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完善體育教學系統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新體育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完善評價體系,正確有效地進行體育學習評價,真正發揮其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體育課;教學評價體系;完善
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是指根據《新課程實施綱要》的要求并結合體育課堂教學的特點,對體育課堂教學的整體過程以及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的綜合性評價。是在特定時間、特定內容、特定對象開展的特定活動所進行的效果判斷。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綱要》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更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個性與能力,了解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此,體育課堂教學的評價體系應是一個需要注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性的評價體系。
一、從教學過程和結果兩方面來構建課堂教學評價指標
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是根據體育課堂教學的特點并結合課標要求進行制訂的。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為了學生的終身全面發展,課堂教學的最終價值要在學生身上得以體現。所以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是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價值主體。因此,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要從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這兩方面開展。
1.體育課堂教學過程評價指標的設計。過去的許多評價是針對教學結果進行評價的,現在教學過程作為教學的主要部分,這個指標是通過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這三個指標實現的,是評價的核心。首先,要保持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有效互動。主要包括:(1)同學與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共同進步;(2)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老師對學生能做到正面的回應(及時對學生獲得的成功給予表揚與獎勵,讓學生從成功中獲得動力);(3)師生關系相對融洽(尊重每一個學生是前提,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是基本要求)對體育課教學效果影響較大。其次,能使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成功與自信等)。在以往在評價體系中,比較注重學生知識與技能,輕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情感體驗等目標。而體育課的特點之一就是情意性,因此,心理健康作為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內容,具有時代性,不可輕視。最后,要讓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去。新課程對體育教學的目標首要要求就是運動參與,因而學生是否快樂地、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也應納入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
2.體育課堂教學結果評價指標的設計。“健康第一”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是體育課程標準與健康課程要求必須貫徹的思想,而身體健康作為首要的指標,對身體練習的要求較高,只有通過承受適當的運動負荷、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術、運動技巧和健康知識才能實現“健康第一”的目標。
二、探究體育課堂教學多種評價渠道
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倡導向多元化、主體性、開放式的方向發展,提倡由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等多方面共同參與,以實現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綜合實踐能力。如果要充分發揮評價作用,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力求接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教學練習要力求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創新中學、在實踐中練,并根據課程評價的學習意義設置評價操作方法,使整個評價過程操作簡單,又能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讓評價在課程改革中,有利于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通過學生的行為變化的程度和學習進步的程度來對教師的勞動價值進行評價,即通過學生對教師教學行為所產生的教學效果等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過程、學習結果以及自身的技術、能力、身體的狀況都是相互聯系的,同時還和學生本身的興趣愛好、學習態度等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以上所闡述的評價指標僅能從客觀層面反映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還有一些評價指標如,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創新的能力等,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同時還要注意,評價指標既要面向全體,也要注重個體,還要能體現出不同運動能力之間、男女之間差異。如何處理這些客觀存在,共性與個性的關系等,這些評價指標在實際教學中還得進一步總結和探討。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