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對“信托”、“理財”這些字眼嗤之以鼻的表叔最近轉了性,只要身邊有人談到信托的話題,他就一定會放下手頭的事情,湊過去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還提出幾個問題,聽上去還挺專業的。
大家開始還挺不理解,表叔怎么有了這么大轉變,一直到不久前,表叔一次拿出幾十萬購買了一款信托產品,表叔才對我們揭開了謎底,原來,從今年開始,安徽的很多縣城都通過國元證券推出了基建類的信托產品。
表叔發現,他在縣里當公務員的同學幾乎都買了這些信托產品。再一細問,原來,安徽的潁上縣、霍山縣、利辛縣、郎溪縣、南陵縣都推出了基建類信托,募集資金從6000萬元到1億元不等,期限是2年。
表叔說,同學告訴他,由于銀監會對銀行平臺貸款限制非常嚴格,要求銀行對平臺貸款按照“支持類、維持類、壓縮類、退出類”進行分級,并且實施嚴格的名單制管理,而且今年的融資平臺貸款原則上只降不升,另外,城投債發行也面臨著非常嚴格的審查,所以很多縣城為了完成基建任務,只好推出基建信托來融資。
這些信托之所以受到公務員的追捧,是因為縣政府或縣財政局是債務人,而相關的城投公司承擔連帶擔保責任。表叔說,這些年安徽的三線城市發展很快,房價也漲得很厲害,縣政府手上有大批土地,根本不存在還不上錢的狀況,所以這類信托產品很安全。
另外,這類信托的回報率也很高。表叔好不容易等到肥西縣也推出了基建類信托,托朋友打聽到,單份信托合同委托金額在300萬元以下的,預計年化收益率為8. 5%;單份金額在300萬到600萬元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為8. 7%;單份金額在600萬元到2000萬元的,預期年化收益率是9%;單份金額在2000萬元以上的,預期年化收益率甚至能達到10%。
9月初,肥西剛剛傳出消息,說擬通過信托方式募資不少于20000萬元,表叔就開始四處湊錢了。在他看來,自己家門口的信托,政府怎么花錢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政府能不能還上錢也很有信心,再加上這么高的回報,哪里還能找到這么好的理財產品呢?
不過,家里依然有反對的聲音。表嬸在網上看到了一份關于地方基建信托的研究報告,里面說不能把基建信托和之前的地方債混為一談,二者的風險差距其實很大。報告里說,基建信托是以公司的名義發行的,它的信用級別無法和政府債券相比。所謂的地方融資平臺只是以政府的名義成立的公司,雖然資產裝進去了土地、國有企業的控股權,但是中央政府不會對它進行兜底,只有地方財政兜底。由于地方財政沒有發債能力,可能存在比較高的風險。
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在網上公開發布了質疑:信托產品并無政府的強力擔保,僅從項目指向和對接公司上引入政府信用背景,此類項目一旦出現違約問題,政府所作擔保究竟能起到哪些作用?即便是以財政收入作擔保,投資失敗后,在賠償的流程上,是否會拖很久?
看了這些消息,表叔又猶豫了,不過他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在理財市場上,高收益卻低風險的產品并不存在,只是有時候,人們沒有發現風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