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全球語境中的歐洲公民

2012-04-29 00:00:00潘興明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2012年23期

【作者簡介】

潘興明,華東師范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雙聘教授。

研究方向:歐盟外交、國際移民、英聯邦國家及歷史、中外關系史。

主要著作:《歐盟“藍卡”計劃評析》、《歐俄共同近鄰地區的競爭與合作探析》、《20世紀中英關系》、《20世紀英國》、《移民問題國際比較研究》等。

摘要 歐盟在集體身份認同(collective identity)方面仍然存在問題和挑戰,各國對歐盟的認同率不夠理想。歐盟身份認同對歐盟的作用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反映在歐盟對外政策和對外關系的原則和目標上,包括三個主要方面:傳播推廣歐盟價值觀、維護歐盟的利益和提升歐盟的國際影響力。由于歐盟身份認同上存在的問題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后《里斯本條約》時代的歐盟的全球行為體角色的建立受到了不利的影響。

關鍵詞 歐盟 身份認同 全球行為體 里斯本條約

從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算起,歐洲一體化已經走過了60個年頭。由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共同體到歐洲聯盟,歐洲一體化一步一個腳印,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巨大的進步和飛躍。隨著《里斯本條約》獲得歐盟所有成員國的批準、生效,歐洲一體化邁出了新的重要一步。然而,歐盟在集體身份認同(collective identity)方面面臨的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和挑戰,仍然會影響歐洲一體化的延續和推進。

調查顯示歐盟在集體身份認同方面存在問題

根據自愿加入的原則,歐盟的形成顯然是基于各成員國對其價值觀、利益集體身份認同的結果。但是,具體到各個成員國,其中的身份認同差異顯而易見。歐盟每年都通過“歐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進行歐盟成員國對于歐盟看法的民意調查。在2012年5月公布的名為《歐盟公民》(Europeans Citizenship)的報告中,一個主要部分就是專門調查歐洲各國民眾對歐盟公民身份認同的看法。對于“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歐盟公民么?”的問題,61%的人的回答為“是”,38%的人的回答為“否”,1%的人回答為“不知道”。回答“是”的人比前兩年下降1%,回答“否”的人比2010年和2011年分別增加1%和2%。①詳見圖1:

如果作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盡管新老成員國公民對歐盟公民的認同幾乎一致(分別為61%和60%),但歐元區國家與非歐元區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的差異較為明顯,前者為63%,后者為55%。更重要的是成員國之間的差異更大,認同率最高的3個成員國是盧森堡(85%)、丹麥(75%)和德國(74%);而在另一端,認同率最低的4個成員國是英國(42%)、意大利(45%)、保加利亞(50%)和希臘(50%)。另一個重要成員國法國的認同率稍高于平均水平,為65%。詳見下表: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歐盟成員國民眾對歐盟的認同率有微弱的下降,而且認同率剛剛過60%,不認同率將近40%,說明對歐盟的身份認同還存在明顯的不足。總的來看:其一,認同率達到或超過一半的成員國占大多數,只有2國的認同率不到50%。其二,從平均支持率的上下分布情況來看,高于平均支持率的有15國,低于平均支持率的有12國。同時,成員國發展水平對支持率的影響不明顯。無論是在認同率高于還是低于平均認同率的成員國中,均有老成員國和新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和較低的成員國。但是,從絕對認同率來看,北歐和西歐地區(英國除外)要高于南歐和東歐地區。

不過,如果加入對成員國公民身份的認同因素,對歐盟公民身份認同的情況就會產生更為負面的結果。以下是對“在不久的未來,你認為你的身份是?”的問答統計。

歐盟27國公民的認同率顯然以成員國為優先,對成員國身份的認同率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內分別為46%、39%和38%,雖有所下降但比同時段對歐盟公民的認同率(3%、3%和4%)高出許多倍。另外在對兩種身份加在一起認同時,成員國身份在先的(41%、46%和49%)要遠遠高于歐盟身份在先的(7%、6%和8%)。這說明歐盟成員國公民仍然將本國國籍作為主要的身份認同依據,而將歐盟盟籍作為身份認同依據的人只占很小的比例。2010年至2012年,將歐盟公民身份與歐盟公民身份+成員國公民身份兩者的認同率合在一起只不過是10%、12%和10%,而將成員國公民身份與成員國公民身份+歐盟公民身份兩者的認同率合在一起則高達87%、85%和87%。這些數據充分表明歐盟27國公民對成員國公民身份的認同仍然占有壓倒性優勢。②

依據2010年~2012年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與金融危機開始階段相比,歐盟27國公民對于歐盟的認同率并無改觀。2009年歐盟的另一項公眾調查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你信任歐盟這個組織嗎?”結果,選擇“傾向于信任”的比例在2008年秋和2009年春分別為47%和47%,而選擇“不傾向于信任”的同期比例分別為41%和40%。“傾向于信任”比例最高的前三名依次為愛沙尼亞(67%)、斯洛伐克(66%)和荷蘭(65%),約2/3的民族對歐盟投了信任票。而在另一端,“傾向于信任”比例最低的前三名分別是英國(29%)、拉脫維亞(35%)和意大利(41%),其中英國的信任比例竟不到1/3,反映出英國民眾對歐盟深深的懷疑。另外,歐盟中的兩個主要大國法國和德國的情況與平均水平相當,其信任比例分別為47%和46%。③

歐盟集體身份認同構建的基礎

從目前的屬性和形態來看,歐盟既不是通常所說的國家,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國際組織。因此,民族或國家身份認同中的一些要素,如語言、血緣,等等,在此很難適用。其次,歐盟處于動態的發展之中,自身的屬性、制度、形態、規模等還未最終成型。歐盟作為成員國構成的共同體,其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是國家、聯邦、邦聯還是其他政治實體,目前尚難以定論。即便是歐盟的邊界也處于不穩定狀態,外部邊界隨著新成員國的加入而不斷擴大,內部邊界則在日趨模糊,同時地區界線的重要性則在歐盟注重地區發展和地區主義的背景下不斷上升。作為歐盟凝聚力和吸引力基礎的價值觀也存有某些爭執和分歧,政策原則更是引發了激烈的沖突,英國主張的自由主義原則與法德推崇的社會構建原則互不相讓。無論如何,歐盟作為一項正在建設中的工程,身份認同問題不僅顯得含糊不清,而且還舉步維艱。

然而,歐洲一體化程度日益加深,而且在當今世界格局中,歐盟作為一極和全球行為體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得到世界其他國家的較普遍承認。可以說,歐盟內部的集體身份認同,加上國際社會的外部身份認同,歐盟的身份認同已經取得了可觀的實質性成就。既然與國家身份認同存在著巨大差異,歐盟獲得身份認同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

我們認為,歐盟集體身份認同的主要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價值觀。歐盟的創建和沿革中,尊重共同的價值觀是一個基本條件和要求。同時,對于那些潛在的入盟國,歐盟價值觀是產生吸引力的主要源泉之一。至于歐盟價值觀,《歐盟條約》(Treaty on European Union)對此作了明確的闡釋:

歐盟建立在尊重人類尊嚴、自由、民主、平等、法治和尊重人權,包括少數人權利在內的價值觀之上。這些是成員國的共同價值觀,存在于一個多元、非歧視、寬容、公正、聯合和男女平等的社會之中。④

在歐盟的內外事務中,價值觀被置于十分優先的突出位置。《歐盟條約》宣布:“歐盟目標是促進和平、其價值觀和歐盟各國人民的福祉。”⑤ “人權外交”是歐盟對外關系的主要內容之一,實現民主和尊重人權也是歐盟提供援助的必備條件。對于那些不符合其價值觀的國家,歐盟往往持強硬的立場,甚至采取嚴厲的制裁措施。歐盟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索拉納曾指出:“我們的共同外交政策不能僅僅是以利益為基礎。保護和促進價值觀必須依舊是我們的頭等大事,這個價值觀就是我們歷史的一部分,為我們的公民所珍視。”⑥歐盟現任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認為歐盟的共同價值觀就是“自由、民主和人權”。⑦

第二,歷史經驗。歐洲歷史悠久,不同國家的具體歷史經驗雖存在差異,但在總體上都處在共同的歷史框架之內。從羅馬帝國征服了南歐和西歐大部分地區開始,歐洲開始經歷共同的歷史沿革曲線:先是經歷了漫長的中世紀,接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新航路開辟三大運動席卷歐洲大地,帶來了資本主義的曙光。尼德蘭資產階級革命開始,英國革命、法國革命相繼爆發,標志著歐洲的資本主義戰勝了封建主義。殖民擴張為歐洲提供了原始資本積累的新來源,科技創新引發了工業革命,使歐洲第一次走到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前列。同時,歐洲的沖突和戰爭連綿不斷,所有國家之間幾乎都有相互交戰和結盟的經歷。而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徹底震醒了歐洲列國,使各國意識到必須放棄戰爭,尋求共同發展的全新路徑。于是,歐洲一體化從6個國家在煤鋼方面的簡單合作開始,到歐洲聯盟的成立,其成員國的范圍也經過4次擴容,囊括了今天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其中,冷戰的結束提供了歐盟進一步發展的有利條件。因此,共同的歷史經歷在縱向維度上為歐盟集體身份認同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扎實的基礎。

第三,利益訴求。當前,歐洲國家在規模上除了尚在歐盟之外的俄羅斯,均屬中小國家。特別是隨著歐洲帝國時代的終結,歐洲列強的世界霸權也隨之喪失。歐洲國家已經很難依靠單個國家的力量提出和堅持自身利益訴求,在國際事務中施加自己的影響。二戰后的冷戰時代,歐洲各國淪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的附庸,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陰云籠罩歐洲大陸長達數十年,歐洲在政治上的影響力下降到了近代以來的最低點。因此,聯合起來、“用一個聲音講話”成為表達利益訴求的最佳選擇,也是歐洲一體化能夠大行其道,受到歐洲各國普遍歡迎和踴躍加入的直接動力。當然,利益訴求具有明顯的排他性。魯梅利利(B. Rumelili)指出:歐洲以外的人均被視為非歐洲人或外洲人。⑧在全球化時代,各成員國的利益趨同性日益顯現,目前歐盟推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就是一個典型例證。

第四,文化源流。文化因素是實現身份認同的最基本因素。歐洲文化屬基督教文化,其共同源流是古希臘文化。古希臘創造的民主制度流傳至今,通行于歐洲各國,而且得到了發展和擴展。從古希臘的公民大會到今天的普選制、從元老院到現代代議制度的確立,其中的演變、傳承、發展和創新的脈絡十分清晰。基督教文化由于羅馬帝國的接受和推廣,逐漸成為歐洲占統治地位的宗教。共同的精神信仰,產生了巨大的文化凝聚力,維系了歐洲文化的生存和鞏固。基督教的三大教派——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均以歐洲為大本營。因此,歐盟重視文化建設,《歐盟條約》明確提出,歐盟“將推動成員國的文化繁榮,在尊重其國家和地區多樣性的同時,將共同文化傳統擺在優先的位置之上。”為此,歐盟確定了四項行動方針:推動對歐洲人民文化和歷史的了解和傳播保留和保護具有歐洲意義的文化遺產,進行非商業性質的文化交流,促進藝術和文學創作,包括視聽領域在內。⑨

最后,地理環境。歐盟各成員國均位于歐洲大陸及附近島嶼,構成了地理上的共同空間。從根本上說,人是社會的動物,而社會是由地理環境等要素共同造就的。在這個意義上,所有歐盟成員國公民都是歐洲人(塞浦路斯的大部分地區雖然與歐洲文化相同,但在地理上屬于亞洲),他們從一出生就與歐洲的地理環境密切相關,這對歐盟集體身份認同的形成極為重要。地理環境可以在人們的文化心理上產生一種“同舟共濟”的效應,特別是在面臨著全球化背景下外部世界的競爭和挑戰時尤為明顯。這樣,由地理環境衍生出的“我”與“他”的概念,就會很自然地形成身份認同。此外,在傳統的國家標準中,共同的地域是基本條件之一,由此可見地理環境對于國家構建和身份認同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以上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歐盟實現了集體身份認同的構建。當然,如上文所述,歐盟本身處于不斷變化和擴大之中,因此身份認同還會不斷變化、更新和鞏固。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官方文件《歐洲與擴大的挑戰》提出了類似的觀點:“歐洲這個詞……綜合了構成歐洲身份認同的地理、歷史和文化要素。共同的親近感、思想、價值觀和歷史互動不會濃縮為一個簡單的公式,未來的每一代人都會重新考慮這個問題……。”⑩

歐盟自身行動不斷確立和鞏固身份認同

歐盟要發揮其所追求的全球行為體的作用,其成員國對于歐盟決策的態度至關重要,而這種態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對其身份認同及其行為的理解和判斷。同時,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等行為體對歐盟的身份認同和行為評判也對其行為產生促進或抑制效應。一般而言,成員國和外界對于歐盟對內事務作用的認同程度較高,其直接后果就是一體化不斷向前推進,歐盟擴大得以持續進行。但是,歐盟的對外事務作用卻很難得到普遍的肯定和稱贊。其最大癥結所在就是歐盟仍然無法做到“用一個聲音講話”,這一點與主權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歐盟對外政策和對外關系的原則和目標,在《歐盟條約》中的第五部分作了明確闡釋,包括三個主要方面:傳播推廣歐盟價值觀、維護歐盟的利益和提升歐盟的國際影響力。在實施過程中,價值觀外交和利益外交一直是一枚硬幣的兩面,這與歐洲在帝國時代的做法一脈相承,并無實質性的改變。在推廣價值觀方面,歐盟主要有以下行動:

其一,打造歐盟模式和樣板。歐盟力圖以和平繁榮的歐洲作為其價值觀的成功例證,將歐盟打造成世界的穩定因素和構造新世界秩序的樣板。《歐盟條約》第21條第1款稱:“歐盟國際行動的指導原則就是那些推動了歐盟創立、發展和擴大的原則和尋求推廣到世界更廣大地區的原則,即民主、法治、普遍的和不可分割的人權和基本自由權利、尊重人類尊嚴、平等和團結一致原則以及尊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原則。”其對于歐盟鄰近國家的直接目標是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為歐盟擴大創造條件。比如,歐盟的歐洲睦鄰政策(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旨在以認同和遵循歐盟標榜的價值觀和政策行為為條件,建立和發展與歐盟相鄰國家的伙伴關系,消除或減少歐盟成員國與鄰國之間的明顯差異,同時培育潛在的入盟候選國,向符合歐盟規定的實施政治經濟改革的轉型國家提供援助。目前,已經納入該項政策涵蓋的國家有19個,分布在東歐、北非、西亞、高加索地區,甚至包括中亞的哈薩克斯坦。

其二,強調人權外交。歐盟在對外事務中堅持人權原則等價值觀,特別是在對外援助中將受援國的人權狀況作為是否提供援助的條件之一。如《歐盟條約》第214條第1款在提供人道援助方面規定:“歐盟在人道援助方面的行動應當在歐盟對外行動原則和目標的框架內進行。”例如, 2000年6月23日,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國家集團(簡稱“非加太集團”,Group of African,Caribbean and Pacific Region Countries -- Group of the ACP)77個成員國和歐洲聯盟15國在貝寧首都科托努簽訂《科托努協定》 (Cotonou Agreement)。歐盟向77國提供135億歐元,協定規定受援國須“尊重人權、民主原則、法治和善治”。

在維護利益方面,歐盟同樣不遺余力。歐盟規定其對外事務的首要目標就是“維護自身價值觀、根本利益、安全、獨立和完整”。為此,《歐盟條約》第22條第1款作出了進一步的規定:“在第21條確定的各項原則和目標的基礎上,歐盟理事會應當確定歐盟的戰略利益和目標。”在這方面,歐盟主要采取了以下行動:

第一,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在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關系中,由于歐盟的高人力成本難以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因此經常使用反傾銷、設定進口配額等貿易保護主義手段,維護歐盟自身的利益。包括來自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進口商品常常受到反傾銷調查和處罰。同時,歐盟指責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歐盟的投資和其他經濟活動設限。歐盟至今仍然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客觀上造成了雙邊貿易中的不平等關系,為歐盟對中國商品實行頻繁的反傾銷措施創造了條件。但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歐盟試圖依靠這樣的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消除雙方的貿易不平衡,與世貿組織的原則和規定不符,實際上也很難取得成功。

第二,加強歐盟外部邊界。為保障歐盟成員國的安全和穩定,歐盟采取了三個方面的具體措施:防范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打擊和懲治跨國犯罪活動;嚴查和打擊非法移民活動。“9·11”事件之后,歐盟積極投入國際反恐合作,確定恐怖主義的統一定義,編制恐怖主義組織名單,凍結其財產,禁止恐怖組織成員入境。歐盟反恐的策略是通過強化邊界控制,力圖將恐怖分子關在邊界之外。邊境管理和控制,除了《申根協定》這樣的跨歐盟成員國層面的機制之外,主要由成員國政府承擔。出于本國安全和經濟方面的考慮,成員國政府紛紛提高打擊非法移民的力度,嚴懲偷渡集團及其成員,加強懲治諸如販毒、走私武器、流竄犯罪等跨境犯罪活動。

在提升國際影響力方面,歐盟首先大力倡導國際事務中的多邊主義。在這里,歐盟注意改變其美國政策追隨者的傳統形象,刻意與美國單邊主義政策劃清界線。通過展示與美國不同的特質,樹立自身的形象和身份特征。歐盟與美國在“9·11”事件之后的戰略手段有不同的側重點:歐盟主張通過聯合國和外交途徑解決國際上存在的問題,美國則一門心思地發動反恐戰爭,力圖以強制手段消滅威脅美國安全者,迫使其他國家就范。歐盟是目前多邊合作機制的積極倡導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其多邊峰會機制是最大特色,涉及的國家和地區最為廣泛。如亞歐峰會、中歐峰會、歐印峰會、歐非峰會、歐俄峰會、歐美峰會等等。

其次,歐盟通過政策框架文件的形式,建立和加強與特定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關系。如2006年歐盟委員會對華政策文件《歐盟與中國:更緊密的伙伴、承擔更多責任》(EU - China: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政策文件指出,“中國已經重新崛起為一個大國。”自歐中決定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以來,雙邊關系日益成熟和務實。因此,歐盟的對華政策必須保持當前所實施的“接觸”與“發展伙伴關系”戰略。其要點是:“這種伙伴關系應當符合雙方的利益,歐盟與中國需要共同努力,承擔更加積極和負責任的國際角色,支持強大和有效的多邊主義體系,并為之作出貢獻。”

2007年歐盟對中亞政策文件《歐盟與中亞:新伙伴關系戰略》(The EU and Central Asia: 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文件稱:“歐盟十分愿意看到中亞地區是和平、民主和經濟繁榮之地。這些目標相互關聯。”應著重進行以下方面的合作:促進人權、法治、良政和民主;促進經濟發展、貿易與投資;加強能源交通聯系;共同應對共同的安全威脅和挑戰;加強教育、青年與人文領域交流與合作;架設跨文化對話之橋。歐盟的目的是要加強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獲取油氣等能源,實現能源來源的多元化,從而保證能源安全。

再次,歐盟在減排和新能源等具有自身優勢的領域充當倡導者的角色。歐盟率先明確提出了自己的減排目標,在世界上大力推動低碳化進程,是《京都議定書》和世界氣候變化大會的積極倡導者和參與者。2007年3月,歐盟設定了三個“20”目標,即到2020年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基礎上減少至少20%,到2020年將可再生清潔能源占總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將煤、石油、天然氣等一次性能源消費量減少20%。而且,歐盟于2009年9月初提出了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援助的方案。在2013年前,歐盟承擔發展中國家每年所需50億至70億歐元援助資金中的5億至21億歐元;在2013年至2020年間,歐盟每年會拿出20億至150億歐元的援助資金。2012年,歐盟宣布對所有進出歐盟國家機場的航空公司征收碳排放稅,但這種單邊主義的做法受到了歐盟以外國家的普遍批評和抵制。

歐盟通過自身的行動及其產生的作用,確立和鞏固自己的身份認同;而身份認同又通過非直接的方式推動了歐盟對外事務方面作用的發揮。盡管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與其他大國相比還有一些差距,與全球行為體的角色還有一定距離。其原因主要在于:各成員國在對外事務立場上難以統一,歐盟在這方面的協調作用有限,有關科索沃問題的處理就是一例;歐盟在軍事方面的一體化程度很低,難以對外交形成有效的支撐,因此其外交影響力難以得到提升,作用有限;美國的影響仍然十分巨大,歐盟及其成員國的對外政策需要依托于美國主導的北約,連最主張自身獨立空間的法國也不得不重返北約軍事體系,美國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歐盟身份認同缺陷影響全球作用發揮

歐盟身份認同的確立和加強無疑會促進歐盟本身的發展和一體化程度的提高,而身份認同方面的問題和弱化又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歐盟由于身份認同上存在的問題未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對后《里斯本條約》時代歐盟全球行為體角色的建立也造成了不利的影響。而歐債危機的持續惡化不僅對加強歐盟身份認同不利,甚至給歐洲一體化能否持續和歐盟的發展前景添加了新的不確定因素。

而且,成員國外交事務上的決定作用還將在較長的時期內延續,歐盟層面的相關作用仍然會處于次要地位,“聯合的歐洲”遠未達到名實相副的程度。歐盟的組織形式前所未有,其復雜性也是前所未有。《里斯本條約》對提升歐盟層面的權力有所幫助,但仍然無法取代和超越成員國政府。歐盟公眾對成員國身份的強烈認同表明了成員國更為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力。歐盟在政出多門的情況下,其凝聚力和影響力必然會大打折扣。

總之,歐盟在集體身份認同(collective identity)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和挑戰,這些問題仍然影響著其作為全球行為體形成和發揮作用的進程。

注釋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an Citizenship\", Standard Eurobarometer 77, Spring 2012, May 2012, p. 23、24.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Europeans in 2009\", Special Eurobarometer 308, July, 2009, pp. 94~95.

Consolidated versions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Title I, Common Provisions, Article 2,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同上,Article 3。

J. Solana, \"Europe's Place in the World\", Address to the Danish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penhagen, May, 2002, p. 2.

European Union, \"Remarks by High Representative Catherine Ashton following the Easter Partnership Ministerial Meeting \", Brussels, July 23, 2012.

B. Rumelili, \"Identity, difference and EU\",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30.1, 2004, p. 37.

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Part One, Principles, Title XIII, Culture, Article 167-1, 2,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and Challenge of Enlargement\", Bulleti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Supplement 3(92),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p. 11.

Consolidated versions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Title I, General Provisions on the Union's External Action and Specific Provisions on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Article 21,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Consolidated Version of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Part Five, External Action by the Union, Title III, Cooperation with Third Countries and Humanitarian Aid, Article 214-1,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European Commission, Partnership Agreement: ACP-EC, Signed in Cotonou on 23 June 2000, Revised in Luxembourg on 25 June 2005, p. 13.

Consolidated versions of 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and the Treaty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Title I, General Provisions on the Union's External Action and Specific Provisions on the 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Article 21, 22, Official Journal C 115 , 09/05/2008.

European Commission, EU - China: Closer Partners, Growing Responsibilities, Brussels, 24.10.2006 COM (2006) 631 final, p.2.

General Secretariat of the Council, The EU and Central Asia: Strategy for a New Partnership, QC-79-07-222-29-C, October, 2007.

責 編/馬冰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草欧美|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亚洲第一成网站| 高清码无在线看|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高清视频一区|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不卡| 激情视频综合网|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91人妻在线视频| 久久a毛片|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日本在线免费网站|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丁香六月综合网|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午夜视频|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国产白浆在线| 欧美午夜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丁香婷婷久久|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美女免费黄网站|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国产白浆视频|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 天天色综网|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91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88av在线| 久久婷婷六月|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福利片91|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jizz国产视频|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久久中文字幕av不卡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91福利在线看|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伊人| 综合五月天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久久性视频| 无码免费试看| 亚洲香蕉在线| 毛片最新网址|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性视频一区|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 国产一级片网址| a欧美在线| 欧美一级一级做性视频| 一级片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好吊色妇女免费视频免费| 午夜国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