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既是課改的實踐者,又是課改的主體。新課標和教材的啟用使每個美術教師從新的角度重新探索教學。要發揮美術教育在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大膽改革實踐;又要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美術課堂;創新
學校教育要全面發展和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時代的要求。美術教育在提高學生的素質方面有著獨特的、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樣通過課堂教學這一美育途徑,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呢?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特征相適應,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讓學生獲得愉快和積極的體驗。假如一個學生能夠在一次學習中獲得積極和愉快的體驗,那他就會希望重復這種體驗,期盼下一次的美術學習活動。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項工作有興趣,就有可能發揮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長時間保持高效率。在教學中,美術教師可作如下的嘗試。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快樂的學習氣氛。提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揮學生的自我能動性,使美術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從觀念上改變獨滿堂灌的做法,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創設活潑的課堂氣氛,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去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望。
2.降低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難度和要求,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3.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在實踐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從學以致用的角度激發他們是學習動力,努力追求生活的藝術化。
二、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注意學生創作潛能的開發,真正地給他們探尋知識、探究問題的空間,既要讓學生積極思索,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要讓學生大膽想想象,敢于標新立異,具有獨創性。要引導學生多練習,多運用,多創作,大膽嘗試,盡情地描繪他們眼中的世界,使他們不但“敢想”而且“敢表達”,用他們稚拙的筆法隨意描繪周圍動人的景物、鮮活的人物,使他們對周圍感知躍然于畫紙上,讓他們潛在的因素活躍起來,讓他們的思想在技能訓練中綻放出火花。
2.發揮學生靈感與直覺的作用。直覺是一種與知覺思維有關的直接觀察事物的心理活動,它包括靈感、啟示和頓悟,是創新紀錄的先導。教師要敏銳觀察了解學生接觸到美術作品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動變化,并鼓勵、欣賞學生有個性的作業,支持他們與眾不同的畫法。哪怕只是一些細微的特色,正確引導可使之成為有意識的創造行為,并充分顯示和發揮他們的天賦。
3.讓美術課適時走出課堂,親近自然。在孩子的眼里,一花一葉都是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適時地帶孩子們走出課堂,親近自然,讓他們感受美妙的自然景色,感悟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讓他們走進市場、走進工廠,去體會生活,強化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創作欲望。
三、采用多種評價方式評價學生的美術作業
以往教師對學生美術作業的評價通常以“畫得像不像” “繪畫技巧好不好”為評價標準,隨著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和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師的評價也要進行改革,要經常地、及時地對學生作出積極和鼓勵性的評價,但也不能濫表揚,否則效果適得其反。首先,教師要確信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每幅作品中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鼓勵。要完全徹底地接納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課堂中不能讓任何學生處于被遺忘的角落。每節課要為他們創造展示的機會,并及時鼓勵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整個課堂呈現輕松、愉快、生動、活潑的局面。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在教學中都可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評價語言要豐富,有層次感。小學生經過努力畫出來的作品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但教師評價要合理,不能使用打擊學生積極性的語言,這時教師可以采用以下這些評語:“假如這片葉子的顏色能再鮮艷些這幅畫看起來會更美!”“加油,老師知道你能行!”等等。另外,還可以采用學生的自評、學生之間的互評或座談等方式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弱點與發展的方向。
責任編輯: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