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重視英語語言的普遍規律,加強英語的聽力訓練,對學習英語的人用英語思維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益處,也會使英語學習做到事半功倍,為運用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學;聽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英語聽力越來越受到重視,中考與高考中聽力的分值在逐漸提高。但目前還有許多中學生很少聽英語,只是默默地記憶單詞和背誦文章,不僅聽懂英語存在困難,更不敢開口講英語。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呢?
一、轉變觀念,改變態度
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 這一現象屢見不鮮,歸根到底是教師的觀念和學生的態度問題。
1.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教學教研要質量,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這是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在聽力課上,教師要轉變角色,從“主導者”轉到“組織者”,改變“一言堂”和“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把教學重點的“教”轉移到“學”上,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2.轉化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英語跟做任何事情一樣,沒有捷徑可走,不下苦功是不行的。學習英語首先要打好基礎,從語音語調做起,多聽多練。不僅要有刻苦鉆研的精神,更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決心。
二、培養聽力能力,提高聽力水平
1.引導學生重視聽力。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聽力的重要性,增強其內部動機。在教學中,可用兒童學語言的過程來引導學生如何學習英語。英語學習者沒有鍛煉好自己的聽力,沒有經過長期而系統的聽力訓練,必定難于用英語來表達或不敢開口講英語,也就是我們說的“啞巴英語”。古人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英語聽力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多角度、多渠道地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求,使之成為“樂知者”。
2.掌握必要的語音知識,提高辨音能力。聽力訓練主要包括聽音辨音和聽音會意兩項內容。聽音辨音能力主要是辨別音素等語音特征的能力,以及把這些語音特征、詞和語法結構聯系起來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語音規則對于學好聽力是非常必要的。
如對比辨別音素/e/和/?藜/,/i/和/i:/,/a/和/a:/,/s/和/z/,/v/和/w/,以免把單詞send誤為 sand, vest誤為 west,等等。為了幫助學生克服聽力障礙,要注意辨別不完全爆破、音的同化、連讀、省音和句子的重音及語調等各種語音上的變化。
此外,在培養學生聽力的同時,應特別加強學生的推測和判斷能力。
三、在方法上予以指導
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多聽多訓練,同時授予適當方法,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聽力訓練。
1.讓學生學習一些英語聽力中經常會遇到的基本知識。告訴學生聽力訓練可分為泛聽和精聽兩大類,讓學生了解這些基本情況,明白各自的用途和重要性,使學生在學習能夠做到有的放矢。泛聽如蓋房子中的打地基,精聽如房子中的裝修。現在的英語課本中,多數是精聽材料,如課文中的“聽文章,填寫所缺的詞”。泛聽指不限定時間地聽力訓練,可以有意識地聽,也可以無意識地聽。
2.重視閱讀并經常朗讀。朗讀有很多好處,對聽力來說,至少有兩點:(1)朗讀是一種潛在的聽力訓練,經常朗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2)假如在朗讀的過程中,能夠關注連讀、失爆、縮略、弱音、語句重音、輔音連綴、濁化、音變等這些語音問題,經過反復朗讀之后,學生將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己的聽力水平。這樣,學生在聽力訓練和測試中遇到了這些語音問題時,就能夠聽出來。
3.聽力材料要多樣化。學生在課堂上的聽的時間很有限,要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必須在課堂之外主動找一些聽力材料進行訓練。但是,選擇材料時一定要多樣化,切不可“偏食”,以免事倍功半。
四、要讓學生了解社會文化背景知識
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與學生的聽力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要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就得消除因文化差異帶來的聽力障礙。有意識、有目的地去了解英美乃至整個西方文化,了解西方人的語言習慣,能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排除母語帶來的干擾。要有意識地去制造一些信息差,鼓勵學生養成一種自覺了解、積累和學習不同民族、國家所特有的文化知識的習慣。
責任編輯 余 華