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是需要過程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改變“一問一答”式的教學方式,而應該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因此,課堂等待很重要。數學課堂上,要等在提問后,預留思考時間;要等在互動時,提供交流機會;要等在出錯時,創設反思空間。
[關鍵詞]等待;思考;交流;反思
實施新課程以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顯得十分熱鬧,情境創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給數學課堂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效課堂又成了旋律。于是,一些教師為了追求課堂教學的快節奏,一提出問題,就讓學生回答,學生基本上沒有思考的余地,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能恰當地等待,為學生提供一個“消化”、“理解”的時空,一個靜心回味的余地,讓學生能將知識進行梳理、加深理解并能融會貫通,從而達到“學”“思”結合。
一、等在提問后——預留思考時間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經驗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好像只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地留下不講。這樣學生就會迫不及待地到廣闊的知識海洋中去尋找。”因此,教師在教學提出的問題后,要求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心里體驗、感受想法靜靜地思考,生成更多的“原始資源”。
例如,在教學“確定位置”一課時,筆者給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用第幾組第幾個說位置,然后我進行記錄,在記錄時候我寫的速度跟不上學生說的速度。這時提出一個數學問題:你們能幫老師想一個更簡單的方法,使老師能寫得更快些嗎?出現問題情境后,我并沒有讓學生馬上舉手回答,而是留下一段時間,讓學生靜靜地思考,然后把答案寫在作業紙的反面,于是出現了五花八門的答案,5組3、53、5——35(3)…學生在這段時間里,認真地思考,喚起學生探索的欲望,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開發了學生的“原始資源”,更是對這一問題有了內化過程,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
可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切忌給學生提出問題以后,立刻要求他們進行回答,而應該進行一定的等待。這樣,學生就有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從而會積極參與到有意義的數學思考活動與數學探究活動中去。
二、等在互動時——提供交流機會
新課程理念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互動交流的過程,課堂上的互動交流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現在,很多教師往往在互動時不善于進行等待,這樣,就導致了課堂教學的失效。實質上,等在課堂的互動交流時,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從而讓課堂教學更高效。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道題:一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5厘米、5厘米、10厘米,這個長方形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學生列出(5×5+5×10+10×5)×2、 5×10×4+5×5×2等算式,教師都給予積極肯定。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覺得這一道題可以這樣算:列式是5×5×10。”當時,一個學生說:“你把題目弄錯了,求了長方體的體積。而那位學生大聲爭辯:“我沒弄錯!” 此時,教師沒有做任何判斷,只是利用這個“差異資源”把問題又拋給了學生。老師說:“你能把想法和大家說說嗎?” “這個長方體其中一個側面的面積是5×10,也就是2個5×5,那么,4個側面就是8個5×5,上下兩個底面是2個5×5,所以共有10個5×5,因此,它的表面積可以這樣算:5×5×10。這樣,部分學生的“差異資源”成了集體的“共享資源”,后來,又有學生把底面積轉化成側面積計算:5×10×5。
可見,在學生學習的互動時機,教師進行一定的教學等待,就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數學思考,提升數學思維。
三、等在出錯時——創設反思空間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還比較小,他們的認識水平和思維能力都還比較低,因此,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經常會出現認知上的錯誤。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出錯是很正常的,但是,一些教師在學生出錯時會立即做出相應的評價。其實,學生的錯誤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因此,當學生在課堂上出錯時,教師要善于進行教學等待,給學生創設自我反思的空間。
例如,在教學“萬以內數的認識”一課時,我在練習環節在設計了這樣一道習題——請讀一讀下列各數:6435 3205 10000 4800 2008
叫了若干個學生讀數,我覺得他們都掌握得不錯,這堂課應該圓滿結束了。但讀最后一個數時,一個學生讀作:“二零零八。”這時,很多小朋友都說:“讀錯了!讀錯了!”其他學生大聲地說,并把手舉得高高的爭著要回答這個問題。幾個膽大的學生更是竊竊私語:“怎么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會讀錯?我當時也沒想到學生會這樣讀,就問:“你為什么這么讀?”這時,剛才讀錯的那位學生膽怯地說:“我看電視的時候,主持人是讀‘二零零八年’的”。我恍然大悟,原來孩子與平時生活中我們讀號碼時的讀法混淆了。
以上案例中,教師善于善于從學生的錯誤中看到錯誤的價值,善于進行課堂等待,辨清學生思維上的差異,讓學生在發現、剖析、解決問題的同時,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
綜上所述,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妨瀟灑地、有目的地等一等,留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教學過程擁有更多生成的東西,達到教與學的交互融合,展現課堂的生機和活力。
責任編輯: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