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個“離經叛道”的農民。十二年前,他不顧家人反對,將20畝的水田全種上風景林木;七年前,他四處籌錢,貸款加借貸20萬元拿下了300畝荒山的50年經營權;五年前,他為躲債甚至于年關跑向異鄉。如今,他光賣樹苗的年純收入就有20萬元左右,更別提利潤更大的成樹買賣。當年眾人指指點點的“瘋子”,已成為全市聞名的風景樹專業大戶,多家企事業單位指定買樹基地,生意網絡遍布全國。
“我只是搶先一步抓住了這個趨勢而已。”老李笑著說。
老李前五十年的人生都老老實實地跟莊稼打交道。他們一家都很勤勞,可是收入增長太過緩慢。化肥價格越漲越高,糧食價格萎靡不振,他感覺種田越來越劃不來——必須想個能賺錢的路子。可是走哪條呢?養魚?養豬?養雞?還是效仿種果樹?……在鄉農業站工作的大兒子有次告訴他,有個人一棵十幾年的桂花樹就賣了3000來元。這句無心之語打開了他的思路:為何不種些風景樹賣錢?
老李立即行動起來,他跑遍了自己所在城市的花草樹木市場,對品種、價格等進行調查;他讓大兒子利用職務之便,查詢風景林市場成熟度及偏好“口味”;他查閱近年來的報紙報刊及相關下達的文件,了解政策走向。綜合掌握的資料,他認為風景林種植是個很有“錢”途的方向。
老李把想法告訴了親人與朋友,當然,遭到除大兒子以外所有人的反對。20畝優質水田全用來種樹,是不是瘋了?都活了大半輩子了,折騰什么。面對親朋的質疑與不解,老李一反常態,態度異常堅決與強硬。后來,他拖了兩卡車樹苗回來了,家里人無奈同意。在留了2畝口糧田外,剩下的18畝全種上了近40種共1800來棵的樹苗。
這在老李村里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別的田里青苗蔓蔓,唯老李田里樹苗抖擻高出一截。不少人在為老李勇氣感到驚嘆的同時,紛紛認為他“腦子出了問題”。老李對此一概置之不理,去縣城里買來不少相關書籍坐在田地里研究。
樹木長了五六年后,如果太過密集,會影響彼此的生長。書籍告訴老李,到了“間干賣”(樹長密后,可以從中間挖出一些樹販賣)的時候了。老李挖出了一些比較瘦弱的樹,聯系買家賣出去了。一些樹種居然賣出了百余元的價格,老李覺得種樹前景越來越光明了。他看著越長越大、越來越擠的樹木,做出了個大膽的決定——買山!
家人對他超前思想已司空見慣,對于他這個決定,既沒反對,也不表示支持。于是,他開始四處低聲下氣地借錢,加上借助熟人關系貸款,湊了20萬元,在2005年這一年,在市里分幾塊買下了共300畝荒山的50年經營權。
這一段時期的艱辛不必細訴。樹木長起來后,要請工人幫忙,一年光勞務費就要支出10萬余元。2006年到2008年上半年最辛苦,老李為了躲債,有段時間還不間斷地在異鄉“溜達”。2009年是正式大轉機。老李之前還做了苗圃,進了不少樹種培養。大多數樹種在大半年間可長成小樹苗,老李按樹種不同以0. 7元至2元一棵的價格賣出。到2009年苗圃成型時,老李每年樹苗收入就可達到20萬元。他走上了以樹苗養樹木的道路。
現在,老李栽種的樹苗中成材的有不少,不少單位公司紛紛聞訊而來訂購。樹木綜合價二百余元一棵,一筆單子有時就價值十幾萬元。老李還跟市里其他林場進行合作,打造樹木供求網絡,為全國風景林市場供貨、調貨等。不少人也跟風做起風景林,但老李跑在了前面,財富及份額自然也積累在了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