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健康教育不只是一套方法和技術,更重要的是體現一種實踐性和時代感都很強的教育觀念。職業技術學校應當審時度勢,貫徹執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在體育教育中滲透健康教育,盡最大可能地為學生現在的身體和將來的健康服務。
[關鍵詞]健康教育;體育教育;教學大綱
一、 健康教育是職業技術學校教育的客觀要求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職業技術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造就了大批生產服務第一線的應用型技術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而技校生的健康教育卻滯后了。健康教育是技校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技校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生理上的急劇變化,出現了生理發育與心理發育的不平衡,另外,性機能的迅速成熟也造成學生的心理不適應。此外,技校生大都比同齡人更早地體會到“自立”的需要,成人感特別強烈,就業需要突出與成就事業的信心不強也成為技校生心理上的突出表現。如果這個時期的學生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沒有明確的道德觀念,沒有充實的精神生活,就容易接受不良刺激造成心理失常等后果。健康教育可以凈化他們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為他們走上社會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影響技校健康教育的因素
技校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山區,對現代健康的概念缺乏全面的認識。許多學生沒有樹立現代的健康觀念,片面地認為身體強壯沒有病就是健康,也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再者,很多技工院校缺乏系統、科學的健康教育,導致學生的健康知識缺乏。技校體育理論課中的健康教育內容主要是注重體育鍛煉對增強體質的作用,而關于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學校體育衛生、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知識等內容甚少,遠不能適應學生身心全面、協調、健康發展的需要。同時,從事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健康教育的形式單調,從而導致學生對健康教育缺乏相應的興趣和學習動力,學生對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徘徊在低水平,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
三、在體育教育中滲透健康教育是實施健康教育的必要途徑
健康教育和體育教育的目的都是為了增進學生的健康和體質,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而目前的體育教學卻忽視了鍛煉習慣和體育情感的培養。如何通過體育課堂教學來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心理調節能力,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良好的品質呢?
1.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提高體育教師素養。技工學校體育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最關鍵問題在于提高體育教師的素養。一是體育教師身心理健康水平、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二是體育教師的心理衛生意識、知識和相關理論水平。體育教師沒有較高的健康水平和豐富的心理衛生知識是不可能搞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因此,努力提高技校體育師資素養,主動適應技校體育教育尤為重要。
2.在課堂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要指導學生自定學習目標,自選學習內容,自主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中靈活采取“和諧原則”和“成功原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使學生學有所成、學有所得、享受體育。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獲得愉快和成功的情感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體育教學的主人,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課內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講授體育理論知識的同時,從醫學的角度來講解體育鍛煉是怎樣增強體質的、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和好處、運動損傷的預防及處理等課題,讓學生從理論上根本地認識體育鍛煉對增強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大力倡導體能鍛煉。體能鍛煉是增進技校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是體育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實現學校體育目標和“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之一,也是全面發展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因此,技校要充分發揮學校體育職能,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體育活動,調動學生進行積極的體育鍛煉,全面地提高學生素質和運動水平。
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和生動活潑的體育學習氛圍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健康的教育環境才能使學生的不愉快情緒得到宣泄,沉重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得到減輕,才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潛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不斷發展自我。總之,技校健康教育既要與學校的教育全過程有機結合,又要充分發揮技校體育教育的優勢。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形成網絡式的健康教育模式,以實現技校健康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琰.正視心理疾病——加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
[2]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Z].教基,[1999]13號.
[3]羅希堯,王伯英.學校體育理論[Z].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4]王則珊.學校體育理論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