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應強調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為主線,從而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因此,應在計算機教學中引入任務驅動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進而切實提高計算機專業教學質量。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情境 ;興趣
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導向,在教學中充分強調實用性和操作性,在培養未來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同時,使學生掌握必備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筆者認為,以往的授課模式,即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已不能適應當前計算機教學的需要。教學應采用新的授課模式,即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使學生能從實際到理論,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零散到系統。
一、什么是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應用,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引導為輔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最大長處在于重視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激勵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既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又強調知識的運用,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實施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的,教師則處于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和評價者的地位。學生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任務獲得感性認識,以此作為學習理論的基礎,學過理論后再完成任務,目的是驗證理論,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從而牢固地掌握已學過的知識。在這里,任務就是一種挑戰、一種學習的“催化劑”。它對于培養學生運用書本知識、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對貫徹理論聯系實際,教學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都具有重大意義。
(一)明確專業任務要求
明確專業任務要求是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前提與基礎,它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樹立學習目標,了解該專業的任務要求,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如講解“多媒體系統運用技術”時,可以“管理與應用多媒體系統”為任務,其任務要求分別是使用操作系統、使用網絡環境、使用多媒體系統包括掃描機、數碼相機、刻錄機、打印機等設備,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新技術、新設備、新系統的能力。
(二)組織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計算機專業理論的講解與學生實訓任務的完成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布置的任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基礎、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將來的職業崗位要求,要做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如在布置“制作多媒體作品”任務時,教師可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任務分解為多媒體產品設計與制作、動畫設計與制作、網頁設計與制作,任務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興趣逐步得到了激發,學習能力從入門到基礎、從熟練到能獨立工作。學生既掌握了最基本的學習能力,即運用各種多媒體進行學習的能力,又在此基礎上掌握運用所學知識提出工作方案、完成工作的能力。一些基礎好的學生則能掌握按照并滿足用戶要求,具有新創能力。
(三)總結評價,布置作業
學生在完成任務后,教師要在第一時間及時作出總結與評價。首先,把學生認真完成的作品演示給全班學生看,在教師組織下進行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又讓每個學生知道了自己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同時指出各個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的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引導學生用最合理、最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次,在評價過程中,要給予表現好的個人或小組以表揚和鼓勵。評價原則上以鼓勵為主,只要積極參與,就多鼓勵;只要努力探索,就多表揚。要爭取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入探究行列,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結束任務前,教師應布置理論作業與實訓作業,安排學生獨立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獨立進行排錯、糾錯和調試程序。通過作業的布置,激發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的興趣與熱情,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從而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能力。
三、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任務適度。教師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過程中,應注重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圍繞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的掌握情況科學設計每項任務;做到循序漸進,環環相扣,使學生在“做”中、“用”中掌握理論,學到更多的知識。
2.學有所用。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應強調的是學生的“做”,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課堂—機房”兩點一線,要讓學生和相關行業,企業單位接觸,將學到的計算機專業技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