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對應用文的寫作還是不夠重視。針對中師生的應用文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意識到應用文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實用性,并且讓他們掌握簡單的寫作方法。
【關鍵詞】應用文;實用性;寫作方法;寫作實踐
應用文,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日益廣泛,與每一位社會成員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所以應用文寫作在現在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體會談談指導學生教學應用文寫作的幾點思路。
一、讓學生認識到“它很有用”
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說過:“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的最好辦法勢必使之知道這門學科是值得學習的。”既然是“應用文”,那就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文體的重要性。一般的寫作教學都是教學生寫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很少提及應用文,有的也是簡單地帶過。但平時的應用文教學教師不夠重視,學生不僅沒有認識到它的用途,連本來準備認真學習的同學也產生厭倦心理。所以,應用文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讓學生認識到這種文體的重要性。
教師在教的時候怎樣讓學生意識到它的實用性呢?要讓他們知道應用文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尋物啟事》、《招領啟事》、在實習結束時要寫感謝信,在畢業時要寫自薦信,要做簡歷等,讓學生認識到它很有用。
二、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寫”
英國哲學家、教育家斯賓塞說過:“硬塞知識的辦法經常引起人對書籍的厭惡;這樣就無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養的那種自學能力,反而會使這種能力不斷地退步。”所以,應用文教學中,教師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化繁為簡”,就是說,要把“多”的變“少”,把“繁”的變“簡”。
1.找準學生“薄弱點”
比如在“消息”這一文體的教學中,課堂也講了消息“標題”“導語”“結構”等的特點及寫法。但寫有價值的內容更重要。而“寫什么”也是真正讓學生頭疼的地方。
要想讓學生發現生活中有價值的“消息”。教師可以先問:“大家平時如果有急事想打出租車時候,應該到哪里去打?”學生說應該到路口。教師又問:“但是實際上,我們看到出租車更多的是停在哪里?”這次回答各不相同。教師說:“大家如果想打的,最方便的地方是汽車站,因為那里的出租車最多。”學生想了一下表示同意。教師又問:“大家覺得這種現象正常嗎?”學生立即意識到不正常。因為看似給老百姓打車帶來方便,但同時影響百姓乘車,并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實際上最終受害的還是普通群眾。教師說:“這就是極有新聞價值的一個社會現象,看似正常的現象實則不正常”。我總結出第一點并板書:“從看似正常的現象中發現不正常。”
2.告訴學生最簡單的寫作方法
在應用文教學中,把最簡單的寫作方法教給學生,把更多的時間用來讓學生實踐,然后在講評作品時再進一步明確應該注意的問題。因為從認知規律的角度來說,理論很抽象,學生很難真正領會,而從實踐中得出的經驗或者教訓,學生的印象更深。正如著名教育家波莉亞所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
如在講解“工作計劃”這一文體時,通過材料讓學生知道計劃的用途和特點后,告訴學生,只要你的文章有“目標任務”“措施方法”和“具體步驟”的,就合乎要求。于是學生開始開動腦筋,紛紛開始寫。但交上來后才發現好多人的計劃存在“步驟太抽象,無法實行”、“計劃脫離實際不能實施”等問題。然后,教師可針對這些問題,再提出修改意見。
所以說,教師只有把最復雜的理論簡單化,讓學生感覺到“很容易”,他才敢于去實踐,才愿意去實踐。當然,這種“簡單化”不是“偷工減料”,而是消除學生對應用文的畏懼心理,最終還要通過對寫作實踐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學生才能不斷提高。
三、讓學生多練筆
“應用文”教學,要多讓學生去實踐才能感受到它的實用性。大部分中師學生說到底不是不想學習,而只是不知道該怎么去學而已。所以,教師千萬不能低估了學生的能量,而是要耐心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然后放心讓學生去做。
四、讓學生認識到“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對應用文感興趣。“理論是用來指導實踐的”,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領會寫作的理論。“只有不斷地總結才能不斷進步”,所以教師還要作好總結與講評工作。
著名教育學家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大學畢業生不一定會寫小說、詩歌,但一定要會寫工作和生活中實用的文章,而且非寫得通順又扎實不可。”不論是從上而下的改革還是從下至上的探索,只要大家都重視起來,中師學校應用文的教學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責任編輯: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