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體現三維目標,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經常反思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在實踐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引導并組織學生快樂學習。
[關鍵詞]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朗讀訓練;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實現三維目標的前提。語文課堂教學的成敗決定語文教學質量水平的高低,決定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否。因此,如何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廣大語文教師迫切需要思考與面對的問題。怎樣進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根據多年從事語文教學工作的經驗與思考,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如何幫助和引導學生弄清初中語文學習的目的
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由曾經的語言文字學習和獲取故事信息轉向對語言材料的獲取,并由此來了解社會、歷史、自然、人生。因此,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也應該以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文本的學習來收集信息、概括信息、處理信息,從而認識世界,發展思維,提升其審美能力,最終達到語文綜合能力的大提高。這是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首當其沖的任務之一。
二、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就是通過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以帶動其他語文能力的提高,而在這些訓練中,最主要是以說為先,以說促想,以說練聽,以說帶讀,以說助寫。所以,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進入初中的學生,大多數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對于膽怯的、少言寡語的學生,教師應激發他們說話的沖動和勇氣,讓他們能大膽說話。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使他們的表現欲望得到最大滿足;而對于本來就勇于說話、大膽說話的學生,教師要注意引導,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勇于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個性。
三、怎樣實現快樂的學習過程與科學的學習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一種學習的負擔。要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又在學習中嘗到快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古人說“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參與到文本的學習中,就會把自己發現 、關注、感覺的問題提出來,這樣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很輕松很快樂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就是要引導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點,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學習,而這些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率,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難題。學生的身體、心理特點不同,教師幫助不同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真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四、為什么課堂教學不能忽視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是培養學生語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基礎,特別是為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的。可是在不少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忽視朗讀訓練,很少給學生朗讀的機會,而是由教師范讀或者聽錄音。朗讀成了一種裝飾,被其他的環節(字詞、內容分析、語言的品味、感情的體驗、寫作方法、主旨的概括等)所取代。朗讀教學應該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準確地朗讀、理解地朗讀和富有表情地朗讀。在設計閱讀環節時,教師要有針對性,明確任務,為學生指明閱讀的方向。
五、怎么提防新課標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流于形式或者無序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三維目標,培養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語文課堂教學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可有些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缺少精密的安排,學生學習漫無目的,自主成了隨意,合作成了閑聊;或者本來有安排有計劃,但在合作探究討論時課堂一團糟,學生如無頭蒼蠅,課堂熱鬧是熱鬧,卻不能收到教學效果。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一定要合理安排,精心組織,正確引導,深入學生當中,結合學生實際幫助學生自主學習。一堂課時間有限,語文教師除了自己要明確教學的目標,更要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一課一得,在不同的語文課堂中漸漸領會語文的精髓。只有這樣,教師組織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教學過程,教師要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反思、總結,逐漸完善教學方法,盡最大可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從而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志國. 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探析[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09).
[2] 康釗. 淺議啟發式教學的意義及其運用[J]. 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 2007(01).
[3] 張學文. 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改革策略[J]. 教育革新,2008(10).
責任編輯 王 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