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的運用是當下教學實踐的一個顯著特征。教師要擺正它與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其作用:營造生動的課堂氣氛,擴大教學容量,深化教學信息,拓展教學空間,將語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之為課堂教學添彩增色。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語文課堂;教學信息;博客
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教師提著電腦進教室的情景已屢見不鮮,語文課堂也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之下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活色生香。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要擺正它與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其作用。
一、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生動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的營造,對于調動學生情緒、吸引學生注意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利用音樂渲染情境,利用色彩傳遞情感,利用圖像展示情境,還可以將舞臺藝術的舞美設計、燈光效果導入課堂,組建成語文課堂教學的舞臺背景。如教學《邊城》一課時,教師可以從電影《邊城》中剪輯一些畫面,展示一幅幅湘西邊遠風光圖景,將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之中。教學《神奇的極光》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推出一幅幅極光圖。當絢麗多姿的極光圖激發起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后,教師再適時地拋出問題:極光有什么特點?什么是極光?極光是怎樣形成的?這些問題將圖像和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學習。
對于課件中的朗讀,教師應盡量少用現成的朗讀資料,而是盡可能提供背景音樂,讓學生自己來讀,或是教師范讀。確實很難把握的課文,則由師生一起品味、感悟。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擴大教學容量深化教學信息
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建立在讀者對課文相關知識的積累之上。學生對一篇課文的閱讀理解,需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為基礎。當原有的知識儲備使他們無法理解文本,也就是存在理解差距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發揮其信息容量大、強度高、密度高、渠道多的特點,為學生搭建順利完成閱讀的通道。如教學《祝福》一課時,學生對封建社會的道德觀、封建迷信等知之甚少,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系統地介紹封建社會的貞節觀、三綱五常、婦女三從四德、封建祭祀等內容。有了相關知識的了解,學生就能很快領會文中許多晦澀難懂的句子,找出祥林嫂的死因,并對封建社會對婦女的摧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再者,多媒體信息容量大的特點,非常適合于語文課程復習。語文課程復習非常繁雜,倘若語文教師能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化繁為簡,事半功倍。此外,多媒體技術可以對知識點進行截取和保存,運用在分析過程或是復習過程中,特別是一些需要強調的重點、難點,教師可以單獨、隨時提取,提醒學生注意。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把博客引入課堂
在博客的世界里,人們可以將自己平時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還可以通過寫博、看博、評博,與他人進行交流。教師可以嘗試將博客引入課堂,使博客寫作成為一種有效的寫作和閱讀手段:讓學生先讀別人的博客作品,分享別人的經驗和思想,觸發自己的感受并不斷積累經驗,進而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激發創作欲,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筆者發現這是一種很好的寫作訓練模式。因為寫博、評博各人見解不同,學生經常在博客上展開“口水戰”,這些論戰過程可以教會學生如何思考,如何表達思想,如何展開辯論,從而鍛煉他們的思維、寫作和辯論能力,將語文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
博客引入教學潛力巨大。但教師一定要本著謹慎、認真的態度對學生作正確的引導,努力規避其負面影響,使之為教學增添異彩。
在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處理好語文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手段之間的關系,要樹立正確的多媒體教學觀。多媒體技術只能是教育活動的一種輔助手段,而不能替代教學本身,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沙葉新在評錢鐘書的《宋詩選論》時,戲謔地稱錢先生的評論之于選詩本身好比伴娘和新娘,只是伴娘的美麗勝過了新娘,新娘就不免遜色且尷尬了。當然,這個比方是盛贊錢先生評論寫得好,倘若把這一比方用于多媒體技術和語文教學,教師也要謹防伴娘的美勝過了新娘,喧賓奪主,只有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方能使之為課堂教學添彩增色。
責任編輯:王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