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角色游戲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能夠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在幼兒進行角色訓練的時候,要給予強有力的支持和有針對性的介入指導,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角色游戲;介入指導
所謂角色游戲,就是根據幼兒的意愿,讓幼兒在游戲中充當某個角色,遵照某種規則,進行兒童喜愛的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兒童可以發揮想象,借助言語、動作、神態來進行表現,從而獲得心理的滿足感和心靈的快樂。但是在角色游戲中,也會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阻礙角色游戲的進程。此時,教師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如何在幼兒的角色游戲中進行恰如其分地介入指導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教師要給予孩子強有力的支持
以幼兒的眼光來看待角色游戲,想方設法為幼兒游戲提供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幫助。幼兒進行游戲的時候,教師是參與者也是觀察者,密切關注每一個孩子在角色游戲中的情形,并且適時點撥,借助于游戲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及時幫助孩子借助游戲來逐漸克服人格上的缺陷。比如有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在參加游戲的過程中,往往只立足于參加,而不夠主動。曾經有一個膽小內向的幼兒,有一次,教師發現他在“水果店”里面做售貨員,但是一個購買水果的人也沒有,于是就及時走到他身邊,蹲下身子和他說:“你的水果店里面水果真多,你可以站在門口喊顧客來買水果,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幫你喊一些顧客來買水果,好嗎?”征得小孩的同意之后,該教師幫他請來一些小顧客到“水果店”來挑選和購買水果,他也主動地去和顧客交流,盡管還是話不多,但是畢竟開始說話了。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馬上對他給予表揚,漸漸地,他開始活躍起來,話也漸漸地多了,能夠與其他孩子主動交流了。教師給予學生支持,能夠幫助學生主動改變自己,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第二,教師要給予孩子針對性的指導
在分角色扮演游戲的過程中,孩子是活動的主體,教師要舍得放權。此時,教師不是導游,孩子不是演員,教師充分放手,讓孩子大膽地思考,大膽地表達,讓幼兒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教師應充分尊重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選擇主題,創編情節,協調角色,大膽地去進行設想并且靈活運用一些游戲的器材。孩子在協調游戲過程中遇到矛盾,就可以激發兒童的創造想象,激勵他們提供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所要做的是借助自己的精心預設,把教育的意圖巧妙地滲透在孩子的游戲行為過程中,確保事先制訂的角色游戲的學習目標能夠滲透在游戲過程中,用比較隱蔽的方式進行指導,適當的時候還可以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促進游戲的進一步發展,促進幼兒的創造性活動。例如,在扮演廚師的活動過程中,當孩子們用橡皮泥和面團,做出了許多蘿卜、黃瓜、番茄、紅燒豬肉的時候,我們可及時引導。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做哪些食品和物品。孩子積極開動腦筋,拓寬思路,于是平時常見的豆腐、百葉、洋蔥、筍瓜、牛肉、羊肉、粉絲以計碗筷等都一股腦的展現在教師眼前。如果孩子游戲時候的思路出現停頓的時候,教師要適當地給予點撥、幫助,從而使幼兒的能夠更好地開展游戲。
例如,貝貝一個人坐在那里玩芭比娃娃,幫娃娃扎辮子,旁邊幾個孩子正在玩賣服裝的游戲。她的老師走到貝貝身邊,對他說:“貝貝,天氣涼了,你的小娃娃身上的衣服還是夏天的裙子,你可以到服裝店給他買幾件衣服哦!”一方面引導她和其他的小朋友去進行交流,另一方面,也引導她如何去適應媽媽的角色,從而精心照料好自己的孩子,讓游戲能夠從簡單走向復雜,促進孩子思維的發展。
第三,教師要欣賞孩子在游戲中的積極舉動
孩子是一個完美的獨立存在,就如同一顆種子里面藏著根莖、葉片和花朵,在適合的條件下自然會生長。在角色游戲過程中,教師要賞識孩子。喜歡做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教師應該用激勵性的語言去保護孩子的積極性,給予幼兒適當的指導,這樣既可以保護孩子游戲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游戲興趣,又有助于孩子在游戲中發揮想象,促進思維的發展。
因此,教師在兒童游戲的過程中,要給予支持和指導,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欣賞孩子的奇思妙想,讓角色游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能夠變得更有趣味性,更具價值性。
責任編輯 沁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