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教師應該利用動手實踐的意義與作用,把握動手實踐的時機,科學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活動 ,讓學生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
[關鍵詞]動手實踐;數學教學;應用
一、動手實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動手實踐是指對通過實物、圖形、表格或符號表達出來的數學觀念進行操作的活動。《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利用動手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能夠讓學生活動探索的經驗,積累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二、動手實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動手實踐是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法寶。皮亞杰指出:“要認識客體,就必須動之以手。”思維認識的發展過程,就是在實踐活動中主體對客體的認識結構不斷建構的過程。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只有讓他們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發現,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識內在、本質的聯系。
2.動手實踐是形成實踐求知意識的捷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無法代替學生思考,更無法輕易左右幾十個獨立個體的思想。在動手實踐學習中能使學生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學生能夠在親身實踐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就標志著學生學會了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并已內化為學習的能力。
3.動手實踐是培養團隊合作能力的手段。在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許多問題可能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自主解決的,這時候就需要組織小組合作。如在五年級“學校的綠化面積”的教學中,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設定的土地進行實踐測量,由于土地形狀不一,所以在測量的時候學生就得先考慮測量方法,如何才能便于計算面積,最后通過交流,認識面積的不同測量方法,如何才能選擇更好更有效的方法進行測量。在這一活動中,數學知識不再是脫離生活的各種枯燥的數學練習,而變成了運用學習的內容獨立完成數學知識的應用。
三、正確把握動手實踐的時機
根據教學要求,正確合理地把握動手實踐活動的時機也非常重要,毫無緣由的就讓學生動手實踐,容易讓學生對活動產生膩煩心理,因此必須學會合理把握開展活動的時機。
1.學習新概念,建立新觀念時。數學知識本身就有抽象的特性,而初步建立新概念表象的時候,學生沒有經驗基礎,又沒有足夠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憑教師空洞的講解,很難讓學生達到理解掌握的目的,這時候有必要在講解的同時,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配合教學過程幫助學生理解。
2.學生遇到較難理解的問題時。由于小學生年齡小,沒有形成完整的數學思維能力,僅僅是靠自己的憑空想象,很難正確把握題意。這時,如能設計合適的小游戲或實際操作,把題目中抽象的數學信息變成了學生直觀的現實情境,很容易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找到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遇到易混淆的問題時。在區別某些易混、易錯的數學知識時組織實踐操作。如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低年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差,容易出現見“多”就加、見“少”就減的不良定勢。教學中,讓學生用學具充分的理解、試驗,就可以很容易地突破這個學習難點。
4. 指導學生進行思維拓展性練習時。教師應抓住有利時機,利用各種有效手段,在思維的發散處,開展動手操作。如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面積以后,讓學生用橡皮筋在自制的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學生分組操作后,得出了許多不同的答案,為了得出原因,學生們便不斷反思,獲得的知識的效率比較快,印象也比較深刻。
總之,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動手實踐是促進學生發展的最重要手段,它對于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如果合理運用,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