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課堂環節的簡單調整,卻能使整個課堂豐潤起來,讓孩子們動起來。這就是我們在不斷改進課堂過程中的驚喜發現,也是在環節的調整和豐潤過程中實現了全新的教學理念。
在幼兒園中班的科學活動《蔬菜品嘗會》上,年輕的陳老師將她的整個活動安排為:觀察——講解——品嘗三個環節。先出示土豆、西紅柿、白菜讓孩子們觀察,同時向孩子們講解這三種蔬菜的外形特征、作用和吃法,并準備了一些涼拌菜讓幼兒品嘗。由于孩子們沒有太多的有關這些蔬菜的知識和經驗,所以他們主動表達的機會很少,整個活動都是教師在枯燥無味的講述,缺少趣味性。孩子們個個像悶葫蘆一樣,缺乏互動,執教的老師也很郁悶。
為了解決年輕教師的困惑,讓課堂豐潤起來,讓孩子們動起來,我們在課后馬上組織教學老師和聽課老師互相講評和反思。首先,上課老師就自己組織的活動思路、活動流程以及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進行反思。她認為自己準備的物品太少了,而且高估了孩子們的經驗和能力,以致形成自己唱“獨角戲”的局面。其次,聽課的老師認為執教老師不是以幼兒為主體,而是把自己當做活動的主角。再次,活動的趣味性不強,把認識蔬菜放在了重點,忽略了“品嘗”的主題。
經過研討,大家認為——要豐富幼兒對蔬菜的認識;二要充實蔬菜的準備,既要有新鮮蔬菜又要有烹調好的蔬菜;三要充分體現“品嘗”的主題;四要注重以幼兒為活動的主體。
于是陳老師在改進的基礎上組織了第二次相關的教學活動。活動環節改為:幼兒品嘗涼拌蔬菜——讓幼兒講述品嘗的蔬菜的味道——利用電腦課件認識一些常見的蔬菜——品嘗蔬菜。這個活動結束后,陳老師認為改進以后的活動有趣多了,不僅自己上起來輕松、活潑,而且孩子們也非常感興趣。這樣,突出了“品嘗”為主體,豐富了幼兒對蔬菜的認識,品嘗蔬菜在前,講述在后,有利于幫助幼兒積累了有關蔬菜味道的經驗。這樣的調整,讓品嘗為講述提供了基礎。但是幼兒在品嘗的過程中很拘謹,感覺不是在開心快樂地品嘗,而是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講述味道的語言也很單調,容易受其他孩子的影響。
根據出現的情況,大家建議在第三次活動中采取以下措施:1.將“品嘗”的環節進行豐潤——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先品嘗生的原味蔬菜,讓孩子了解蔬菜原有的味道;二是品嘗調好味的熟蔬菜,為幼兒積累了更多有關蔬菜的味道素材和經驗,為講述蔬菜的味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幼兒自己動手給蔬菜調味,自己體驗勞動的快樂。這樣的處理,讓整個活動層層遞進,強調“品嘗”為中心。2.創設一個寬松、愉快的蔬菜品嘗會情境。將活動室布置成一個快樂餐廳,餐桌上鋪著溫馨的花格子桌布;培訓幾名可愛的大班服務員姐姐;飄揚著浪漫的輕音樂,整一個讓人坐下就有品嘗欲望的快樂餐廳。3.教師在整個活動中扮演快樂餐廳的快樂大廚師,與幼兒親密接觸,消除幼兒與蔬菜之間的陌生感。
第三次活動開始了,活動過程是:帶領全體幼兒光臨快樂餐廳——快樂廚師向大家發出品嘗的邀請——幼兒在快樂餐廳品嘗新鮮原味蔬菜——廚師和大家探討蔬菜的味道——利用電腦課件和實物蔬菜讓幼兒認識蔬菜——品嘗大廚師準備的調好味的熟蔬菜——品嘗并講述蔬菜的味道——幼兒自己動手給蔬菜調味,再次品嘗自己做的涼拌蔬菜。
整個活動過程緊緊圍繞“品嘗”為中心,步驟清晰,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給孩子創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教師始終以一個快樂大廚師的身份和孩子在一起,充當的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引導幼兒大膽參與、操作、體驗,鼓勵他們自由表達。在整個活動中,幼兒是一個快樂的蔬菜品嘗者,他們快樂地品嘗,主動的表達,高興的交流,非常輕松愉快習得了有關蔬菜的知識,培養了喜歡吃蔬菜的興趣,獲得了發展。活動充滿和諧、快樂,實現了生生互動、師幼互動,非常生動,逐漸達到完美境界。
環節的調整:整個活動雖然還是以“觀察——講解——講述——品嘗”為基本環節,但是,在一次次的改進活動中,我們將環節調整為“品嘗——講述——講解——第二次品嘗——講述——再品嘗——交流”,環節的巧妙調整,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實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達到了讓孩子先實踐后表達的目的,幫助孩子豐富了相關的知識經驗,讓孩子通過看、嘗、摸、吃等多種感官豐富了對蔬菜的認識,并愛上美味的蔬菜。
對品嘗環節的豐潤:對“品嘗”活動從一次簡單的品嘗改為讓孩子品嘗生蔬菜、品嘗熟蔬菜、品嘗自己調味的蔬菜,讓品嘗更加豐潤,將品嘗多層次化,實現了以幼兒的實踐經驗為基礎,注重孩子的實踐,讓“品嘗”變得更加豐潤,真正意義上讓孩子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通過這樣一次對課堂教學環節的調整和豐潤,激發了孩子們學習、探索、表達的欲望,讓整個課堂活起來了,讓整個活動更加豐滿、更加完美。我認為,一個成功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不能只成為教師的教學表演秀,教師應該努力成為孩子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并努力地為幼兒搭建一個學習的平臺、展示的舞臺,真正實現“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責任編輯: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