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三沙市的設立,在行政存在方面已經走出了可喜的一步;隨著“海洋勘探98l”號的下海,我們在經濟存在方面也有了一個的開端。其他措施都要跟上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呂爽報道
2012年6月21日之后,中國領土最南端的地級市將不再是三亞,而是同屬海南省的三沙市。
這一天民政部網站上刊登了《民政部關于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三沙市的公告》,宣布“撤銷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三沙市人民政府駐西沙永興島。”
對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來說,這是個令他振奮的消息。2012年全國兩會期間,羅援的提案建議在南海地區設立特別行政區,同時在東沙、西沙、南沙設縣,任命行政官員。而三沙市的設立,在他看來,超完美地實現了他關于南海行政管轄的“設想”。
就新三沙市成立的決策背景、工作計劃、市長素質,以及南海局勢的穩定等話題,羅援近日接受了《瞭望東方周刊》獨家專訪。
“撤處設市”是歷史的延續
《瞭望東方周刊》:設立三沙市的決策背景如何?
羅援:這里首先要澄清一個錯誤的概念,好像我們是最近才在中沙、西沙、南沙(以下簡稱“三沙”)設立行政區劃的。
其實,早在1911年和上世紀30年代,中國已經將“四沙”先后置于廣東和海南省管轄之下。新中國成立之后,1959年中央政府批準成立了“西南中沙工作委員會、西南中沙辦事處”;1969年3月,這個辦事處改稱為“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革命委員會”;1981年10月又恢復為“廣東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縣級)”。海南建省后,該辦事處劃歸海南省管轄。由此看來,我們最早對“三沙”實施有效管轄,而且是一脈相承的。
最近,越南國會通過《海洋法》,從法律上把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劃入其版圖。對此,中國政府多次譴責、抗議,宣布其無效、非法。
中國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建議提升我們在“三沙”的行政級別,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今年的兩會期間也提出了應該設立“南海特別行政區”的提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由此看來,這次在“三沙”“撤處設市”是歷史的延續,是對行政管理體制的進一步調整和完善,是維護國家主權的需要,是順乎民心民意的舉措,也是對有的國家無理舉措的有力反擊。
《瞭望東方周刊》:設立三沙市意味著什么變化?對于加強南海島礁及其海域的管理和開發有何意義?
羅援:我認為,首先我們進一步強化了對南海主權的實際管轄,有了一個“主權歸我”的更合理的行政載體,在法理上堵死了有的國家的非分之想。
其次,三沙市將是我們國防的南大門,我們的戰略前沿將進一步前移。在—般的情況下,我國的地級市都設有師級以上的軍分區、警備區或者水警區等軍事單位,“三沙”設市將進一步整合國防戰略資源,提升其效能。
此外,“三沙”設市后,可以進一步加強我們對“三沙’的科學管理,因為一旦它成為一個地級的城市,就會納入每年的政府工作計劃,有預算撥款,人、財、物的支持力度都會相應地提高。
三沙市在整體規劃方面也會有一個更周到細致的全盤考慮,可以更好地協調各方面的力量,管理南海、治理南海、經略南海。
總之,我認為這是我們捍衛南海領土主權、維護海洋權益的—個重要的步驟。第一任市長應是一位高素質市長
《瞭望東方周刊》:你認為三沙市有哪些工作是必須首先開展的?
羅援:首先是要組織到位、人員到位。要健全各級黨政軍組織,任命地方黨組織和行政官員。其次,要觀念到位、思想到位。要搞好頂層設計,規劃好發展藍圖。
再次,要措施到位、設施到位。要跟進各項配套措施,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措施要跟進,比如要任命具體島礁的行政官員,明確哪個島礁歸誰管,責任到人,任命之前要張榜公示,與其他地級市一樣,任期到了舉行換屆選舉,體現我們的行政管轄。
重要的是要做到防衛到位。提高警惕,做好應對周邊南海聲索國挑釁、襲擾的準備。
《瞭望東方周刊》:新三沙市長應該具備什么素質?
羅援:新的三沙市市長除了要具備一般市長執政為民、勤政廉潔的基本素質之外,還應該具備多個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首先需要有主權意識、國防意識、大局意識和法律意識,另外還要具備危機處理能力、軍政協調能力和臨機決斷能力。這些要求是根據這—敏感地區的特殊情況而決定的。
這個剛剛成立的年輕城市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性:位于中國的最南端,雖然轄區面積很大,但人口很少,而且不斷面臨南海周邊少數國家的無端挑釁,在這樣的背景下,它的第一任市長應該是—位高素質市長。
《瞭望東方周刊》:三沙市怎樣體現國防功能?
羅援:三沙市有國防功能。有國必有防,設市必設防。
一般情況下,中國的地級市都設有相應的軍事單位,市委書記兼軍事單位的第一書記,軍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兼市委常委。前一段時間,西沙、南沙、中沙由于特殊的戰略地位,一度由海軍西沙水警區的政治委員兼任中共海南省委駐西南中沙工作委員會第一書記,副書記由海南省西南中沙辦事處主任兼任。
軍政—體,守土有責。從某種意義上說,三沙市的國防重任大于它的經濟重任,它首先是祖國的大門,是海防重鎮。
中方應在三沙市的空域設立“空中識別區”、“空中警示區”和“領空防衛區”;同時在周邊海域區分出外國艦船可以自由航行的國際海上航道、只能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無害通過”的中國的專屬經濟區,以及任何人都不能侵犯的中國領海。除了設立三沙市外,還應該有“四大平臺” 《瞭望東方周刊》:從長遠來看,穩定南海局勢應該從哪幾個方面開始和準備?
羅援:我多次提出,為了在南海地區實現“主權屬我”,必須凸顯六個“存在”,即行政存在、法律存在、國防存在、執法存在、經濟存在和輿論存在。可以考慮組建國家海岸警備隊,整合海上執法戰略資源。
另外,發表《南海白皮書》,將我們在歷史和法律上的依據都公之于眾,把少數國家出爾反爾的劣跡大白于天下,占領輿論制高點、法律制高點,奪回話語權。隨著三沙市的設立,在行政存在方面已經走出了可喜的一步;隨著“海洋勘探981”號的下海,我們在經濟存在方面也有了一個好的開端。其他措施都要跟上。
我認為,除了設立三沙市外,還應該有“四大平臺”,即大型海上勘探鉆井,海上大型浮動或固定的碼頭,海上大型巡邏艦,海上大型漁業生產基地。這四大平臺就是我們在南海的四大戰略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