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重工業局的地表鉆探據說很順利,已經到達了3200米深處,也就是說,再過些日子,人們就可以看到當年那繁華的高樓林立的大都市了。
在液晶屏幕上點了一下后,一輛小小的單座滑車停在彼得面前。彼得輕輕拉開艙門,坐進去,再一推制動桿,滑車就“嗖”的一聲滑了出去。
隨后,一位白發老婦人,重復了同樣的動作,在她之后,還排著長長的隊伍。當然,這可不是游樂場的滑車游戲,這是3200年上海的“公交管線”,那時候的人們,都靠這種滑車出行。
管線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在冰層里鑿出一條條的隧道,用萬年寒冰做成軌道,再用高強度塑料制成滑車,用電池推動。為什么總是離不開冰?因為50多年前,地球進入幾百萬年來最冷的“冰河世紀”。
30歲的彼得出生在冰層中的上海。他的祖父告訴他,50多年前的上海,如今在他們腳下3300米處,冰河世紀的突然到來,導致地球上大量物種滅絕,海洋變成了冰川,城市被一層層的堅冰埋沒,地球上的人類也快速減少到了幾千萬,如今的上海人口,不過才10萬。
氣候的劇烈變化,讓人類文明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人類文明幾乎與城市一起埋葬在冰層之下。好在,人類上千年來對南北極的探索起到了關鍵作用,能靠摩擦產生熱能的防寒布料,在零下70度還能啟動的電機,以及能適應超低溫的金屬材料等等,最終讓人類免于從零起步的困境。
公交管線,就是新世界的產物。在這里,一切物資都是匱乏的。說起來,彼得已經一個多月沒吃過肉了。雖然冰河世紀到來后,人類開始大量養殖企鵝,但地球植被的變異讓養殖規模無法擴大。實際上,就連人類的繁衍也因為食物不足受到了限制。
之前用于制造食物的大量藻類植物無法適應嚴寒,人類只能靠自然界的針葉植物和地衣苔蘚制造食物,可效果卻始終不盡如人意。不過彼得并沒有什么抱怨,他知道,為了這些食物,人類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就在前幾天,住在彼得冰洞隔壁的漢克因公殉職了。漢克是一名收割師,他的工作是駕駛一輛類似于烏龜的種植收割機,在冰層的表面種植一些需要陽光照射的地衣苔蘚植物,偶爾還在人類聚集點附近轉悠,看看有什么動物可以捕獲。
不幸的是,這次他遇到了變異的北極巨熊,巨熊一巴掌,就拍開了漢克駕駛室外面的強化鋼保護層。這種由北極熊變異來的新物種有8到20噸重,它們全力一巴掌的力量相當于三四噸的鐵塊以30公里/小時的速度撞到物體時產生的沖擊。
在冰層表面生存的動物,哪一個不是巨型,且皮糙肉厚的呢?沒有這樣的力量,巨熊連雪鹿也打不死??扇祟悈s和50多年前一樣柔弱。
不過,彼得剛剛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城市重工業局的地表鉆探據說很順利,已經到達了3200米深處,也就是說,再過些日子,人們就可以看到當年那繁華的高樓林立的大都市了。
順利的話,再過一年多,鉆探機就能深入到地熱層,只要地熱能被順利地傳導上來,人類的生存,就有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