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歡看古裝片嗎?你注意過嗎?很多古裝片里男子穿的衣服跟裙子差不多。特別是武俠片中,不管男女都是長袖飄飄,衣裙飛揚,很有劍俠之氣。
為什么古代男女穿裙子呢?
我們先從“裙”這個字說起,《說文解字》云:“裙,從巾或從衣,君聲。”《辭海》解釋說:“古謂下裳,男女通用。”也就是說,古時候人們把上衣叫“衣”,把下衣叫“裳”。而“裳”就是裙子,不論男女,大家都是一樣的。
其實古代人穿裙子并不是因為裙子漂亮,而是因為裙子制作起來簡單。只要用布一圍,然后再用繩子綁住,不讓它掉下來,這樣一件裙子就做好了。
衣裳的演變
最初人們的衣服分為上面的“衣”和下面的“裳”。“裳”因為制作簡單,用布圍起來就行,所以都是圓筒形的,類似于現代的長筒裙。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馬成為人們的主要交通工具和作戰工具,可是“裳”太窄了,騎馬打仗很不方便。
古代人在不斷修改和嘗試的過程中,又制作出一種新的服裝——“深衣”,即把上衣和下裳合在一起,由過去上下兩截單獨穿的“衣”和“裳”變成了上下一體的服裝,風靡戰國時代。
到秦漢的時候,這種“深衣”便逐漸演變成鼎鼎有名的“漢服”。“漢服”最早出現在《漢書》中,指漢朝的服裝禮儀制度,到明末時已演變成漢族服飾的統稱。我們能在漢樂府、唐詩宋詞中看見漢服的蹤跡。例如《陌上桑》中寫羅敷這個女子的穿著——“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讓路人看了都目不轉睛。還有李賀在《秦宮詩》的第一聯就用精彩的服飾描寫——“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讓一個漢朝的美少年躍然紙上。
在你學過的詩歌里找一找,還有沒有描寫“漢服”的句子?
褲子的發明
裙子雖然制作簡單,但是有兩個非常大的弊端,一是冬天不保暖,二是干活不方便。于是人們就想,要是有一種衣服可以分別包住兩條腿就好了。這樣,褲子的雛形就出現了。
據專家考證發現,早在商周時期褲子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那時還稱不上是褲子,因為它只是兩只褲腿,相當于后來的褲套。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受北方胡人的影響,漸漸有了成形的褲子。因為北方天氣寒冷,又加上北方多是騎在馬背上的民族,所以他們很早就發明了既保暖又便于行動的滿襠長褲。
同學們,你們看,平常最普通不過的衣服都有這么大的學問,可見知識真的是無處不在,難怪古人有言“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