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設計中國未來的國家戰略,不能不關照“多元”這一時代特征。經濟結構、利益訴求、價值判斷等各方面的多元化程度都在與日俱增,同時,這一多元化歷程又處在不斷加速的全球化進程之中,而這又是一個范圍更廣大、意義更深遠的多元化歷程。中國這樣一個超大型國家,幅員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如何對多元時代進行科學判斷,對治理方式作出正確選擇,把握一元與多元的辯證關系,實現多元下的善治,是新時期安邦治國的重大課題。
頂層設計與地方創新之間的科學銜接。從線性的一元狀態到復雜的多元狀態,治理國家的難度明顯加大,再好的頂層設計都很難精確涵蓋每個地方、解決所有問題。根據過往經驗,重大的改革突破往往、有時也只能在基層和局部產生。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局部創新的關系,既捍衛中央權威,又鼓勵地方放開手腳、在實踐中大膽嘗試,使中央和地方兩個創新主體和諧共振,有利于釋放更大潛能,實現科學發展。
多元之上的一元統領意義重大。毋庸置疑,當前中國社會的包容性日漸增強,各種思潮和觀點相互激蕩、爭奇斗艷,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多元愈彰顯,其之上的一元統領之作用就愈突出。歷史經驗表明,一元不力不立,動搖執政根基?!霸诙嘣辛⒅鲗А⒃诙鄻又兄\共識、在多變中把握正確方向”,可謂辯證而深刻。
將多元的利益訴求統一在理性和法治秩序之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中,利益訴求的多元尤為突出。此背景下,傳統的一元管理模式難以為繼,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就需要通過政策的調整和規則的重構,以理性和法治的框架有效統合多元利益訴求,實現國家、社會與公民的良性互動。
黨的十八大召開在即。對于多元下的治理選擇以及上述問題,應進行充分的探索和研究。作為年度“二十四個重大問題研究”之一,我們約請了薛瀾、時和興、楊龍、王占陽、任劍濤、鄭風田等專家對此進行論述。期待讀者、學人在與頂級專家的碰撞中生發更多的思索。
——《人民論壇·學術前沿》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