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元的保額力度較強,這是促使我堂姐一家選擇的主要因素。
堂姐年初時突發腦溢血,在生死線上徘徊了一個月病情才暫時得以控制。這一個月間都住在重癥監護室中,開銷驚人,光床位費一天就得八百來塊,更別提醫藥費、護理費等。然而在錢的問題上,她家人并沒太過焦急一因為我堂姐及堂姐夫早已購買重大疾病險,拿到30萬元提前賠付保費解了燃眉之急。
當初他們購買時,我還不太理解,每年一人交4000元,連續交20年,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把這筆錢存在銀行或拿來買理財產品投資,周期短又靈活,錢增值也能看得到。堂姐出事后,我才“頓悟”:保險不是用來發財的。遂對該類產品萌生興趣。
堂姐夫告訴我,重大疾病險有消費型和返還型兩種,后者沒有理賠便返還保費或保額,保期也分終身型和期限型。他們購買的是某知名保險公司在售的一款終身返還型壽險,囊括了重大疾病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以及住院費用醫療保險。重大疾病險基本保險金額為30萬元,意外傷害險為10萬元,住院費用醫療險則是1萬元。他們之前比較過多種產品,最看中的是三重好處,一是身故保險利益,二是持續交費特別獎勵,三是重大疾病保險利益。
身故保險利益,即被保險人身故,可獲得相應的身故保險金。
值得注意的是,保單賬戶價值,不是你每年交多少就按多少存入,開始五年所扣傭金頗多。比如,第一年會交4223.5元,其中223.5元為住院費用醫療險金,每五年續交一次保終身。4000元為每年固定繳納費用,而4000元交過去,第一年進入保單賬戶的價值僅為2000元,第二年為3000元,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分別為3400元、3600元、3800元。從第六年起,每年所扣的“初始費用”才固定為200元。
保單賬戶價值(即現金價值)會按結算利率“增僧”。該結算利率分為1.75%、4.5%、6%的低、中、高三個檔次,按公司經營業績制定劃分。這個利率及保單賬戶價值算法也較為含糊,我拿到的一份利益測算圖表顯示,按4.5%中檔利率計算,20年繳納期限結束,保單賬戶價值并不能到達8萬元的“本”。
不過,這與賠付標準比起來,還是較為劃算的,花了“小錢”把大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不讓家庭因為種種意外而破產。此外,由于是終身壽險,按活到70歲、4.5%利率測算,保單賬戶價值可達到18萬余元,在保戶去世后,這筆錢可歸其子女所有,也算是筆不小的財富。
重大疾病保險利益,則是指人經醫院診斷初次發生“重大疾病”,保險公司按照收到重大疾病保險金給付申請書當時的保險金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金”,給付的重大疾病保險金額等于提前給付重大疾病保險合同的基本保險金額和主險合同保單賬戶價值的105%兩者的較大者。提前給付是一大亮點,30萬元的保額力度較強,這是促使我堂婦一家選擇的最重要因素。
“我當然可以選擇把買這個保險的錢存在銀行里吃點利息,但是如果我們生病了,銀行會不會可憐你給你30萬元看病?還提前取出給你看病?”堂姐夫勸誡我道。他說,家庭理財,第一課就是風險管理,而保險是家庭風險管理的基礎,“錢要放對位置,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