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迎接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勇于創新。音樂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師應積極創造條件,從多方面多角度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發揮創造的機會,激發創造的熱情。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理念創新
一、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音樂教學是一門課程,是一種知識和技能,但這只是其存在的形式,音樂教學是有助于開發和促進智力的發展,但這只是其自然的結果。如果不從本質入手,不從本體出發,實際上會和音樂教育學的根本原理背道而馳。其實,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體驗快樂,享受美好才是音樂教育者應關注的焦點和努力的方向。
1.以照本宣科、你教我唱為唯一的課堂教學方式。這樣會使學習者日益向著呆板僵化的方向演變,從而缺乏對作品的音色、力度、表情的敏感性和缺乏對音樂節奏邏輯感、整體感的培養。把音樂課堂當做機械的教學內容去完成,從表面上看似乎教師的教學內容是完成了,但事實上卻有可能削弱甚至磨滅了學生對音樂與生俱來的敏感和樂趣。這樣的音樂學習和教育,實際上違背了音樂作為人類藝術的特性。
2.教學方法的簡單化,把音樂與某種事物強制對號入座,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如一個教師在欣賞《白鳥朝鳳》一曲時,要求學生聽出是哪些鳥在叫,并且要和音樂中的聲響一一對應起來。且不說學生的想象受到限制,就憑現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他能分辨出是什么鳥的叫聲嗎?就連老師恐怕也說不上幾個吧?是啊,音樂藝術同其他所有藝術一樣都來源于生活。但卻絕不是生活的機械模擬或復印,它必須通過藝術的加工和改造。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業類型,同時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來進行不同形式的創新教學設計,從而使之符合藝術審美要求。
二、創新初中音樂課教學的策略
1.創設創新氛圍,讓學生大膽表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之美在于各人有各人的感受,同樣的樂曲在聽感上因人而異,具體表現的內容各有不同。所以,學生在學習音樂時要對音樂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動,這樣才能投入到美妙奇異的音樂大世界中。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動,去實踐,去玩,在玩中感受音樂,同時培養肢體協調能力,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的個性。在教學實踐中,我經常讓學生這樣感受音樂:教師選擇適當的音樂,當音樂想起時,學生可以在教室內任意創造動作,并隨意走動。如果音樂停止,就讓請學生保持音樂靜止時的動作,也可以用某個指定動作靜止,做快動作,慢動作等,直到音樂再次響起時再繼續創造動作。學生在愉快環境下充分發揮想象,積極創造,并隨時間的推移,學生的肢體協調性和創作思維,創新精神和勇氣都將有很大進步。
2.創編練習,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必須在音樂實踐中培養,創編練習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方式。創編練習可設計出多種形式。如可為樂曲命名(就是給從未聽過的樂曲起名字),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能力。學生在沒有任何文字提示下,用簡短的詞語描繪出來的對音樂的感受,是最原始、最樸素、最真切的。雖然大家的命名不盡相同,但卻符合音樂的基本情緒。學生在欣賞時,精力高度集中,選擇最精練的語言創造性地概括出了自己的感受經驗;還有,創編歌詞、創編伴奏等許多形式也會在不同的課型中起到異曲同工的妙處。
3.輔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創造能力。如今的學生已不滿足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促進學生身臨其境地學習音樂。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給音樂課注入了充分的興趣和活力,讓枯燥的書本知識變成了生動的教材。多媒體的運用使抽象的教學內容由于多媒體的介入而容易接受。多媒體那一幅幅場景顯示好像是對音樂的解說,使原本富有深厚內涵的樂曲,在視覺與聽覺的互補結合下變得淺顯易懂了。
總之,最需動腦筋的是教學方法的創新。這是每一位教師最直接的研究課題,是體現教學成效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教學方法上,我們要大膽超越自我,勇于創新,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并鞏固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