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們既身處中國最南部的海域,也是中國“最難”開發的油田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葛江濤,特約撰稿吳浩北京報道
6月的最后10天,南海消息不斷。在國務院批準設立三沙市后,6月23日,中海油發布“2012,年中國海域部分對外開放區塊公告”,將對外開放9個區塊,供與外國公司合作勘探開發。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這9個區塊自西沙向南,緊貼中國主張的“九段線”西沿。 這些區塊主要所在的中建南盆地、萬安盆地、南薇西盆地大部屬于南沙海域。一旦招標成功,將改變中國在南沙沒有一口油井的狀況。
此舉被外界解讀為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新舉措。此前數年,中國“擱置爭議、合作開發”的極大善意,不僅沒有得到周邊少數國家的積極回應,還被誤讀為某種“示弱”。
“我一直認為,解決南海問題的辦法就是開發,先開發再說。碰到問題解決問題。”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嘹望東方周刊》。
明顯的油氣顯示
中海油的公告顯示,這9個區塊分別為“金銀22、華陽10、華陽34、畢生16、彈丸04、彈丸22、日積03、日積27、尹慶西18”等,其中7個區塊位于中建南盆地,另外兩個位于萬安盆地與南薇西盆地。其最深水深在2000米到4000米之間。
它們既身處中國最南部的海域,也是中國“最難”開發的油田。
中建南盆地位于西沙群島以南,中沙群島西南,南沙群島西北方向。從地質學上講,它位于南海西部陸緣,一般水深50至3800米。其北面為中海油已經開發多年的瓊東南和鶯歌海盆地,南面就是萬安盆地和南薇西盆地,西接南海西部大陸架,東連西南海盆。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家和外國勘探企業就認為,它具備多種油氣生成條件,各種地質要素為盆地含油氣系統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儲存空間,同時勘探結果也表明其具有明顯的油氣顯示。
此次9個區塊中最引人關注的恐怕還是在萬安盆地的開發:其中兩個位于萬安盆地東北部和南薇西盆地。
萬安盆地位于南海西南海域,其主要部分水深小于200米。它是中國在南沙油氣勘探最早、最為集中的地域。早在1989年,原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就對萬安盆地進行了綜合地球物理調查。1996年,原地礦山部提交兩份重要成果——《南沙海域萬安盆地油氣普查與評價》和《南沙海域萬安盆地油氣地質研究與評價》,預測盆地油氣資源量約為50億噸油當量,其中原油20億噸,天然氣3萬億立方米。
報告還劃分了三個級別的油氣遠景區,認為盆地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北部、中部、南部以及西北部地區。
“萬安北—21”
中國南沙綜合科考負責人此前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也曾表示,他們在上世紀80年代考察南沙后,就建議控制對萬安盆地具有戰略作用的萬安灘島礁。
萬安灘是南沙群島最西側的淺灘,也是南海諸島最西面的島礁。從這里可以向西進入萬安盆地,“因為萬安盆地那里能源最多,但后來沒有實現”。
1992年前后,美國克里斯通能源公司曾與中海油簽署合同,開發“萬安北一21”區塊。“90年代之前沒有很好的油氣發現,到90年代初想從萬安灘這里開發。后來考慮國際形勢,盡管簽署了條約,但并沒有執行。”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鋒對本刊記者說,這也是中國在南沙的第一份合作開發能源合同。
1994年,越南也與俄羅斯的石油公司簽訂了關于“萬安北—21”區塊的合同。1996年4月,越南又與美國杜邦公司的子公司——大陸石油公司簽訂開發合同,其區域仍在“萬安北—21”之內。
利用上述借口,越南武裝艦只開始干擾克里斯通能源公司的勘探船。最終,中國方面采取了克制和忍讓的態度,將美方合作勘探船撤出此區域。
而越南卻在當年分別于倫敦和休斯敦舉行大型招商會,發布了包括中國海域在內的南海多個區域的開發合同。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就此兩次發表談話,指出這些活動嚴重侵犯了中國主權和海洋權益。
招標合作開發:國際上的普遍方式
“這次公布的9個區塊基本上都是深水區塊,都是在我們南海傳統九段線以內的范圍,所以按照我們的程序招標、吸引投資,再正常不過。如果說與其他國家區塊重疊,只能說他們原來就侵入了我們的范圍。”劉鋒說,即使其他國家有異議,那也是無效的。
南海海盆的周緣有一系列新生代油氣盆地,如北緣的臺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灣盆地、瓊東南盆地、鶯歌海盆地,西部的中建南盆地、萬安盆地,南部的曾母盆地、文萊一沙巴盆地、南薇盆地、禮樂灘盆地、南北巴拉望盆地等。
此前,中海油的開發海域集中于南海北部地區。2012年5月,中國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海洋石油981”首次開始深水作業。其所在的荔灣深水區,位于南海北部陸架邊緣陸坡區。
而根據中海油研究中心2007年發表的成果,南海的21個盆地全部或大部分處于我國傳統疆界之內,其中19個位于深水區。報告說,淺水區盆地均已經過二三十年的高強度開發,而西部、南部海域深水區雖然已經開發,但前景仍然驚人。
“這次在南海東南部的9個區塊招標,包括西沙群島附近海域和南沙群島附近海域,是非常大的一個突破。”劉鋒認為,新世紀以來我國加大了南海北部區域的勘探開發,特別是“海洋石油981”開鉆并且效果良好,說明中國已經具備了在中南部深水海域作業的能力,“渤海灣的油氣開采現在已經難以持續增產,向南海中南部勘探和開發成為當務之急”。
此前中方一直希望妥善解決南海問題,即“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1979年6月,中方通過外交渠道正式向日方提出共同開發釣魚島附近資源的設想,首次公開表明了中方愿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模式解決同周邊鄰國間領土和海洋權益爭端的立場。
2012年3月,外交部長楊潔篪在全國兩會新聞發布會上還曾表示,“根據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妥善解決南海的爭議。在爭議解決之前,可以‘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中國同有關國家就和平解決爭議、推進南海務實合作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當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這里就是我們的,我們先開發就是變被動為主動。”林伯強說。
“這次招標的9個區塊是挺進南海南部的—個突破。出于維護南海地區穩定的初衷,我們國家保持了多年的克制。”劉鋒介紹說,2005年中國、菲律賓和越南三方聯合簽署協議進行地質勘探,當時還發現了油氣儲量比較好的地方。按照一般設想,此后三方應進一步推進合作,進行實際勘探甚至開采作業,但周邊國家并沒有相同的意愿。“菲律賓方面就終止了合作,找尋其他國家的油氣公司進行勘探和鉆探。我們的誠意并不能阻止其他國家在我們海域內進行開發作業。”
“在某些區塊進行招標并合作開發,在國際上是一種普遍方式,這樣可以降低風險。”劉鋒分析說,過去由于中國并沒有公布自己命名的區塊,即使有人想與中國合作,也沒有相應渠道,所以此次公布招標區塊,是挺進南海油氣開發的重要一環。
“困難都擺在那里。現在我們主動起來,一些問題反而可能容易解決。”林伯強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