校在讀大學生居多。
于是,找企業贊助無疑是最為便捷的途徑。但是,在選擇具體的贊助企業時,還得考慮到主辦方韓國的國情特點。“韓國人對《三國演義》非常熟悉,幾乎人人都知道曹操。”趙振格說,而古井貢酒正好是來自曹操的家鄉安徽亳州,于是順理成章就成為了中國館的合作伙伴。此外,考慮到中韓飲食習慣相近,中國館還把主打潮汕菜的潮府館開到了中國館的樓下。
在企業的贊助下,美食美酒成為傳播中國軟實力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來自中國沿海11個省市地方政府的支持亦不可或缺。
從6月到9月,中國館幾乎每周都會舉辦一次省市活動周,既有福建、廣東、海南藝人在中國館入口的露天場地表演具有當地特色的木偶戲、高樁醒獅、黎錦技藝等,也有河北、山東、上海和寧波等省市在世博禮堂舉辦的大型主題會演。
這種中央與地方密切合作參展的做法,在麗水世博會的其他國家展館并不多見。
因為有了11個省市的參與,中國館幾乎成了表演活動最多的展館,等候入場的隊伍經常還擠到隔壁展館門口。“幾乎每時每刻中國館外都排起了長龍。”金正彬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作為志愿者,他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花在排隊上,所以沒看成中國館也成了一大遺憾。
麗水世博會中國政府副代表張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整個世博會期間,中國館日均接待游客數量接近6000人,總接待量超過51萬,是世博會人氣最高的展館之一。
為期近三個月的文化表演,所展示的也不僅僅是中國傳統精華,各省市“文化唱戲經濟搭臺”的意圖亦相當明顯。以山東為例,在8月初舉行的山東活動周上,山東的濱州市政府代表團就與韓國SK集團就兩地在現代物流、產業園、臨港經濟進行磋商。
若參考2011年中韓兩國公布的數據,中國已經連續多年為韓國最大貿易伙伴,比韓日、韓美貿易總量之和還要多。而韓國則是中國的第六大貿易伙伴。因此,對于中國來說,在世博整個舞臺上展示的不僅僅是文化軟實力,也有經濟和科技實力的反映。
11個省市地方政府的活動周,還吸引了大批中國游客來韓。
此前,麗水申辦世博會時曾預計,屆時將會有800萬左右的旅客到訪,但是直到今年6月中旬,整個世博會期已經過半,來麗水觀光的人數還不足200萬左右。據韓國媒體披露,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是否廢止預約制和允許汽車進入麗水市等問題上,麗水世博會組委會政策搖擺不定,最終招致一些韓國民眾的批評,從而導致人氣一開始就比較冷清。
但后來韓國放寬對國外游客簽證限制,給予團體游客優惠折扣之后,人氣才逐漸回升。這其中,以中國的貢獻最為明顯。麗水世博會組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2日,訪問世博園的外國人約為42萬人,其中近41%來自中國。“除了老祖宗的精品。還有高科技”
這屆麗水世博會的主題為“生機勃勃的海洋與海岸”,但是,近期·因一些國家的海洋主權紛爭不斷,這也讓海洋變成了一個相對敏感的話題。而中國館則通過以兒童繪畫、動畫電影、漁民瓷磚壁畫的方式,引入“人海相依”的主題。
在中國館海豚活力劇場里播放的《海歌》是麗水世博國際館區的亮點之一。這部電影講述一個中國女孩與一只中華白海豚之間的友愛故事,與以往一些國內環保宣傳片常用抽象表達不同,宏大敘事開始讓位于細節描述,最為典型的一個細節是,漁民收網時,順手把打上來的一尾小魚送回大海。
中標《海歌》電影制作的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雷振宇表示,《海歌》通過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通過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段推動劇情發展,融入了中國的海洋文化、海洋科技發展、海洋價值觀等諸多元素,傳遞了中國人民與海洋相互依存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考慮到韓國青年人大都喜歡看動畫片,中國館采用純手工動畫電影,來表達中國對于人與海洋關系的理解,便于韓國人更好地理解中國海洋文化的特點。這種針對主辦方文化特點的傳播手法,也被認為是中國對外傳播手法的一次創新。
“《海歌》的劇本前前后后修改了好幾次。”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雷振字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從繪畫風格到人物造型到故事情節,各方的意見你都得考慮進去,這并不容易。這既是由參展各省市自身傳播的不同需求所決定的,同時也展示了中國漫長海岸線所孕育的海洋文化的多樣性。
舉辦活動周的11個沿海省市的地方文化特點,在這部電影里或多或少都有所體現。比如,電影里出現的中國古代帆船樣式就有三種,人物造型則帶有明顯的天津楊柳青年畫風格,福建沿海常見的祭祀媽祖也有展現。
這種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同樣也體現在館內的其他陳設上。盡管鈞窯的制作技術自南宋之后已經失傳近千年,但中國館內陳列的一系列鄭商瓷藝術品,就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最大程度還原鈞瓷所獨有的特點。
當然,最能代表中國現代科技水平的,還數按照1:2比例制作的蛟龍號模型。模型后方是模擬蛟龍號的駕駛室的操作臺,操作臺之上的液晶顯示屏滾動播放不同深度的海水模擬動畫。
“如果操作臺上的按鈕,能夠按下去,顯示屏上出現相應的操作結果,那么這一切就會更完美了。”一位參觀的游客說。但是,稍微有點遺憾的是,這些按鈕目前仍然只是裝飾功能。
“其實這個可以做得更好一些。但經費問題是一個制約因素。”中國館館長趙振格說,希望三年后的2015米蘭世博會上。能夠有更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