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日關系因釣魚島爭端跌入低谷之際,日本政壇有關對華政策走向、對內施政綱領都成為當政者的命門。在駐華大使人選“一波三折、千呼萬喚難出來”之后,10月5日,日本多家主流媒體報道,日本政府已內定內閣官房副長官助理木寺昌人為新任駐中國大使。
除了這位公眾都不大熟悉的新角,最近,日本國內大黨民主黨、自民黨等先后進行了總裁選舉。在9月21日舉行的日本民主黨代表選舉中,現任黨首野田佳彥以壓倒性優勢擊敗其他候選人,獲得連任。5天后,最大在野黨自民黨舉行總裁選舉,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逆轉局勢,“梅開二度”出任黨首。
眼下,日本國會大選呼之欲出。野田和安倍究竟誰能在大選中勝出,繼而在擺脫內外交困中有所表現,日本國內外都異常關注。
緊急擬定駐華大使
日本共同社等諸多媒體均報道說,由于此前選定的新任駐華大使西宮伸一在赴任前突然病故,日本政府內定木寺昌人為新任駐中國大使。
木寺昌人現年59歲,出生于東京都,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1976年進入外務省工作,曾經在外務省經濟合作局任職。作為資深外交官,他歷任日本駐泰國、法國公使兼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客座研究員、日內瓦國際機關日本政府代表部公使、官房審議官兼綜合外交政策局(負責聯合國)大使、中東非洲局非洲審議官、外務省國際合作局長等職。
2010年開始,木寺昌人任外務省官房長,今年9月剛被任命為內閣官房副長官助理,位子還沒坐熱,就面臨轉崗。
雖然外交經驗豐富,但在木寺昌人的職業生涯中,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著實不多,他只是曾經在1991年至1993年在外務省中國課任過職,也并非外務省“知華基地”— — —中國語研修組的成員。
不過,有日本媒體認為,盡管對華經驗比較少,但木寺的外交協調能力較強,善于進行國際協調。此外,木寺目前是首相官邸的一員,選擇他擔任大使也可以向中方傳達“這是首相身邊人”的信息。
日本媒體說,在日中關系因為釣魚島問題惡化的背景下,日本方面迫切需要盡快確定新大使的人選,木寺昌人將面臨改善日中關系的重任。
此前,9月11日,日本民主黨政府宣布現任駐華大使、民間人士丹羽宇一郎卸任,由外務審議官西宮伸一接任。但誰也沒想到,西宮在赴華上任前,突然病倒在東京街頭,后在醫院病逝。駐華大使人選由此空白。
據日本媒體的消息,西宮伸一病故后,日本政府本來是希望挑選一名有大使經驗,也與中國有溝通渠道、有一定人脈的繼任者,但未能如愿,只能在曾擔任過外務省局長級以上職務的官員中挑選,最終內定了剛出任官房副長官助理的木寺昌人。
在西宮伸一病故后,一些外務省的知名外交官,如原外務省次官 中三十二,原駐華大使宮本雄二,以及駐英大使林景一等人成為熱門人選。日本媒體透露說,盡管私底下多次打探消息,始終沒得到這些人肯定的答復。
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政府在9月進行過一次主要國大使及外務省高層的大規模人事調動,實際上“很多官員已就任要職,難以找到可勝任的人選”。據稱,政府還向曾在外務省就職的老前輩詢問了就任意向,但未能獲得同意。
安倍晉三卷土重來
對中國人來說,木寺昌人非常陌生,但日本政壇近期風頭正勁的另一位新主角、自民黨新任總裁安倍晉三,則相對熟悉。
自民黨9月26日的黨首選舉中,安倍晉三成為第25任總裁。在第一輪投票中,前自民黨政調會長石破茂和安倍分別獲199票和141票,均未過半數,兩人進入僅有國會議員投票的第二輪投票。最終安倍以108票對89票逆轉成功。日本共同社報道說,這是安倍繼2006年9月后第二度當選自民黨黨首,并成為首位兩次當選黨首的自民黨人,此次他的任期到2015年9月為止。
在日本政壇,安倍晉三的家世背景甚為顯赫。他是前日本首相、自民黨高層岸信介的外孫,前任日本外相安倍晉太郎的次子,其外叔公佐藤榮作亦曾任首相。妻子松崎昭惠是日本森永制果株式會社創業者森永太一郎的外孫女。
安倍畢業于日本成蹊大學法學系政治專業,之后赴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留學。1979年,他進入日本神戶鋼鐵公司紐約分公司工作。3年后,安倍辭去神戶鋼鐵公司的職務,給當時任外相的父親做政治秘書。
1993年,安倍首次當選眾議員。他和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同屬自民黨森喜朗派,深得森喜朗和小泉純一郎的賞識,先后在森喜朗、小泉內閣中擔任內閣副官房長官、自民黨干事長、干事長代理和內閣官房長官等要職。
2006年9月20日,安倍當選自民黨第21任總裁 ,成為日本自民黨迄今當選時最年輕的總裁。同年9月26日當選第90任日本首相。
不過,登上首相寶座僅僅一年之后,在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慘敗于民主黨。緊接著,安倍晉三就匆匆因病辭去首相及自民黨總裁。
2008年3月,安倍重回政壇,并積極策劃重奪大權。2009年,他希望競選自民黨總裁,但因黨內反對而改為支持他人。今年,安倍與黨內派系領袖之一的前首相森喜朗進行會晤,公開表示將參加9月舉行的自民黨總裁選舉。
路透社的評論說,所有參與自民黨總裁角逐者的立場都偏強硬,而在競爭者中,安倍持“最高調”敦促日本政府在與中國和韓國的領土爭議中采取更加強硬的立場。在此次自民黨黨首選舉辯論過程中,安倍曾支持加強自衛隊地位和防衛力量,并提出在釣魚島上派駐官員以“充分確保日本的控制權”。
日本NHK電視臺報道說,對于安倍重任黨首,自民黨內部“充滿期待”。關于對華關系,安倍則表示將展現“自己對尖閣諸島(釣魚島)和領海全力予以守護的意志”,同時為了日本的國家利益,將繼續維持和中國的戰略互惠關系。
時事通訊社評論認為,安倍流露出“絕不后退”的意志,同時又為可能的中日協調留下了余地。但《日本經濟新聞》評論說,如果安倍從自民黨黨首“直升”首相,日中關系惡化的可能性將進一步增大。
雖然自民黨目前還只是在野黨,但最新的民調顯示,安倍支持率已經超過了執政黨民主黨,而現任首相野田佳彥則處境不妙。
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28日報道,民調結果顯示,35%的日本人表示在下一屆眾議院選舉中愿意投票給自民黨,14%的日本民眾愿意為民主黨投票;當被問到誰更適合擔任下一屆政府首相時,41%的日本民眾選擇安倍晉三,而選擇現首相野田佳彥的為28%。
這項民調由日本經濟新聞和東京電視臺于9月26、27日進行,民調中,自民黨的政黨支持率為37%,相比8月的調查結果上升了12個百分點,這是該黨支持率自2009年9月淪為在野黨以來的最高水平。
1987年,野田首次當選議員,從此進入政壇。
野田佳彥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政治系,后又進入“日本政治家的搖籃”松下政經塾學習,曾以29歲即當選議員而打破日本議員當選年齡最小紀錄。他曾擔任過消防員、家庭教師,身為柔道二段且崇拜日本政治家浜口雄幸。
2011年8月,野田當選日本民主黨新黨首,隨即成為繼菅直人之后的第95任日本首相。
兩黨陣營均有“知華派”人士亮相
在安倍和野田開始籌備國會大選之際,他們也分別選擇了自己陣營的主力人選,其中都有“知華派”人士亮相。
安倍晉三選擇石破茂擔任干事長、浜田靖一擔任國會對策委員長,這些黨內要職交給無派閥議員擔任,意在顯示他“脫派閥”的姿態;安倍同時指名任命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前外相高村正彥為自民黨副總裁,以展示其重視中國的姿態,而且強調與民主黨政權的區別。
“經驗最重要”,安倍會見記者時這樣解釋起用高村的理由。中國國家主席過去作為國賓訪日只有兩次,而這兩次高村都作為外相參與其中。在日中兩國因釣魚島問題鬧僵的情況下,安倍起用高村作為自民黨副總裁,似乎是想強調“自民黨上臺的話就能夠改善日中關系”。
上一次安倍擔任首相之后首次外訪就選擇了中國,目的是修復在小泉政權時期惡化的日中關系。有評論說,安倍在對華關系上是自信的。
最近,高村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際訪華,也在努力幫安倍擺脫“對華強硬派”的形象。
幾乎與此同時,日本首相野田佳彥10月1日進行了內閣改組。民主黨前政策調查會長前原誠司將出任國家戰略擔當相,前外相田中真紀子將出任文部科學相,前國會對策委員長城島光力和官房副長官長濱博行將分別出任財務相和環境相兼核事故擔當相。
留任的閣僚包括副首相岡田克也、官房長官藤村修、外相玄葉光一郎、防衛相森本敏和經濟產業相枝野幸男。
日本《產經新聞》的報道說,野田決定由田中真紀子出任文部科學相,這一方面出于田中在民主黨黨首選舉中支持了自己,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發出希望改善日中關系的信號。
田中在小泉時代曾任外相,但她因言論危及小泉政府而被撤換。起用擁有這樣經歷的田中,對面臨眾院選舉的野田來說,無疑為一味“烈性藥”。讓田中入閣,也許是野田在日中關系惡化的情況下擺出的一個姿態:重視與中國的關系。
誰比誰更右
在重視和亟需調整對華政策的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日本國會大選臨近,不管安倍和野田誰能獲勝,政壇的保守化趨勢不容忽視。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安倍的勝出對他而言是一個驚人的“重生”,但對日本政壇而言,則意味著天平向右翼傾斜,很有可能加劇日本與中國和韓國的緊張局勢。
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21日的頭版文章也認為,日本開始顯示出“緩慢但明顯的右傾化……這是二戰以來最具對抗性的”。該報分析認為,日本朝野各黨政治家都開始主張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要求修改憲法的呼聲高漲。
該報認為,這是由于日本經歷連續20年經濟停滯后國內蔓延著的“恢復失去影響力的情緒”。文章中還引用專家意見表示,雖然保持軍力的復雜感情在日本仍然根深蒂固,但右傾化還是存在著一定界限的。
當然,也有專家認為,盡管安倍持鷹派主張,一旦出任首相,或許會采取溫和、務實的政策,即所謂的朝野有別。六年前,安倍第一次當選自民黨總裁時,因為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系正處于冰凍期,安倍競選黨首時承諾參拜靖國神社,但出任首相后并沒有這么做,而是在2006年閃電訪問中國。
從目前兩黨的形勢和民意傾向來看,安倍出任下任首相的概率明顯要大一些。國會大選之后,中日之間的緊張關系會有什么樣的變化,仍是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