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育就可能蛻變為“馴獸式”的活動。語文教學改革必須遵循教學民主原則,讓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機結合,這樣的課堂教學才會活潑有效。教師能否宏觀調控地把握技巧,是課堂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
[關鍵詞]語文教改;課堂實效性;宏觀調控
教育的時代性決定了其方向性,其方向性又決定其操作性。語文教學從傳統中走來,在不可能也不能拋棄傳統的前提下,如何做好新時代的語文教育工作,讓學生在時代特征下更熟練深刻地掌握語言功能,始終是個大問題。從語文教學的課堂實效性看,精確定位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位置是非常關鍵的。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做好宏觀調控,因為教師的職能已經悄悄地從耕作者轉變成調控者。
一、主導型調控
目前,在眾多語文教改呼聲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已被各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模式所代替。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即引導與被引導型關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說:“沒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育就可能蛻變為‘馴獸式’的活動。”要做好主導工作,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內容了如指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由學生讀、說、演,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只不過是作引導和點撥。
例如,在教《背影》時,讓學生充分地研讀課文,教師只作問題的設置,疑難問題的啟發與點撥。在具體問題上,讓學生分組討論,或者自我思考。朱自清作下此文時有何經歷?他的生活境遇究竟如何影響這篇文章的情感?這一切跟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關。教師也不要急于去糾正或評價,可讓學生仔細觀察,創造條件激發他們發言。同時讓學生思索自己的父親形象,父親又是在哪些場景下感動著自己?父親或者母親的哪些舉動展現了無私的大愛?讓學生在反思中提升對課文的理解。又如《茶館》一課的學習,讓學生去表演反而比講解更能有效地理解課文。學生對話劇的表演熱情也會高漲,人人有表演欲望,人人想參與其中。表演結束教師再讓學生評出誰表演得最到位,指出表演最好的地方。如此一來,《茶館》一課幾乎只需要再對相關的人物作下分析就行了。教師適當指導學生的表演細節和道具運用,導演的角色在這里就充分地體現出來。教師發揮其主導作用,學生在被導的情況下有充分的發揮余地,語文課就活躍起來了。
二、方向性調控
在實施語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正確、熟練掌握《語文課程標準》的內容,把握住語文教學的正確方向。在引導和點撥中不能放任自流地讓學生隨意發揮,要符合教學的目的要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既要放得開,又要統得緊。讓學生在思考、討論、回答問題中得到鍛煉、提高,教師的方向性調控是很關鍵的。
例如,在組織學生討論“祥林嫂的出路”時,就有不少學生認為祥林嫂可以不死。她可以搬家,可以出去打工,或是靠山吃山發展經濟。這樣的教學既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要求,也避免了學生無的放矢討論問題,從而鍛煉、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發散型調控
如今,學生作文的內容及體裁都呈現出開放的狀態。話題作文是近幾年高考的考試形式。平時在組織學生進行作文訓練的時候,教師可就某一話題,讓學生說開去。這時,教師的職責就是讓學生想說話、有話說、能說話、說不同的話、說自己的話。
如關于“失街亭”的話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可以先將這個話題具體化:諸葛亮有沒有責任?諸葛亮的責任是否輕于馬謖?為何馬謖必須死?不殺馬謖又如何?對手是司馬懿,諸葛亮卻令馬謖守街亭,孔明平時多智,此時為何大愚?
四、決斷型調控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要放在指導學生“自治”管理上,幫助學生形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創造性自學能力上。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語文教育改革家魏書生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十分重視學生的自立、自治,他認為在當前語境下的語文教學“一靠民主,二靠科學”。這樣一來,教師在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又必須有充分的決斷權力。
如語文課中的一場辯論會,教師就可以是主持人、裁判員(評論員)。一堂朗讀或誦讀課,教師同樣要主觀決斷、審定。這樣,既完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體現。
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就是要徹底改變“教師中心”的專制型教學機制,把教師的宏觀調控功能發揮好,靈活地運用到各種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去。同時,這也是遵循教學民主原則的重要體現。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