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沈陽市開始出現大量商鋪歇業關門的傳言。幾天后。遼寧省的撫順、大連等市也出現類似情況。
自8月7日開始,《中國新聞周刊》赴沈陽等地調查了解,試圖還原這起“閉店潮”原委。
毫無疑問,沈陽這次打假專項治理活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運動式治理這種帶有上個世紀開國之初痕跡的治理方式理應得到改變。之所以需要運動式治理,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彈,一定是我們政府的日常行政管理有相當程度的不到位和欠缺之處。這種欠缺和不到位,直接導致非法經營行為的擴散和嚴重化,并且使違法行為的當事人產生自己行為正當性的誤判,進而導致治理難度的增加,以至于需要一個新的運動式治理行動去改變積重難返的現狀。
成熟的政府治理模式,應該是通過政府系統每年、每月、每一天的高效、穩定運作,把執政理念貫徹到政府日常的執政作為中。而不是以一次又一次的運動式治理。來為日常的政府管理的懈怠和低效率付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